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用笔
笔法指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叫用笔或运笔,就是毛笔在纸上运行的方法。
(一)藏锋和露锋
主要指落笔收笔时笔锋内藏或外露。不显露为藏锋,藏锋落笔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收笔藏锋要回锋,像横画书写时常用(见图2-1,2-2)蔡邕称其为“藏头护尾。”藏锋给人以稳重含蓄的感觉,是书家推崇的方法。
露锋是笔锋呈露于外,锋芒毕露,给人以爽利挺拔之意。藏露可谓各有千秋。
(二)正锋和偏锋
正锋也叫中锋,指笔尖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如此行笔笔画中间吸墨较向两边扩散的要多,显得笔画中间鼓起高于两边,立体感强,显得笔画厚重有力。因此,中锋行笔很受推崇,所谓“笔贵正锋。”像蔡邕就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正锋也叫中锋,指笔尖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如此行笔笔画中间吸墨较向两边扩散的要多,显得笔画中间鼓起高于两边,立体感强,显得笔画厚重有力。
书圣王羲之的“锥画沙、印印泥”,颜鲁公的“屋漏痕,”都是说的中锋行笔。试想,一个尖型的木或铁锥在沙中划过,必然是中间深两边浅的一道痕迹,岂不和中间厚两边薄、中锋行笔留下的墨痕一样吗?过去的土木草房漏雨时,泥水沿墙而下,所留下的泥痕大致也是中间厚两边薄的泥痕,和中锋行笔的墨痕非常相像。
偏锋行笔时,笔锋不在中间,形成的墨痕一边厚一边薄,历来被书家视为病态。
这些多对正书而言,至于行草书,运笔较快或非常快,要求处处时时正锋不大现实,那当别论,此处不述。
(三)疾笔和涩笔
运笔较快叫疾笔,相反运笔速度较慢叫涩笔。有人说“快生骨慢生肉”,有一定的道理,字无筋骨不立,所以写字要适当快一些,但是不能太快,太快不仅显得轻浮,乏力,也容易吸墨过少清瘦,露骨;涩笔也叫涩进,写出的字字道厚重有力,浑然耐看,所以我主张“运笔常思涩进。”但也不能迟涩过度,过慢吸墨过多,笔画显得臃肿笨拙,古称为“墨猪”,慢到笔画过粗过呆就不可了。这里还要仔细体会恰当运用,达到恰到好处为妙。
(四)转与折
运笔较快叫疾笔,相反运笔速度较慢叫涩笔。有人说“快生骨慢生肉”,有一定的道理,字无筋骨不立,所以写字要适当快一些,但是不能太快,太快不仅显得轻浮,乏力,也容易吸墨过少清瘦,露骨……
运笔过程中因笔画书写的需要常常要变换方向,这时笔画呈圆弧状叫转,有棱角叫折,要想有棱角必须笔锋少驻再行笔,所以也叫“顿折”。圆转是圆笔,秀媚好看,顿折是方笔,遒劲有力。
(五)提按方圆
提笔和按笔是毛笔竖直方向的动作,向上叫提,提时用力小,是轻,提时笔锋收起,笔画变细(笔也变细)提笔运笔阻力小,易快;向下叫按,按时须用力下按,(轻提重按)笔锋铺开,笔画变粗,运笔速度相对要慢些。熟练地用笔需要有提有按,提按结合,交替使用,如是就显得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有快有慢,像唱歌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长有短一样有韵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有韵味”。对生手,往往不会善用提按,多数人只知“笔蹋纸上”,提不起笔,像抹地板一样写出的字一捞面,没有韵味。
方笔和圆笔指笔画的外在表现而言,笔画的棱角突出明显叫方笔,方笔遒劲有力,笔画无棱角而圆转光滑叫圆笔,圆笔圆润妩媚。方笔圆笔是藏露转折的用笔所致,藏转圆,露折方。在实践中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为尚,如是既潇散超逸,又凝重沉着,学者要好好体会,加强锻炼。
由上述可知、提、按、方、圆在书法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重要,因此也有人说:用笔之要,简言之即“提按方圆。”
提笔和按笔是毛笔竖直方向的动作,向上叫提提时用力小,是轻,提时笔锋收起,笔画变细(笔也变细)提笔运笔阻力小,易快;向下叫按,按时须用力下按,(轻提重按)笔锋铺开,笔画变粗,运笔速度相对要慢些。
问题和练习
1、为什么说“把笔无定法”?
2、为什么说“笔贵正锋”?
3、说说疾笔和涩笔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