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基本素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护理工作方式

护理工作方式是护理人员在为服务对象实施护理时所采取的工作模式,又称为护理分工方式。常根据病人的病情,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工作能力,以及护理服务的地点及场合不同,选择合适的护理工作方式。

一、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是由一位护士专门负责对一位病人实施个体化护理,适用于各种监护室或抢救危重病人时,也适用于临床教学需要。

个案护理的优点:①可以对病人实施细致全面的护理,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有较高的护理质量;②护患交流增加,关系融洽;③护理人员职责明确,易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感。

个案护理的缺点:①护理工作缺乏连续性,护士只能做到当班负责;②对护理人员要求高,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不高。

二、功能制护理

功能制护理最早受工业流水线影响,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以护理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护理日常事务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岗位分工达到完成病人常规护理的一种护理分工方式。根据护士需要完成的常规护理任务,护士多被分为“治疗护士”、“生活护理护士”、“办公室护士”等,她们各自按流水作业进行工作。

功能制护理的优点:①护士分工明确,便于组织和管理;②工作效率较高,节省护士人力;③护理人员对所承担的技术工作熟悉。

功能制护理的缺点:①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的是片段性的护理,工作连续性差;②护理人员易产生疲劳感,不利于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③护士缺少与病人交流的机会,护患关系较差;④较少考虑病人的心理及社会需求,对病人情况缺乏整体的了解。

三、小组护理

20世纪50年代小组护理的方式开始在西方国家实行,具体方法为将病区护士分为2~3个小组,一般每个小组大约7~8名护士,每组分管10~15位病人。由一名学历较高,有经验的护士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工作。此方法虽然可以弥补功能制护理的不足,为病人提供连续性护理,同时也能培养相互合作的小组精神,有利于发挥每个护士的能力,但仍然不能满足病人的整体需要。

小组护理的优点:①小组成员彼此合作、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可维持良好的工作氛围;②护理的系统性、连续性较好;③小组成员间容易沟通和协调;④有利于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与经验。

小组护理的缺点:①一组护士护理一组病人,护士个人责任感相对减弱;②病人没有固定的护士负责,缺乏对其进行整体的护理;③对组长的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求高;④小组成员间需花费较多时间进行沟通。

四、责任制护理

责任制护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比较理想的护理工作方式,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大医院也开始试行。指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护理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责任制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工作,为病人提供满足身心需要的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

责任制护理的优点:①护士责任明确,责任感和自主性明显增强;②病人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加;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④有利于护士发挥独立的护理功能。

责任制护理缺点:①对责任护士的要求较高,符合此要求的护士数量严重不足;②护士24小时负责不客观,难以实现;③人力、财力消耗较大;④文字书写任务过重。

五、综合护理

综合护理是恰当地选择并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护理工作方式,以达到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率、高质量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分工方式。临床上常用的综合护理是将小组护理与功能制护理相结合,或将责任制护理与小组护理相结合等。

综合护理的优点:①节约成本,能提高工作效率;②为护士提供了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和机会。

综合护理的缺点:①对护理人力需求较大;②不能完全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

上述几种护理工作方式是有承继性的,各有利弊。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恰当选择并综合运用。

 

(梅运飞)

附:《谁把护士变成了天使》

新华网(2004-05-12 11:23:12)稿件来源:文汇报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护士节,也是伟大女性南丁格尔的诞辰日。在经历了“非典”的灾难后,“护士”的称号让人倍感亲切。南丁格尔的传奇值得我们一代一代地说下去。这里选摘的,是她执著追寻自己一生梦想的故事。

为小山雀竖碑

这位全世界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女性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父母因地取名,叫她“弗洛伦斯·南丁格尔”。那天是1820年5月12日。

