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新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关于书法的含义,众说纷纭。

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皆因华人的分布今已遍布世界,不仅华人,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对书法艺术喜爱有加,学习书法日盛一日。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写的,通过线条的表现,反映出人的精神、气质、常识和修养,再传递给欣赏者而产生共鸣的一门艺术。写字的目的重于使用,交流信息,而书法偏重于欣赏,是美的艺术,是精神享受。

书法是汉字笔画、结构、章法的书写方法、原则和规律。这是就书法的技巧而言,使我们明白学习书法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化,书法已不局限于毛笔书写,硬笔书法也广受欢迎。

关于书法的用品,传统讲是笔、墨、纸、砚,人称文房四宝。

毛笔有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硬者用弹性强的兽禽毛做笔毫,象黄鼠狼尾、猪鬃、鼠须等,软者像羊毛、鸡毛、雉尾、胎发等,兼者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毛混在一起作笔,使笔不软不硬,最受人欢迎。毛笔的挑选要适宜书写,小字常用硬或兼毫笔,大字多用软笔,尤其羊毫笔。楷书用羊毫或兼毫。一般来说注意四点,古人叫笔有四德:圆、尖、齐、健。圆指笔毫圆,尖指笔有均匀的尖锋、秃了不好,齐是把笔毫压扁后尖处整齐,健是笔的弹性好。

墨,现已不大研墨,多用墨汁,好的有“一得阁”、“曹素功”一般胶重,较稠,写时可自己加水调制,以不干不燥,又不洇为好。

至于纸,一般以吸水性较好、稍涩一些的纸宜于书写,吸水性要适中,太光的纸不宜写毛笔字。若练字,毛边纸,废报纸等即可,当然若印有好的习字格的纸更好,若写作品,一般要用宣纸,润而韧,作品久而不变质。

砚,往时研墨用砚,今用墨汁,已很少有人用砚。

书圣王羲之说:“夫书者,玄妙之技也,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人说“字是识字人的脸面,”“一手好字终身受益。”人人想写一手好字。要想写好字,首先要知道写字的“玄妙”,变成“通人”,说白了就是字的结构是啥样,怎样用笔,字的结构特点弄明白了,如何用笔知道了,就是会写字了,光知道还不行,字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写好的,得反复练习才能够心手相应,苏东坡说:“写字在熟,”反复练习,没有志气,没有恒心,不能吃苦是不行的,所以说只有有志之士才能练好书法。古人如何成为通人呢?主要靠临摹过程中学习领悟古人书法作品是如何结构的、如何用笔的,并且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学去研究,所以非常不易,不仅费时,而且与人的悟性高低、常识深浅关乎极大,所以学书者千千万万,有成就者就凤毛麟角了。

除了临摹以外,当然也可以学习古人名家的一些书论,对学书无疑是个好的途径,但是古人书论艰涩难学,不仅文风与今不同,并且比喻又多,初学者太感吃力。笔者试图把自己学习的体会加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整理成文字,供初学者参考,抛砖引玉,望行家里手雅正,我也能从中受益。

无论做什么事情,不了解它,不得法是不行的,人说“方法大似气力,”那么如何了解汉字和书法呢?我认为得有基础理论支撑,得把这些理论运用到书法的实践中去,这和其他事情有相同的道理。中国古代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阴阳运化万事万物,今人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际是一回事,就是两分法,汉字和写汉字就是要用阴阳的知识,或叫矛盾分析的方法,从执笔的虚(指)实(掌),高低、用笔的藏(锋)露(锋)、正(锋)偏(锋),提按、方圆、运笔的涩滑、快慢,汉字结构的长短、宽窄、疏密、高低、上下、大小、收放等等,无不是阴阳或矛盾的两个方面问题,阴阳或矛盾是变化运动的,既相对、联系又互相渗透,不能呆滞,不能走极端。书法也是这样,比如提按,要有提有按,提按结合,方圆要有方有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长短,既要有长有短,又不能特别长或特别短,正像人有热有寒,热过了头或寒过了头都要生病一样,写字若不顾及两方面,写出的字就会出毛病,就不好了。

这就是学书法必须首先要重视的理论基础。本书处处时时运用该武器,读者要学会它,并要举一反三,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把握比例,是汉字书写的关键问题,应用黄金分割原理推出二比三这个黄金比例,使汉字书写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现代化”,黄金分割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又符合矛盾辩证法的不走极端,规范了汉字,横画多者的长字为二比三,竖画多者宜宽的字三比二,以及长短二比三,宽窄三比二,高低上下的二比三、三比二,大小的二比三等;进而设计出了十字黄金格,把两个二比三的达·芬奇黄金矩形十字放置到米字格中,克服了以往所有习字格“多体使用一格”的共同缺陷,实现了“一格适用多体”的飞跃;又用黄金比例和杠杆原理归纳出了汉字重心寻找的各种规律。黄金比例科学性强,应用广泛,是汉字书写的得力助手,要好好理解,充分运用,使字写得漂亮美观,它一定可以为汉字书写、书法的发扬光大作出巨大贡献。

汉字书体的演变大致是由大篆(甲骨文、钟鼎文和箍文),小篆(秦篆:玉箸篆,铁线篆)到隶书(包括八分书),隶书始于秦,盛于汉,是汉文字划时代的变化,史称隶变,是由古文变为今文,隶书又演变为草书和楷书,进而到行书,草书又分为章草(小草)大草(又叫狂草、一笔书)楷书以唐代最盛,行书又分为行楷和行草。

楷书是楷模之书,历来被格外重视,有广泛的应用,书法大家无不对其刻意追求,从二王到唐宋,以至元明清,包括草圣张旭对楷书都下了极深的功夫。学习书法公认要从楷书入手,称楷书为正书,真书。

宋苏东坡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能庄语而輙放言,无是道也。”意为各体书法的方法皆源自正书,正书流动奔放即成行书和草书,如果不能写好正书而能写好行书、草书,就好像不能正尔八经的说话却能说出很流利幽默的话语一样是毫无可能的道理一样。

宋高宗赵构说:“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至于字亦可正读,不渝本体,善隶之余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手妙体,了无缺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目矣。”明确指出学书法必须先学正书,然后才可能写好行草,反之,不学正书学行草,必然俗不可耐,懂行人是看不上眼的。

楷书写好了,笔画变化,上可承隶下可行、草是非常重要的书体,有人著文称,为啥现代无真正的书法大家,根本原因是今人急功近利,不想下功夫于正书之故。

称楷书,是楷模,称正书是正道,称真书是真正的书法,学书应从楷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