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Vitamine K deficiency)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力低下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
诊断要点
一、病史
母亲在孕期曾使用过抑制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如抗惊厥药、抗凝药、抗结核药;出生时未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患儿;有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纯母乳喂养而未添加辅食儿;有慢性腹泻疾病史。
二、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时间分三型
1.早发型 生后24小时之内发病,多与母亲在产前服用干扰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有关,表现为皮肤出血、脐带残端渗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
2.经典型 生后第2到5天发病,早产儿可延长至2周内,表现为皮肤淤斑、脐带残端渗血、胃肠道出血等,而一般情况良好,出血呈自限性。
3.晚发型 生后1~3个月发病,多见于纯母乳喂养、慢性腹泻、营养不良、长期接受全静脉营养者。轻症者,皮肤注射及采血部位出血、鼻出血或少量胃肠道出血。重症者呈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出血部位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多见、脑实质及脑室出血少见,表现为烦躁不安、双眼凝视、哭闹、阵发性发绀、出血量多时有颅内高压症,如前囟隆起、抽搐、昏迷、瞳孔及肌张力改变。另外伴有贫血、低热、黄疸、肝脾肿大等。
三、辅助检查
1.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出血时间和血小板正常。
2.肝功能检查 ALT、AST、ALP等均正常或仅有轻度异常。严重肝功能异常提示肝脏疾病所致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3.头部影像学检查 B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确定出血部位及范围大小,且可随访疗效,判断预后。
四、鉴别诊断 需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保持安静,避免搬动。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
二、补充维生素K1立即静注维生素K11mg,对重症出血者静注维生素K15~10毫克/次,每日2次,连续3~5d。输注新鲜血,少量多次,每次10~15ml/kg,连续2~3d。
三、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 静注地塞米松,每次0.5~1mg/kg,每日2次。在应用维生素K1或输入新鲜血后可酌情使用小剂量甘露醇0.25~0.5g/kg·d,分2~4次。
2.控制惊厥 有硬膜下血肿者可进行穿刺,穿刺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