父亲维恩和母亲范妮,都有着贵族血统。在英国,他们拥有两处家园:茵幽别墅和恩珀蕾花园。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们全家像候鸟一样,马不停蹄地到“茵幽别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余时间,他们住在恩珀蕾花园里。到了春秋季节,全家人就到附近的伦敦探亲访友,忙得不亦乐乎。小弗洛伦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环境中度过。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兴奋点,却往往不在小伙伴们身上。她爱骑小马,爱和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们聊天、玩耍。她乐于照看它们。有一次,一只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鸟包起来,把它埋在花园内的松树下,还竖起了一块小墓碑,上面写了墓志铭——可怜的小山雀/你为何死去/你头上的皇冠/是那样美丽/但是/现在/你却躺在那里/对我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从小时候起,她就独来独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顽皮。她倔强而执拗,多愁善感,似乎过于早熟。她在满目繁华中孤独地成长。恩珀蕾花园一片繁荣,花园外面却是满目凋敝。1842年的英国,经济异常萧条,饥民充斥了各个角落。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写道: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肮脏”而又“危险”

1843年7月,正是炎热的季节,南丁格尔一家再度到茵幽别墅消夏避暑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帮助周围的穷人。她不怕肮脏和吃苦,把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因为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亲给她一些药品、食物、床单、被褥、衣服等等。她把这些东西用于赈济穷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到了应当返回恩珀蕾花园时,弗洛伦斯不愿半途而废,她想留在当地。但是母亲认为,出身贵族的女儿理应在别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浪费时间护理那些穷人,简直荒唐无比。父亲和姐姐也都站在母亲一边。弗洛伦斯孤立无助。在当时英国人的观念中,与各式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肮脏而危险的。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由于医疗水平落后,加上国力衰微,战争频繁,在1844年以后的英国,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邋遢、混乱的代名词。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简直就像疯人院。在弗洛伦斯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还不是上述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的不佳的名声,和她们那低下的素质。

在1854年3月29日的信中,她描绘了伦敦一家著名医院护士的住宿条件:“情况真是惨不忍睹。护士们睡在病房门口通道的木笼子里,我就像进入了监狱。那里既没有灯光,也没有新鲜空气,昏天黑地。所谓纪律、监督并不存在。由于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一大帮病人只靠一个护士护理,使护士们疲劳不堪,哪里有力气工作?她们的礼仪标准、必备的道德,也每每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这就是南丁格尔即将行使使命的地方,她考虑要去的“医院”。她经常偷偷去医院调查,她相信,自己能使这一切发生变化。

1845年8月,弗洛伦斯同父亲一道,到曼彻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因为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边护理。很快,祖母的身体大有起色。接着老保姆盖尔太太又病倒了。弗洛伦斯又赶回家里,精心护理病入膏肓的盖尔太太。直到老人临终,弗洛伦斯一直守候床边,没有离开半步。这年秋天,恩珀蕾花园附近农村中瘟疫流行,和当地的牧师一道,弗洛伦斯积极地投入了护理病人的工作。她在一次次地证明着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了。在那时,人们都以为护理工作很简单,根本用不着培训。以前连弗洛伦斯自己也曾认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这就是护理工作的全部。一天,她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这位病人服错了药。“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护理者‘毒死’了她!”这一想法让她大受刺激。她从此知道,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别无选择,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该去哪里学呢?

只能偷偷地学

离恩珀蕾花园几英里处,有一个诊疗所,主治医师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气,据说毕业于牛津大学,而且是南丁格尔家的老朋友。于是,弗洛伦斯打算说服父母,给她一段时间,准许她去这个诊疗所学习。恰逢富勒夫妇应约到恩珀蕾花园做客,她就当着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为师。不料,一场风暴就此爆发了。父亲拂袖而去,母亲则气得发疯,说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怪念头,连姐姐也歇斯底里大声嚷嚷,说妹妹一定是“中了邪”——这不单有失贵族身份,还会把病菌带入家门,害死全家。富勒夫妇感到很难堪,为了安抚南丁格尔夫妇,他们也只好向弗洛伦斯“泼冷水”,劝她放弃自己的想法。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咬紧牙关,没有屈服。她开始偷偷钻研起医院报告和政府编印的蓝皮书。她还私下给国外的专家(比如普鲁士大使本森夫妇)写信,向他们请教各种问题。并且,还时不时地索求有关巴黎和柏林两市医院情况的调查报告。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学习一个多小时。当早饭铃声响起,她会迅速收拾书本,若无其事地下楼用餐,看上去规规矩矩,也尽量不提及内心的想法。母亲要她负责储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丝毫不敢怠慢,她希望母亲回心转意。她给朋友克拉克小姐写信说:“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务。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它们简直是乏味透顶。我也不禁要问自己:‘这就是生活吗?难道一个有理智的人,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这些吗?'”

