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交工具应用指南
成功引入内部社交工具的企业,在协作、创新、决策和员工投入度方面会有不凡表现,但容易陷入4类陷阱:错误认识千禧一代、压制非正式沟通、忽视学习成果、关注错误信息。为发挥社交工具的价值,组织应清晰定义目标、鼓励非正式沟通甚至“偷窥”,以促进知识分享和学习,并明确行为准则,领导者也应做出表率。
很好的文章。文中提到的两个常见陷阱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点,积极接受内部社交工具的员工有哪些特征?文中提到,“研究显示,员工更多时候在内部社交工具上潜水,而不是发表内容”。这里引用了《公众风潮》(Groundswell)这本书的研究成果。从我的经验看,组织一般会把这些窥视者归为内部社交工具的消极使用者。了解这部分人获得的知识和元知识,是衡量内部社交工具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尽管实际难以衡量)。
第二点,如何建立合适的“回应团队”?内部社交工具上会出现高质量的创新,也会有需要应对的问题。如果缺少负责“快速回应”的团队,组织可能不得不集合整个领导团队来寻找合适的回应方式。与其这样,不如指定一个可信赖的小团队,专门负责给出恰当的回应。这个小团队可以负责回应、扩大讨论、进行汇报和跟进。通过定期讨论、快速回应内部社交工具上出现的问题,回应团队可以保证组织的平稳运行。
——皮埃尔·波利特
读者
虽然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内部社交工具,但我认为文中的观点也适用于一般性的社交媒体。从我的经验看,作者提出的“点彩派”和“环境意识”的概念非常关键。你需要长时间以“社交媒体”的方式观察和学习,才能懂得利用从社交媒体上收集到的信息。极少有企业或领导者会对此有任何投入,或将其接纳为工作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职场文化已经很久没有重视过文中讲到的“元知识”,所以员工就不会积累元知识,不会将不同层面的信息综合起来留待未来使用。但如果使用得当,社交媒体会自动把这些资源送到你手上。这样,你就能知道应该去联系谁、哪些组织拥有最新信息……或者像我自己或我的客户一样,持续跟踪意见领袖或媒体的最新观点,最终让你自己成为这些人的资源。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环境意识”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它所代表的职业基本功,是新一代企业和组织领导者,甚至政治领袖所缺失的。
——安德里亚·莱尼德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