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方寸间:区域经济专业论文选集(上)
第一卷 时势感语
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异军突起,生气蓬勃,迎接新世纪的缕缕曙光。
中国的小城镇肩负着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集聚、农村稳定的大任;肩负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使命;连接乡镇经济,承载社会进步。小城镇的作用,在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浩荡文明进程中,第一次被历史性地凸显出来:小城镇,大战略!
小城镇的春天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新桥镇城市化实践成果报告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推动下,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出现生机蓬勃的城镇化、城市化的浪潮,大有势不可挡之劲力,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迎接新世纪的缕缕曙光。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已出现387个县级市,1689个县城,19216个建制镇,29118个乡集镇,繁星点点,广宇璀璨。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小城镇最多的国家。
小城镇的崛起,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中央始终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从而为中华民族确立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小城镇,大战略!最近,在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并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列为“十六大战略”之一。同时强调: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应,注重实效。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进城镇。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尽快形成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的小城镇肩负着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集聚、农村稳定的大任;它肩负着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使命;连接乡镇经济、承载社会进步。小城镇的作用,在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浩荡文明进程中,第一次被历史性地凸显出来:小城镇,大战略!
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已被各级人民政府真正列入了重要的工作日程,小城镇的春天已经来临!
然而,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并非已到终点,而是光明在前,任重道远。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拙作《跨越第三步》再版前夕,正是新桥提出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再造优势,重塑新桥323计划”的最后一年,作者特地又来到新桥,一方面,重游旧地,重访当年共同创业的老同事以及新桥人民;一方面,验证一下作者当年研究实践的“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城市化”课题的效果如何;也顺便借此再版之机,向热心支持的读者做一次报告,这也是一次情感的回报。今特将新桥镇党委、政府最近整理的《新桥镇发展情况提纲》摘录部分如下:
1992年由鹿城区划归瓯海区。当时,新桥城镇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仅靠一条坑洼不平的西山路通往市区。工业是家庭作坊式工业,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划归瓯海后,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抓住机遇,提出并制定了实施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城市化的纲领目标,努力实施“再造优势,重塑新桥323计划”,即3年打基础、2年抓完善、3年大发展,从而带动了新桥社会经济进入调整发展的快车道。相继赢得了“浙江省百强乡镇”“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和温州三十强镇”“温州市文明镇”“温州市卫生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经济情况:1999年全镇生产总值7.69亿元,社会总产值28.34亿元,农业产值2791.85万元,工业产值19.06亿元,外贸出口供货值4.9亿元,第三产业9亿元,财政收入39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537元。
农业方面:目前,全镇现有蔬菜种植基地面积3695亩,占耕地总面积99.1%,其中市级常年蔬菜基地2465亩,占全市一线蔬菜基地面积的16.9%,年产新鲜瓜果18000万吨。1997年在全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我们按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标准规划建设了全市首个蔬菜科技园区,总面积800亩,现已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现代农业园区格局,通过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验收,成为全市蔬菜种植现代化、制约化、规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示范点。全镇农业生产已开始采用自动灌溉等新农具,普遍推行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积极引进新品种,普及大棚化反季节栽培等新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去的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向科技求发展求效益的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积极引导菜农向市场要效益,优化品种、提早上市时间,已为菜农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许多菜农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农户产品上贴上放心菜标识,打响新桥牌子。
工业方面:现已建成高翔、前花、西湖三个工业小区,占地550多亩,引进企业123家,形成了以鞋类、锁具、机械为支柱产业,陶瓷、汽配、家具、眼镜、阀门、五金等多种行业并驾齐驱的工业产品体系,产品档次不断上新水平。鞋业、锁具、眼镜、打火机、箱包等产品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与地区,1999年全镇外贸出口供货值4.9亿元,为温州市的外贸强镇之一。工业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快速发展,现有年产值超千万元企业35家,其中超5000万元3家,7家企业已经取得外贸出口自营权,8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20余家企业在因特网注册上网。几年来,大多数企业都进行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全镇企业技改资金达1.6亿元,进行新产品开发、企业设备更新和厂房建设,并创建了锁具、阀门、汽车内装饰、磁力泵等4家行业产品研究所。今年(2000年)1-8月份工业总产值达13.0276亿元,同比增长32.8%,外贸出口供货值3.51亿元,同比增长47.9%,财政收入已达3485万元。
第三产业方面:充分利用金温铁路货运站的区位优势和我镇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仓储、托运、运输等第三产业,建成了年中转30万吨的散装水泥中转库和新桥村停车场、建材中转库等一大批大型产业项目。在建的温州货运市场将是全市仓储、托运集散物流配送中心。以中心区为依托,国鼎路、温金大道等主要道路沿线的商贸活动日趋繁荣,蔬菜科技园区已形成旅游观光农业园区格局,温州市动物园二期工程已在我镇金蟾山动工兴建,为我镇成为温州市西南城区的旅游购物中心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几年来我镇积极因势利导,抓好各类市场的发展,引导各村创建三产发展公司,鼓励发展村级第三产业,进一步活跃我镇经济,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93-1995年,成功开发了53万平方米的中心住宅区和总面积30万平方米的高翔、西湖、西岙三个工业区,建成了容量3.5万伏的变电所、有4万门程控装机容量的邮电局等一批基础设计。1995-1998年,又建成了西山路、瓯海大道、温金大道、金蟾大道、国鼎路等一批标准道路,使新桥成为温州市区西南部的交通枢纽。同时,建成了2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中小学,并实施了西山路、站前路旧城改造工程。1999年,建成了站前路、新桥文化广场、站前路排污泵站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并协助市、区建成瓯海三桥路等重点工程,使我镇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功能日益健全,大大缩短了新桥与城市的距离。
据今年新桥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至2000年末,当年新桥提出“323计划”的有关经济指标完全可以实现,而且很有可能提前超额完成。为此,我从心底里为新桥人叫好!
新桥,是我国包括温州市近年来实施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城市化中的一个小镇的情况。然而,她是农村改革开放百花园中的一枝花,逗人喜欢,令人鼓舞,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理论的重要性,证明了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政策方针的正确,证明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举世瞩目的。
2000年11月5日
注:此文为作者《跨越第三步》再版《后记》摘段(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