生漆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建国后我国生漆产业发展概况

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生漆产业的发展。原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曾多次批示:“要把生漆工作抓上去,要抓无数次”。“要加强领导,发动群众,措施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生漆产业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发展很快,进入鼎盛时期。

一、生漆科研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生漆最早的国家,我国古代的栽培技术、漆化学知识、加工髹涂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但解放后,由于科技队伍人员少,科技投资有限,致使我国的生产科研水平在某些方面,如生漆的干燥成膜机理、漆酶的结构特性及应用、漆酚的人工合成等方面还落后于日本、瑞典、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值得骄傲的是我国在漆树栽培、采收加工、生漆改性等诸多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一)漆树资源及品种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统一领导及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全国500多个产漆县的漆树资源作了普查,弄清了我国漆树资源状况及其自然分布。建立了漆树品种划分的依据、漆树品种选优的标准,对全国97个漆树农家品种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选出了一批漆树优良品种,如贵州红、毛坝大木漆树、复叶长大木漆树、红皮高八尺、毛坝小木漆树、冲天小木漆树等,为生漆商品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漆树解剖学研究

生漆是在漆树体内的漆汁道中形成的,因此,漆汁道的结构和其在漆树体内的分布直接影响生漆的产量。同时也是提高割漆技术水平,保护漆树资源,选育漆树优良品种的理论基础。西北大学生物系胡正海教授、赵桂仿教授和贵州农学院林学系罗道文教授等科技工作者经历数年努力弄清了漆汁道的结构、分布规律、发育过程、漆汁道的阻塞类型及其特点,为生漆的速生丰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贵州毕节地区林科所彭华昌还将树皮的解剖特征用于漆树品种的分类。

(三)生漆质量与立地条件关系的研究

湖北省化学研究所郭明高研究员等科技工作者通过采样分析,发现不同立地条件(如土壤、光照、海拔高度等)下的漆树的生漆产量和质量以及漆膜性能不同。以黄壤、黄棕壤、棕壤,中偏酸性,光照不足、中海拔地区长得漆树所生产漆质量最好,漆膜性能佳。

(四)漆树速生丰产技术的研究

我国生漆科技工作者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在生漆速生丰产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掌握了沸水快速育苗法、浓硫酸育苗法、激素处理育苗法、埋根育苗法、施肥管理技术、嫁接技术、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改进了割漆方式,提高了割漆技术,并成功地运用中草药、乙烯利、腐殖酸钠人为刺激漆液流量,达到增加生漆产量30%的好效果。

(五)漆化学的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甘景镐教授、胡炳环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昌序教授、武汉大学杜予民教授、湖北省化学研究所郭明高研究员等生漆化学工作者艰苦工作,弄清了中国生漆的主要化学成分、各种成分的性质及功能、化学成分与生漆质量的关系,这为生漆经营工作及加工髹涂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此外,在漆酚、漆酶的特殊用途方面也作过一些研究,并取得可喜的进展。

(六)生漆市场及经营工作的研究

贵州省土产公司邓惠群等生漆经营工作者,对生漆市场及经营工作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发表论文数10篇,对生漆经营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生漆质量品质评价方面,不少科技工作者也做了大量工作。贵州省农科院廖恒研究员发明了“掺假生漆的快速检测法”;湖北省化学研究所郭明高研究院发明了“测定漆酚含量的折光系数法”;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周光龙副教授提出了“生漆质量的感官定量评价法”;西安生漆研究所张飞龙、张武桥等人发明了“袖珍式生漆快速检测仪”。这为生漆经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七)改性涂料的研究

生漆作为一种古老的天然优质涂料,固然有着许多其他人工合成涂料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有毒、色深、浓稠等,必须加以改性而锦上添花。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胡炳环教授、陈文定教授、林金火副教授等生漆化学专家成功研制了漆酚钛螯高聚化合物系列涂料产品,具有耐强酸、强碱、耐有机溶剂、耐高温、无毒、多色彩、防腐蚀、易喷涂等优点,同时又具有生漆成膜后的固有性能。现已在福建、上海等地批量生产,用于石油、海洋、化工等国家大型企业及军工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科研机构及科技交流

20世纪70年代末,经国家科委批准,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国家级生漆专业科研机构——西安生漆研究所,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国家级生漆专业科研机构。与此同时,一些大专院校和相关专业研究所也参与生漆科研工作,如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武汉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等。此外,一些主产区也相继建立了生漆科研所或生漆科学试验站。

在科技交流方面,成立了全面生漆科学技术情报中心站,各个产漆省、区也相应成立了科技情报站,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科技情报网络。作为科技交流手段之一的科技期刊也有很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生漆科研办公室创办了《陕西生漆》,西安生漆研究所和全国生漆科学技术情报中心站成立后创办了《中国生漆科技》(季刊),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中国生漆科技》的基础上又创办了《中国生漆》(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到目前为止,它是全世界唯一生漆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20多年来,它为我国生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会议交流也是科技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曾在全国范围内召开过多次生漆科研会议。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国际生漆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5月在我国福州召开,来自日本、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6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2011年8月“国际生漆高峰论坛”又在我国西安召开。这对生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生漆商品生产

我国是世界上漆树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古代哲学家庄周(庄子)曾任“漆园吏”就足以证明。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高潮。农家种漆、林场种漆、社队漆场也相继出现,形势一派喜人,全国漆树资源猛增,收购量、出口额迅速扩大。可惜好景不长,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只顾眼前利益,割“狠心漆”,原有漆树资源急剧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重收益、轻发展”的思想普遍存在,林业部门和供销部门都不重视生漆生产的发展,新的漆树资源增长幅度不大,加上市场因素,生漆产业面临发展困境。

三、生漆商品经营

生产决定销售,随着生漆商品生产的发展,生漆经营工作也出现好势头。收购量、出口额逐年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1995年至1996年的收购量分别达26.83万t、29.54万t、31.61万t。每年收购量的10%出口日本。日本每年生漆90%从中国进口。但近年来出现了漆树资源减少、生漆产量下降的局面。

在计划经济指导下,每年生漆收购量、出口额都由国家下达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漆经营的灵活性与发展速度。现在已改变过去的“统购包销”模式,生漆经营直接受价值规律的支配,生漆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掺假是生漆经营一大公害,它不仅影响国内生漆商品流通,而且还在很大程度挫伤了外商进口中国漆的积极性。人们随生漆商品的要求不仅趋向少渣无假,而且要求质优价廉。按市场经济理论,只有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生漆经营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所以,我们既要重视资源发展,提高总产量,又要在流通中狠抓质量,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采取“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

四、漆器生产与贸易

漆器生产最早源于我国,后发展成亚洲一门独特的手工艺行业。解放前,我国漆器生产规模小,技术也比较落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漆器生产和贸易发展速度比较快。福州第一脱胎漆器、第二脱胎漆器、江苏扬州漆器一、二等企业,每年生产数千个品种的漆器,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仙游县中茂漆器公司1993年漆器产品产值达4000万元,利税近100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年仅38岁,却为中国漆器工业的发展、中日漆器贸易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北鹤峰德繁工艺公司每年漆器出口额即可达500多万元,利税近100万元。在各个生漆主产区,它无疑是发展乡镇企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该产业近年来也出现萎缩之势。

五、生漆髹涂技术

在使用生漆的漫长岁月中,我国生漆施工涂装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普通的油漆技术发展到喷漆技术,色泽从黑色发展到红色、褐色、黄色、米黄色、白色、绿色等。从装饰效果看,从一般的涂刷发展到推光、木纹、仿大理石、仿花岗石等特种装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