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前言

科学就像镜头,是一种了解事物的方式,而我们发现,科学也能探索灵性(Spirituality)的奥秘。科学尤其善于分析难以用肉眼感知的事物,使我们发现它们的价值。我们能够找到科学的证据来解释超出感知的关系。

我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学主任,是目前蓬勃发展的精神与心理健康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我的实验室已经对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灵性发展进行了多项研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每当我在全美各地举行讲座时,常常碰到家长们跟我说起他们的孩子关心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喜欢和动物交流、祈祷唱歌。他们会说:“孩子们非常有灵性!”有时,当家庭遇到困难、危机,或者亲友去世,孩子们所展示的智慧甚至超过了成年人。透过这些瞬间,我们可以洞察到人类童年的深层现实。作为科学家,我知道童年时期的灵性非常强烈,然而我们的主流文化似乎对此视而不见。这很奇怪,因为“孩子们非常有灵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并非罕见的逸闻,这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15年前我在从事临床工作时,就开始专注于研究灵性与健康的关系,结果在医学院遇到了许多怀疑和拒绝。日历翻到了千禧年,社会和医学界仍然对灵性和宗教的研究持有相当强烈的偏见,这两者在我看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说

“灵性不是心理学,你的实验室怎么会得到资金赞助?”或者“灵性就是在公立学校祈祷吗?”(这些说法当然与我的研究内容相差甚远)。偶尔也会遇到有些许兴趣或强烈好奇心的人,这些少有的回应来自于我所敬佩的、这个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他们对我们的数据非常好奇。

虽然最初缺少关于灵性的研究数据,但一些研究已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灵性研究是科学领域无法忽视的课题。就这样,我开始了灵性科研的旅程,它已经成为我毕生的工作:研究我们天生的灵性(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在人生最初20年的发展尤其迅速)。我和同事们着手与全美各地的其他几所实验室合作,建立研究灵性、心理健康与发展的新学科,并获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我们在大脑科学和神经成像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数百名家长及其子女的访谈、案例研究中获得的丰富材料表明:

●灵性是人类发展、疾病研究,以及健康诊疗方面尚未开发的资源。由于缺乏对儿童的灵性成长的支持,童年和青春期出现情感痛苦和危险行为的概率剧增。灵性发展的知识重新书写了当代科学对抑郁症、物质滥用、成瘾行为等健康问题的认识。

●灵性的唤醒为青少年创造机会去发展个人的内在需求、自我认同、情感弹性、性格塑造、意义感和健康关系等。灵性是人生第二个十年的精神世界核心的组织法则,它促使青少年成为一个懂得生命目的和意义、健康、觉醒的成年人。

●早期的灵性发展为青少年(及其父母)做好了战胜可预见的困难、应对青春期迷茫的准备,同时还能保护健康,降低抑郁、物质滥用和高危行为例如缺少感情基础的性行为等的概率。

●从生物学角度看,我们具有建立灵性联结的功能。灵性发展是人类自出生开始的生理与心理的天然趋势,幼儿内在灵性的协调(与诸如语言或认知等发展不同)很早已就开始,并为青春期的快速发展开启通道。

●在生命的第一个十年里,孩子通过整合灵性觉知和其他能力(包括认知、生理、社交和情感)来发展进步。这些能力都是他们通过与父母、家庭、同龄人和社群的互动而塑造的,如果缺少这方面的支持,孩子的灵性就会受到侵蚀,在崇尚物质的文化中分解。

●灵性科学使我们从全新的、更有希望的角度看待青春期:过去人们只知道青少年的各种能力都快速发展,身体和情感走向成熟。现在大家则充分意识到,青春期也是灵性追求增长的阶段,这种现象得到了各种文化的承认,临床和基因研究的证据也说明青春期会出现灵性觉醒。

●家长和孩子的灵性都需要不断增长,成年人和青少年有其各自的灵性追求的阶段,“意义”和“联结”往往引发灵性的自我发现。这意味着成人和孩子可以在灵性追求中彼此支持,孩子可以成为促进我们灵性成长的动力和引路人,能给我们启示。

有了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拒绝孩子对灵性的好奇与探索是危险的。然而,社会文化、思想和技术等因素让许多家长不愿或不敢参与孩子的灵性追寻。现在我们的文化已经让空虚的名利成为主流价值观,孩子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支持,让他们过上以精神为基础的生活,从而发现自己的力量。

天生的灵性:既是最古老,也是最新的育儿观念

从20世纪到21世纪早期的心理学和育儿史,是由一系列重要的观点组成的,这些观点塑造了一种文化:对我们自己以及孩子心理的自我理解。一个新观念往往让父母顿悟——“是的,我总这么觉得,现在我知道真是这样!”或者“我就是认为会发生什么事,现在清楚了。”有时候,他们会说“我不知道。”在科学的支持下,这些观点让父母明白如何轻松借助某种新的方式去鼓励孩子。