她也收到了爱情的橄榄枝。在一次宴会上,她结识了年轻的慈善家理查德(将少年犯与成年犯分离,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议)。理查德对她一见钟情,两人一起谈诗作画,愉快交往。在弗洛伦斯寂寞无助的时候,理查德数不清的信笺,给过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称为“我所崇拜的人。”但是,在他求婚时,她考虑良久,却拒绝了他。她给理查德写信说:我注定是个漂泊者,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弗洛伦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独身生活的态度,同时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此后,她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经弗洛伦斯的请求,本森爵士给她寄来了一本书:《恺撒沃兹的基督教慈善妇女年鉴》。书里介绍了恺撒沃兹在护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关情况。她仔细阅读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作为慈善医疗机构,恺撒沃兹正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地方。在那里,各方面的条件相对完备,她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同时,那里的宗教气氛、清规戒律,是一张“挡箭牌”,可以保证护士的名声不受舆论指责。

但她不敢贸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恺撒沃兹,只是利用病后疗养的机会,先来到法兰克福,当时那里的护理事业也走在各国前列。在一家诊疗所,她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两周以后,她离开时,觉得自己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护理员了。当父母、姐姐知道她对护理“贼性不改”,还在私自学医时,个个气得发抖。他们联合起来惩罚她,令她“闭门思过”,不许出家门一步。

终于结出了果实

她与家人冷战数年。时光如飞,在1851年6月8日这一天,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以前所未有的坚定语气写道:“我必须清楚,依靠一味地死守和等待,机会就会白白地从身边溜走。从他们那里,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冲突。我显然是不会获得同情和支持的。我应该就这样坐以待毙吗?绝对不可以!我必须自行争取那些我赖以生存的一切。对于属于我的事业,我必须自己动手去做。我的人生际遇,我的真正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们是决不会恩赐与我的。”

这次,她的确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首先,她以出去散心为借口,去了恺撒沃兹,在那里学了两个星期之后,为了获得更为系统的学习,决定再次去法兰克福。她平静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决定,父亲尚平静,但母亲和姐姐惊慌不已,再度极力阻挠。这一次,弗洛伦斯丝毫没有退却。她们三人大吵了一通。父亲见劝阻无效,气愤之下,提着猎枪牵着爱犬走出家门。他走后,她们更吵得天昏地暗。母亲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灵巧地躲开了。

第二天,弗洛伦斯勇敢地离开了家。来到西道尔·弗利德纳牧师的收容所——这所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弗洛伦斯住在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她的工作地点,就是孤儿院和法兰克福女子医院。所有的工作她都学着干,一点儿也不肯落下,甚至连手术护理她也参加。这对她来说非常不易。毕竟在当时,对于一个贵族女子来说,完全是“有失体统”的事,她明白这一点,但她不在乎。

在这段时间里,她往家里写了好几封信,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也渴望和家里人重归于好。在32岁生日时,她感谢家人的祝福,还特地给父亲维恩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尽管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我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不多么留恋,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命。”

的确,一切从此不同。她不仅成为一个真正的护士,还一步步地把护士变成了真正的天使。1853年英国、法国、土耳其三国与沙俄爆发了战争,成千上万的伤兵得不到治疗和照顾而死去。她带着一支护士队奔赴战场,不分昼夜地工作。每天晚上,她提着小油灯,挨个看望病人,让伤员感到了巨大的温暖。从战场回来后,她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以后又创办了一批助产学校。她成功地把护理工作从社会底层提升到了受人尊敬的地位。她于1910年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