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科服务模式
随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概括起来学科服务模式主要有学科服务组织管理模式、学科资源组织模式、学科信息资源传递模式和学科服务工作模式。
一、以学科馆员为主体的组织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面向特定学科领域,作为用户的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科知识信息服务的活动。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强力支持,学科馆员的服务和学科用户需求更加学科化、专业化、知识化,而图书馆、学科/院系、学科馆员、学科用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科服务要成功实施必须要图书馆、院系、学科馆员、学科用户等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同时,由于学科的交叉发展,学科服务过程中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各个学科之间还需要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借用、相互支持。因此,学科服务还需要学科间的组织协调。在整个学科服务活动中,学科馆员都是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使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科建设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学科馆员为主体组建适宜的学科服务组织和构建管理模式。具体做法一般是:在本馆学科服务明确的宗旨和目标定位下,借鉴目前国内成功的经验的做法,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确定适宜于本馆的学科服务管理模式、设置学科服务组织机构、选拔合适的管理人员和学科服务队伍成员。根据本馆学科服务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设置,完善学科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明确学科服务成员的岗位职责、任职的资格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馆员遴选办法、依据本馆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深度,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考核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为保证学科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学科服务队伍的建设,对学科馆员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教育,制定完备的学科馆员培养培训教育方案。
二、以学科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学科资源组织模式
学科知识服务是学科馆员通过对学科用户的学科知识需要和问题环境的分析,根据学科用户的问题和环境,与学科用户一起对相关学科信息、知识进行收集、加工、重组、分析、整合,挖掘发现和提炼出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科用户问题的信息知识的动态连续性服务。其本质是根据学科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学术层面的服务。它就要求将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重组、开发、利用等工作环节融入到每个学科单元中,按不同的学科组织信息资源,由于学科的交叉发展,各学科信息资源有交叉重复的情况,它就要在图书馆和学科服务组织的协调下,对其进行重组和整合,达到资源共享,信息集成。目前,国内外基于学科的资源组织已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大学科图书馆大多按学科建立分馆,分馆进行资源组织,尤其在学科特色资源建设及学科个性化资源需求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内也有不少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分馆建设,大多高校在资源建设上,都是以学科为龙头进行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根据学科建设和学科用户的需求,保证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采集,同时,还结合本馆学科资源情况和各学科分馆、院系资料室协同合作,建立专门的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制度,提高学科文献资源保障力度。尤其是在重点学科资源建设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如果仍实行单一的分学科组织资源,难免会出现资源的重复建设,因此,作为图书馆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依据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学科资源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使所有的学科信息资源重新结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的、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为学科建设决策和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保障。
三、以信息主动交互式分发的学科信息传递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人、资源、设备等社会系统要素联结在一起,知识发现、数据挖掘和语义网技术拓展了人们的信息处理和交流能力,使信息服务系统具备了以信息和知识传递与交流为主要任务的社会系统性。学科服务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图书馆服务上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息传递服务方式的改变。因此,可以说学科服务是信息传递服务全面发展的结果。马费成在《信息管理学基础》中将信息传递划分为多向被动传递、多向主动传递、单向被动传递、单向主动传递四种模式,这四种信息传递模式都在现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图书馆的书刊借阅、信息发布等是在没有确定的服务对象(信息接收者)的情况下,馆员(信息提供者)面向所有用户群的需求组织信息并提供服务的,这一方式就属于多向被动传递,是图书馆的一种较为固定的信息服务模式;而图书馆的新书书目信息通报、信息的选择发送、二次文献信息的选择报道等是图书馆馆员们将自己收集的信息主动传递给未确定的服务对象,这一过程中加入了馆员(信息组织者)的劳动付出而提高了效率,它是多向主动传递模式,是图书馆基本的信息服务模式;单向被动传递通常表现为信息提供者不知接收者而被动接受咨询,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就属于此类形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就是最典型的单向被动传递模式。而单向主动传递是信息提供者知道明确的接收者,而面向接收者个性需求而主动提供针对性的、及时性的服务,且二者之间还具有固定的密切的合作关系,它是图书馆传统被动地信息分发方式的信息服务模式的重要补充。
学科服务正是这种单向主动传递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更多体现为主动的、交互式信息分发,学科馆员除了将面向大众化用户的资源与服务发布到公共信息平台上,提供服务外,还要利用推送、嵌入等技术和方法,将面向学科用户个人或特定学科领域团队的信息分发到个人信息空间或团队空间,使特定的用户最方便的理解和利用信息,更重要的是学科馆员在与学科用户进行交流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前的环境特点动态地分发信息。当前的动态环境特点就是学科用户的信息环境,也就是学科馆员必须跟踪学科用户教学、科学研究中的信息需求动向、主题,并根据其集成信息资源环境,为更好的动态分发与当前需求动向和主题相关的信息以供学科用户参考。
四、以学科用户为中心的学科服务工作模式
学科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学科馆员通过有效地的组织机制和途径为学科用户提供学科信息服务以满足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具体的工作模式是有效的组织机制和途径的重要表现和反映。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李春旺先生在《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一文中将学科化服务工作模式归纳为:基于电子邮件工作模式、基于网络交互工作模式、代理式工作模式、伙伴式工作模式、团队式工作模式等五种工作模式。结合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实践并参考李春旺先生提出的学科服务工作模式,认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模式主要是两种,即基于岗位的团队化工作模式和基于网络交互的工作模式。
基于团队协同工作模式是从组织机制方面考虑,由于学科服务对服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尽管学科馆员个人素质都高,但不是全才,单个馆员独立工作不能满足学科用户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深层次服务需求,这就要求学科服务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只有团队才能创造一种不断学习和尝试、相互信任和促进的开放气氛。需要结合学科服务工作的具体流程、环节和工作目标任务,分别负责学科联络、学科知识信息资源组织、学科情报分析、学科信息服务等任务,并根据不同任务明确的职责来组建团队,通过团队成员的协同工作来完成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工作。在团队化工作模式中团队成员为了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现形式也各不相同,这里面也就少不了面对面的现场交流、电子邮件往来、委托代理服务等等。
基于网络交互工作模式主要是在Web2.0环境环境下,应用社交网络服务的机制,通过将学科馆员嵌入到一定的学科、专题、问题群组中,将学科知识资源与用户关系资源并重,由学科用户作为平台的内容建设者,由学科馆员作为平台的规范者和引导者,通过彼此交互、共建共享共用而形成的一种服务模式。它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工作模式。在网络化社会中,利用网络获取资源成为了人们利用信息的主要方式。网络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了有效的虚拟交流渠道,学科用户的需求通过网络及时反映到学科馆员,使学科馆员能及时获得,网络学术资源导航、BBS、博客、维基等信息交互服务为学科馆员提供了多样服务,同时网络缩短了学科用户间的距离、加强了其间的协作和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