这些“重要的观点”由3个因素决定:首先,以最新的前沿科学理论为基础,我们过去的直观感受现在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其次,经科学证明,它们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成功有着显著的影响;第三,为家长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孩子发展的具体方法。

过去20年,重要观点的其中一位提出者,心理学家兼作家马丁·塞利格曼(Matin 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幸福和成功的普遍理解。他展示了这些特质不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气质的一部分,而且可塑性极强、可以学习。科学证明,乐观情绪不只是与生俱来,也能教给孩子,或者将积极的心理观念传播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另外一个重要观点是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Peter Salovey)通过系统的研究得出情绪智力(EQ,情商)的概念。直觉告诉我们有的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更强,而这种特质比高智商更利于一个人的成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科学家迪恩·哈默(Dean Hamer)关注的是影响人类行为的基因,他证明孩子的某些个性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性取向,这是后天无法改变的。最近,卡罗尔·德维克(Carol Dweck)揭示出家长赞扬的孩子的两种方式会导致子女出现截然不同的心态:第一种赞扬是通过鼓励让孩子达到目标;第二种则是奖励他们的表现。后者会让孩子更加焦虑,束缚他们的手脚。这些重要的观点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了孩子以及父母的角色,从而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展潜力。

我相信,关于人类能力的一个新的科学定义——天生的灵性,将是下一个重要的育儿观点。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最新的“灵性与人类健康、幸福的关系”的研究数据来理解孩子和养育孩子。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生的灵性是人的一种能力,就像EQ和IQ一样,与人生的成就和人生满意度明显相关。

我们现在知道,“内在的精神罗盘”是与生俱来的,与情绪智力一样,是我们的生物禀赋的一部分,它具有生物学基础,可以被塑造。我们也拥有确凿的、严谨的科学证据去证实它。

我们的孩子拥有天生的灵性,这是人类应变能力的最大来源。作为父母,我们能够支持孩子的灵性发展。父母在育儿上的选择从根本上影响着孩子人生的最初20年,甚至一生的灵性发展。天生的灵性实际上是影响儿童健康和茁壮成长的一个最显著的因素。

我在这本书中所说的“灵性”是什么意思

如果要了解灵性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叫“灵性”。研究表明,虔诚地信仰某种宗教和个人本身的灵性显然是不同的,后者注重与内心信念里的“高层力量”(这些“高层力量”包括:上帝、自然、精神、宇宙、创造者,或者你认为的终极的爱(至善)、引领生命的力量等)对话。这些描述虽然简单,但花了近20年才被科学界接受。

多年来,学者们力求简明地定义灵性与宗教的不同,因此提出了许多定义。例如对灵性的其中一个定义是:“带来平和、意义感和超脱。”另一个是:“一种意识:我是某种伟大的整体的一部分。”每个定义都有其真实性,但都无法涵盖人类灵性的所有方面,也没有科学情境下的研究支持,所以最终都不了了之。这些研究的局限性是消极的,对此大家心照不宣,因此科学家们选择在更具实操性的层面去做研究。现在看来,定义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在各个研究小组之间达成统一的意见。

1997年,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它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多维度的,而不是从理论推导出来的实验证据,由此得出灵性的定义:个人与超越自我存在(超然)的力量的关系。

在宗教和心理健康的双生子研究中,遗传性精神病流行病学家肯尼斯·肯德勒(Kenneth Kendler)和他的同事们将近2000名成年双胞胎的“宗教”与“灵性”相比较,其统计显示: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灵性与“遵守宗教,或是宗教派别的选择”是不同的概念。

相反,灵性被证明是每个人对自己与上帝(或自然、宇宙等个人所理解的不同的精神力量)之间关系的领悟,是人类获得生活引导的源泉。个体忠于宗教的程度也显示出一套不同的信念和经验。这并不是说灵性与宗教总是无关,很多人是通过自己对宗教信仰和践行与上帝建立联系的。但对其他人而言,这两套经验是完全不相关的,强大的灵性仍然可以独立于宗教存在。在一般人中,自己的灵性与参加宗教团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相关。这意味着一些人会在宗教中发展灵性,而另一些人会在其他方面获得。肯德勒的研究说明,灵性不一定与特定的宗教相关,各种教派都有灵性程度极高的人;也有灵性程度极高但不信教的人。认识了这些区别,就能从科学上界定灵性,并且探索灵性对健康、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功的影响。

针对青少年的实证研究更进一步地说明了什么不是个体灵性。这些研究指出:如果没有个人选择权和自主权,即使严格遵守宗教教义也不能算拥有自己的灵性。我们发表在青少年健康与医学协会的《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上的研究论文指出:僵化地严守教义、缺乏人神之间的联系与天生的灵性不同——前者无法防止个体发生比如无保护措施的性滥交之类的高风险活动。此外,我在《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上公布的证据说明:虽然信奉宗教能够防止青少年滥用药物,但缺乏神圣的感受,僵化地恪守教条并没有这样的保护作用。

