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致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有首歌唱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梦还有好梦、坏梦,而理性点看,人类的未来并不美妙。

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乐观主义缺少根据,人类没有未来,人类会因为自己的小聪明而自毁前程。

有几件事明摆着:第一,随着高科技的迅猛推进和人这个物种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人们收获的不会是事物的单个方面,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风险程度在增加,自毁能力和机会都在增加。第二,智力竞争加剧,水涨船高,学制延长,人类个体用于学习的时间占整个寿命的比例必然增加,本来用于户外玩耍的时间却用在了算计、博弈。第三,人们习惯于生活在城市、水泥环境、虚拟世界之中,人与大自然日渐疏离,后果很严重。总之,人们会越来越忙、精神越来越不放松,虽然人们想当然地以为有了A有了B有了C之后,生活质量会线性地提高。

但是,不能任由这些趋势蔓延!

要反对科学主义缺省配置下的“现代性”发展思路,同时要恢复古老的博物学传统,因为它是可持续的、不过分竞争的、让人得以休闲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的诗时常流露着对自我、机器开拓、时代进行、人类理性的赞美,但也有例外,他曾说:“瞧,牛皮哄哄的科学,仿佛从高峰俯视着现代,接连发出说一不二的律令。现瞧,灵魂在科学之上,有了它历史在地球外表沉积,满天星斗之运行才有意义。”有了这种意识,才有能力反省科学主义、现代性。

本书收录的文字,大致说来,想通过批判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憧憬“桑者闲闲兮”的人生境界和社会理想。就我个人而言,这一切均与博物有关,文集于是起名为《博物致知》。“致知”不限不于认识论,也有人生观的含义:通过博物学,质疑现代性社会的宏大叙事、人生规划,过人这个物种该过的普通生活。真理、进步、客观性、科学之类“大词儿”,在我这里并不闪光;未加反思地使用它们,要么榆木脑袋要么别有用意。

博物学进路是一种可能性,我想试试。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叫Plant Conservation:A Natural History Approach。我说的博物学进路不限于“植保”,还要扩充为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说到底,我对未来并非彻底悲观。

华杰

2013年0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