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美国博士申请
文/余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美国,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全球霸主地位与其强大的教育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作为美国高等教育顶点象征的博士教育,一直以来借由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高额奖学金的激励,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并因此保证美国迄今拥有着全球顶尖的人才资源。无论你是相中了美国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是看好美国博士项目的重奖政策,亦或是二者兼而得之,都需要充分了解美国博士申请的特点,并为之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方能打好这场申博的艰苦战役,最终拿下沉甸甸的offer。本文结合历年来博士(PHD)高端申请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期望对美国PHD申请人有所帮助。
什么样的人适合申请博士?
凡是拥有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学生都可申请美国大学的博士。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众多领域,该学位的获得者不管专攻何种学科,均被称作哲学博士;哲学博士学位强调学术研究的能力,有别于侧重应用领域的专业博士学位。
本科毕业的学生可以申请美国博士,但不是所有专业都可以。一般来说,理科是可以直接申请博士的,如化学、物理、数学等是可以的;针对工科或是文商科,建议学生在学术背景上有所加深,也就是说要有硕士学历对申请会比较有帮助,论文的发表对申请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工科或文商科对申请人的要求会比较严格。
上面谈的是“可以”申请博士的人,但这些人真的都“适合”申请博士吗?“好了,你已经是一位博士申请Candidate了。说说看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每当我和学生谈起博士申请这个话题,同学们的回答都是惊人的一致——“拿全奖啊!不然过去辛辛苦苦读个5-7年干嘛?”OK,没奖的话,同学们,你们还愿意远涉重洋到美国那边读博吗?也许你看到这里就冒火了:“没奖,就算读个5年能出头,没个120万人民币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对,不过,你只说对了一半。当我们考虑去美国读博的时候,先扪心自问一下:“我真的是那个能视金钱如粪土而愿意毕生奉献给科学界,以学术研究为伴的人吗?”如果你不是这类人,至少你还没有从身心上完全准备好。美国博士教育之所以是顶级教育,与其培养的目标人才是息息相关的。美国大学花重金把你不远万里从中国弄过去培养,完全是因为你的学术能力令人刮目相看(至少在录取前是这样考核你的)。所以,如果你的学术表现不够优秀到足以给你一份录取,你应该首先检讨一下自己“动机”是否纯正。
归纳一下,美国大学希望招收的申请者:1)具有良好的学术能力(高GPA、有科研背景、有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章发表、参加过知名的国际主题会议,等等);2)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并愿意遵循、严守学术道德,诚信,懂得感恩。上述两条,简而言之,就是“品学兼优”!满足上述条件,你就有可能获得一份美国大学的博士录取了。是的,只是录取,带不带奖学金还得另说。不过不要泄气!能拿到博士录取,已经证明你获得了美国大学的青睐。由于我们的申请材料是远隔万里给到大学的教授们审核,所以教授们真的很难仅仅通过这些申请材料判定是否该给你奖学金。只要你的心是诚恳的,并在到了美国大学后能与教授通力合作,以实际行动体现你的学术价值和人格魅力,你完全有机会在第二年获得教授的资助,从而实现个人的第二次飞跃!能抓住一切机会奋力拼搏,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关于“人品”,下文会有更多观点叙述。
博士申请者的几个“硬”指标和“软”实力
先谈谈“硬”指标。良好的院校“出身”加上高GPA和G、T成绩,是构成美国博士申请的几条硬性指标。一般来说,211、985类高校的学生,尤其是国内顶级名校,在申请美国博士上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这些院校的学生因为有着良好的留学生史,为后来同校的申请者提供了较佳的“光圈效应”,申请者应好好把握这个独特优势,并身体力行,继续在美国大学里保持母校的这份来之不易的声誉度。较高的GPA指的是3.3(4分制)或85(100分制)以上(含)的平均成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学术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大约占到整个申请比重的25%。至于G、T成绩,对于博士项目而言,G通常要在320以上(某些自然科学类专业可能要求学生提供GRE的Sub考试成绩,而商科的GMAT通常要在700以上才比较具有竞争优势),T通常都要过100(部分文史类专业的要求会更高)。这些硬指标,结合在一起,占到了整个申请比重的50-60%。剩下的比重,来自你的“软”实力,也是本文着墨的重点之一。
“软”实力的前提是“学术诚信”,核心则是专业匹配度。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足够出色,也不是你的研究领域和美国教授不Match,而是日益显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困扰着美国大学的教授们,那就是“学术诚信”,也就是上文提及的“人品”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PHD申请人,很轻易地打破了他们的“TRUST”和“PROMISE”,致使美国大学教授在招收中国PHD申请人的时候心有芥蒂。这个我体会十分深刻,在今年我的一个PHD申请人获得学校签发的全奖之前,教授写来一封邮件,大概意思是,我期待你能如你的PS中表述的那样,完成你的PHD学位。如果不能,请不要在离开前的最后一分钟辞退学业。收到这样的全奖,也让我心里多了一丝不安。因为这种曾经的中国学生申请人的“学术诚信”危机,将影响到即将到来的中国PHD申请人。在为客户做PHD申请计划时,我们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阐述申请人的commitment和enthusiasm。美国教授更多的是关注你的承诺,教授每年花几万美金的科研经费,希望培养的是值得信赖的科研人员,而不是通过全奖获取到美国工作或绿卡的踏板。因此,不论描述个人成长经历、还是阐述学术背景,你都需要让你未来的美国导师感受到你对于学术研究的commitment。
