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从3T到3聚(C3)—C3模式及其含义
一、产业体系与精益生产
产业体系及其能力是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一国国富民强的根本保证。产业体系及其能力由多重因素决定,而且是长期演化形成的,它包括制造、设计、研发、品牌、物流、营销、人才、教育等多个方面。
就制造系统而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实现了三次根本性的生产体系的革命。第一次是机器代替人,以瓦特的蒸汽机及英国纺织业制造革命为代表,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后面两次革命也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并不熟悉。其一是20世纪初,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方式革命;其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日本丰田公司为代表的精益生产方式革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认识不到生产方式及其背后产业体系变革往往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例如,20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里,作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地的欧洲始终不承认美国福特式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影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发现大规模生产方式已经逐渐控制了世界经济,这时已经为时已晚,欧洲作为曾经的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似乎已经永远让位于美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大规模生产方式在经济上彻底打败了欧洲的单件小批生产方式,使得美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制造强国。
无独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三十年里,当美国人仍然沉浸在自己曾经辉煌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时,日本经过20年的奋发图强,已经在生产领域实现了静悄悄的革命,亦即精益生产方式。待到美国产业界在20世纪80年代终于发现日本打败他们的是精益生产方式,而不是所谓的不公平竞争时,已为时晚矣。
本书所探讨的中卫体系及其中国台湾产业界的创新实践,其原理最初就来源于日本产业的精益生产方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正当美国经济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独步天下时,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经过深入的赴美考察和独立思考发现,由于日本市场狭小,消费者需求多样,美国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并不适合日本。
于是,他们在丰田公司进行了生产方式的创新实验,试图将单件小批生产方式的灵活性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低成本的优点加以结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他们发扬蚂蚁啃骨头的团队精神,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由量变到质变,终于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种被美国MIT学者称之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体现了日本产业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尽善尽美的产业文化,它基于日本的企业文化,充分结合了大规模生产方式与单件小批生产方式的优点,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车间的生产管理,充分发挥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了快速换模技术、“看板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制)等生产作业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将多批量、低交期与低成本、高质量结合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尽最大可能实现了零缺陷、零库存、多品种、小批量、低成本、按单生产、快速响应,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克服了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库存多、瑕疵多、品种单一、生产体系僵化的缺点,通过全员、全过程的持续改善和管理提升,真正做到“多快好省”、错不再犯、精益求精、减少浪费(Muda)。
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在日本建成时,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宣布死亡,精益生产方式也一举奠定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性竞争力,直到现在依然支撑着日本经济的半壁江山。如今,日本制造仍然高居世界之巅,除了汽车产业,在新材料、复杂装备、机器人、精密仪器等诸多领域,日本产业仍然具有世界领先的竞争力,可以说,精益生产方式功不可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精益生产方式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它不再是日本汽车公司的专利,全世界只要有生产制造的地方,就有精益生产,所有制造业都在用精益生产方式改造自己的生产体系。
本书论述的中卫体系就是台湾制造业在吸收精益生产方式基础上独自发展出来的一种产业管理方式。多年来,无论是中小IT产业,还是台中的中小精密机械加工企业,以及现在实行的特色农业OTOP(One Town One Product),都离不开中卫体系的协助孵化。中卫体系极大促进了中国台湾制造业产业能力的提升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令台湾产业集群竞争力一直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与日本精益生产及其系列制度相比,中国台湾产业界依托中卫体系的支撑,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