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科服务系统
一、学科服务系统的含义
1.系统及其特征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不同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要素是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组成单元,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决定着系统的特质。②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大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联系是构成要素的媒介。③系统作为整体具有特殊功能。功能是系统运动的效能,是系统引起环境变化的能力。系统的要素、联系、结构和环境对系统功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反之又对结构、环境产生作用,引起运行状况的变化。根据系统条件的不同,将有各种不同的系统产生,这些系统虽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联系、依赖和作用形成大系统。
由此可见,系统具有以特征:①整体性。它是系统最基本的特点,也有的称之为集合性。单一元素不是系统,系统总是由相互独立并具有可识别界限的若干要素而组成。各要素既独立存在,有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又集合性于系统中。系统要素与系统不可分割,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建立在各要素功能上,没有要素功能就没有整体功能,如果要素不协调,整体功能优势就无法发挥。②目的性。目的是系统运行后人们期待的结果,是系统在某一阶段的运行终点。任何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目的,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目的,同一系统在不同的阶段其目的也不一样。③相关性。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要素的相关性是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和若干从属的子系统56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和要素的作用都将影响系统的作用和功能。④层次性。系统具有有序的结构,层次是复杂系统中要素与系统、部分与整体间联系的中介,系统规模越大,层次越复杂,结构越精密,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⑤动态性。系统的状态与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存在,而且还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内部联系和与外部环境的作用都是运动,它要求以发展的思维认识和反映现实系统,并根据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改进。⑥适应性。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周围事物发生着各种关系以,这些周围事物的集合就是环境,具有开放的特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适应现实环境要求的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反之,将走向灭亡。
2.学科服务系统的含义
学科服务是一种适应信息环境的新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它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馆员面向用户服务为基本模式,以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以提升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是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广度、增加服务深度而采取的一种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结合人类对系统的认识规律,从笼统认识到深入研究再发展到全面综合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具备成为系统的基础正是一个相互间紧密联系的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的系统,它涉及人力、物力、财力众多要素,这些要素组织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科服务功能。它属于人为系统。
综上所述,学科服务系统是高校图书馆以学科用户为中心,学科服务队伍围绕学科提供高效优质学科知识信息服务这一中心目标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包含有人员、设备、制度及信息交流机制等组成的多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在正常运转过程中,人是关键和核心要素。它是一个人为系统。学科服务管理者、学科服务队伍、学科用户是系统中的人员,虽十分重要,但它要发挥出在学科服务工作中作用仍然离不开学科服务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参与、支持和配合,更离不开一定的工具、场所及其他馆员的配合;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否离不开学科用户评价及对工作的引导。因此,学科服务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知识服务系统。
二、学科服务系统构成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由学科服务组织机构、学科服务管理者、学科服务队伍、学科用户、学科信息资源、学科服务平台六大要素构成。六大要素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协力构成了一完善的学科知识信息服务系统。
1.学科服务组织机构
学科服务组织机构是学科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要素,是在学科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人学科服务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保障学科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它具有自身的特征,在构建上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其设置的合理与否,将对学科服务工作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2.学科服务管理者
学科服务管理者是学科服务系统中人的要素,是实现管理职能的群体,主要有学校层面的、图书馆层面的和学科服务系统内部层面的。他们负责学科服务活动的全面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他们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科服务活动能否有效运行。
3.学科服务实施者
学科服务实施者实质上就是学科服务队伍,它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六大要素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实施学科服务的学科者和执行者,没有执行和实施者,无论设计多么完美、功能多强大,都无法实现其目标。学科服务不是由某个或某几个学科馆员、学科团队、学科职能部门都能完成的,仅凭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完成和实现的,它需要的是一个包含多种职能、多重身份的一个群体。学科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服务队伍的整体质量。因此,学科服务队伍的组建是学科服务队伍发挥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各高校学科服务队伍组建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个体模式和团体模式。
4.学科服务用户
学科服务用户是学科服务的知识信息受众方,是一个学科服务群体中心。不同高校由于其学科分布不同,因此,这一群体的成员的构成要各不相同。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根据高校群体成员构成中,主要是管理人员、教师、服务人员和学生四大类。学科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要服务对象对学科建设中的教学、科研群体成员。这里也主要针对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群体而来讲,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一是按职业身份可分为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二是根据在学科建设中承担的工作任务可分为教学用户、科研用户和学生用户;三是需求信息内容可分为知识信息用户和技术信息用户;四是根据需求的信息的层次可分为一般学科信息用户和深层信息用户等等。这些分类都是以学科服务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而定。但不管进行怎样的分类,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其学科用户的主要群体是学科专家教授和具有较学术水平的研究者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
5.学科信息资源
馆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一个高质量的馆藏,优质服务只能是无源之水,必将难以为继。学科资源是馆藏的特色和优势,图书馆具有相应学科丰富的、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学科服务的基础。学科信息资源是学科服务的主要信息源,是图书馆创一流服务的关键要素之一。它是高校图书馆根据学科或专业的应用、研究和参考需要所收集和组织和完备的文献资源和学科知识信息资源,必须是满足和完全支持学科教师教学辅导和科研人员了解本学科前沿的科技发展动向及进行一定深度的科学研究的学科专题需求的文献信息整体保证。
6.学科服务平台
学科服务平台是联系学科用户和学科馆员的媒介,既是学科用户和学科服务馆员得以联系的一个虚拟环境,也是学科服务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的反映。学科用户通过学科服务平台享受服务,学科馆员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科用户提供服务。通过构建学科服务基础工作平台,以期能更好地完善学科信息/知识服务。它是一个以全面的数字环境为支撑形成人、数据、信息、设备和工具交互、功能完备的“虚拟社区”,并具备空前的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能力。根据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际,学科服务平台既有物理空间平台,同时也有虚拟的网络技术平台。
三、学科服务系统的特征
学科服务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除具备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一般特征外,由于自身功能和运行的特殊要求,还应具备时代性、专业性、知识性、增值性等特征。
1.时代性
学科服务不是历来就有的,它是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知识经济需要而发展的一种新的服务,它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科服务系统是学科服务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适用于学科用户个性化、针对性学科文献信息需要的服务系统,学科服务系统时代性体现在它与学科60服务一样是时代的产物,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它随着学科服务的发展而发展,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专业性
学科服务系统是以学科用户为中心的围绕学科进行文献信息、知识信息和技术保障服务的系统,一方面,学科用户和用户所需的服务具有极强的专业要求,这就决定了学科服务系统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在系统中实施服务的执行者主要是学科馆员,其素质和职责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也是学科服务系统具有专业性的特殊要求;再就是,学科服务的技术要求也使其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3.知识性
学科服务系统无论从系统本身设计,还是运行过程,还是最终的目的都离不开相关知识的支撑,从系统设计上,由于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现代环境而发展创新的知识服务,主要是围绕学科知识信息而进行的,可以说是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从运行过程来看,学科服务的中心任务是学科馆员运用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信息服务,这一过程可以说是知识的服务运行过程;从系统目的来看,是要实现知识的增值服务。因此,学科服务系统具有极强的知识性。
4.增值性
学科服务的增值性决定了学科服务系统的增值性。学科服务是高知识含量的服务,学科服务系统是为这种高知识服务而设计的,其增值性主要反映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学科服务主体—学科馆员所提供的为学科用户解决问题所具有的特殊的价值上,学科馆员的增值服务价值就是学科服务的增值,而学科服务的增值是学科服务系统增值性的具体体现,且随着学科馆员的增值服务价值的增加而不断升高。
总之,深刻认识和理解学科服务系统的含义、特征,全面把握学科服务系统的构成,可以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