申请的“匹配”度是核心。很多想申请PHD的学生对自己的学术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设想,不论过去的研究领域如何,他们对即将加入的研究领域都有着自己的规划。我发现一个并不少见的现象,相当多数量的申请人在选择未来研究领域的时候,往往会脱离自己过去的研究经历或教育背景,仅仅从兴趣的角度出发。他们忽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匹配”度,即:你所要申请的Research Area(研究领域)和你的Past experiences(过去的研究经历)有多Match(匹配)。这种“匹配”更直接的可以理解为相关的研究经历,也就是说,美国教授期望能够从你过去的研究经历中,看到你“匹配”的研究能力,这有点类似一个公司雇佣一个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一样。这可能也是很多在美国的PHD私底下把Supervisor称为BOSS的另一个原因吧。
无论你的GPA多么高,你有多么出色的T、G成绩,如果没有“匹配”作为前提,那么你的PHD申请将会面临很高Fail的风险。反之,如果你的研究背景很Match,你有足够多的证据证明你在这个领域具有Potential,教授将不会特别介意你的GPA到底是3.5还是3.2,你当然也不必纠结于在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眼里认为十分重要的G、T的那几分的差别。从2012年美国PHD申请的结果看,我有托福80+、GRE1100+的学生获得美国总统奖学金(tuition fee waiver+$35000/年)的Physics PHD申请人,也有T90+、GRE1200+获得美国康奈尔Cornell ME PHD的申请人,还有T90+,GRE1200+获得华盛顿圣路易斯EE PHD的申请人,等等。他们虽然申请专业不同,个人背景不同,但共同点却十分明显:与美国的Supervisor的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匹配”度。因此,深度挖掘“匹配”度,展现“匹配”的研究经历和研究能力,是所有美国PHD申请的核心。
“套磁”是什么?怎样进行有效的“套磁”?
“套磁”依然重要,每年到申请旺季,美国大学的教授就会收到无数申请人的邮件,即所谓的“套磁”信。套磁的过程往往非常漫长且令人沮丧。如何让自己的“套磁”信不被淹没在信海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从2010年的套磁反馈看,一封主题明确、内容简洁的套磁信,反馈率大约在30%;而2011年的反馈率却只有大约10%。即:每发出100封套磁信,得到反馈的邮件可能不足10封,而这10封中更有很多是委婉的拒绝。2012年的套磁情况则显得更加不乐观,总体反馈率甚至低于5%。不过,对于有志申请PHD的你而言,“套磁”只不过是排除艰难万险的一小步。想象一下,在不久远的将来,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跟着一个素未谋面的教授朝夕相处超过5年,这个套磁过程又算得了什么?
套磁信的精髓在于通过邮件向教授表达你的科研仰慕之情,并从信中由衷地让教授感受到你对其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套磁信切忌功利性——尽管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教授的招生状况以及Funding的充盈程度。谈到套磁的漫长周期,必须提醒同学们做好相关的思想准备。一般而言,你需要在大学开放申请前(通常是每年的11月)提前半年开始套磁工作,这项工作一旦开展,可能将持续整整一年。当然,到了后期当你获得大学录取后,跟教授之间的信件往来,就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套磁了。套磁信的投递对象,一定要是事先经过你精心挑选的各个学校目标院系的教授,选择的标准要建立在对教授的Profile有着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筛选,由此可见,这是一份工程量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仔细地去研究。尽管仅依靠单一的“套磁”这个途径,想与美国大学的教授取得直接的联系是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套磁”这个工作是必须要做的。
除此以外,寻求其它的信息来源,增加“套磁”的成功率,也显得十分重要。比如通过“校友”资源、通过“推荐人”介绍,通过其它的“海外资源”等,来获取与教授的Connection。在2011年我的部分PHD申请客户中,有一些申请人就采取了多种方式获取和导师的联系,从最终的效果看,多种信息来源途径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新东方前途出国摸索过去多年的申请经验,依靠强大的海外顾问资源,获取美国大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PHD招生状况,是我们保持PHD申请高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总结
除了上述环节之外,还有很多更细节的问题需要申请人仔细规划,比如申请时机、网申、邮寄材料、G、T成绩的寄送,INTERVIEW等等。总之,美国PHD申请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注重细节,准备充分,才有可能获得好的申请结果。
【余宁】
新东方前途出国国贸中心
美国研究生部高级咨询顾问
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多年留学行业经验,每年亲自走访美国院校,深谙美国教育制度,对美国大学、中学有着深入的了解,积累数百成功案例,协助学生申请到诸如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等美国顶尖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