对那些不信奉宗教却能发展出强大的“精神罗盘”的青少年,以及在宗教信仰中获得发展的人而言,灵性都是一种内心觉察,或者有与高层次的力量建立的联系。对于前者,该过程是个人的,更加主动和努力。即使青少年是从宗教的指导中受益,他们仍然需要个人努力去接受深层次的灵性指导,只是背诵信条但不投入努力是不够的。对一些青少年来说,质疑灵性的说法是在宣示自主权,另一些人则会最终通过虔诚祷告等方式发展灵性。无论如何,个人的自主选择赋予了灵性意义。

因此,尽管有组织的宗教活动对灵性发展有重要作用,但驱动灵性的主要动力却是与生俱来的:首先它是一种促使我们与超然力量建立联结的生理机能,其次它是发展深层次的超然联系(与大自然、上帝或者宇宙力量联系)的根本动力。

如何培养灵性?

我们如何才能变得有灵性呢?人的灵性是怎么发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这本书着眼于科学。科学尚未与我们的文化分享的是那些有关灵性形成的伟大故事——它们可以追溯到儿童期和青春期。灵性对儿童和青少年有什么重要性?什么是灵性的发展路径?是否存在灵性发展的关键期——那个力量汇集、快速进步的时机?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发展强大的灵性,并将它保持至成年?

以上的问题都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数据表明,比起成年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灵性更容易培养。过去这种意识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以致大家习以为常,因此灵性内在发展的过程未被人注意。20世纪早期和中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家庭都在一定程度上信仰宗教。除了个人偏好,文化大环境也承载着一些关于宗教的固有观念,它们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社区文化和历史互相交织,这意味着即使父母没有意识向孩子表达灵性,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文化中的意识形态觉知灵性。

但如今的调查显示,在我们的文化中,宗教无可争议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已不复当年。现在许多父母(年龄在25岁到50岁之间)是在没有灵性参与或指引的家庭中长大的——这意味着他们的生长环境没有灵性构建、灵性社群、灵性对话或教导,通常也没有灵性的实践。总而言之,灵性发展的关键部分在现实中找不到了,无论是对造物主的信仰,还是对精神原则的选择能力。可以说,这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传统宗教的地位下降了,以致一整代人对灵性的益处茫然无知。今天,超过1/3的年轻人(18到24岁)表示他们“没有宗教信仰”,2/3的美国人(无论是否信教)认为宗教正在失去影响力。曾经主导社会文化的、有组织的宗教现在不再有话语权,人们的灵性发展因此受到挑战。然而,挑战也可被视为更大的机会。

首先,从挑战的角度来看,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会自行发展灵性(如果他们生来有此倾向的话),所以这些父母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他们根本不觉得自己也应该参与。另一些父母,除了在宗教场所,他们不会讨论灵性,对他们来说,这件事情只会在节假日或成年礼的背景下讨论。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灵性不存在或不重要:有的是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他们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孩子。也有一些虔信宗教的父母,致力于提高孩子的灵性,但他们希望获得科学的帮助。总而言之,大多数父母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帮助孩子,认为自己的成长经历缺乏灵性体验,因此在协助孩子发展灵性方面一筹莫展。这些父母担心:他们从来没有自己解决过什么灵性的大问题,所以不应该用自己模棱两可的看法误导孩子。每逢与他们讨论这些话题,家长们总是给出自己的理由:

◇ “我不想分享我对灵性的看法,因为我不敢肯定它们是否正确,我可能导致孩子选择错误的方向。”

◇ “我不相信任何东西,真的,但我相信人类的善良。虽然我希望自己确实相信有更多的其他什么,可我不敢对孩子保证有这回事。”

◇ “我不希望用我的偏见误导孩子的信念,我宁愿让他们长大后自己选择。”

◇ “我只是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它,除了宗教,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讨论灵性,但我不信教,不喜欢宗教的教导方式。”

因为有这些感觉,父母们可能会推迟或不愿意(主动或被动)与孩子交流、思考、感受灵性的话题,他们会给出很普遍、浅显,或有误导性的理由去回避。在这一刻,我们的回避看似只是稍稍改变了讨论的方向,但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将错过了重要的发展阶段。父母的回避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灵性的发展并不重要,不值得追求,甚至不是真的。研究表明,父母对灵性的态度有可能决定了孩子终生看待灵性的态度。在青少年灵性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对灵性关注的父母(我们将在后文看到)决定了青少年的灵性发展,并影响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

其次,文化的转变让我们开始注意儿童的灵性基础。童年时期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幼儿园和课外兴趣班到大学录取,在提高孩子竞争力方面,家长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结果养育的关注点变成了几乎完全专注于成绩,认为通过选择那些“对的”,号称可以养育一个更好的孩子的婴儿床铃、玩具、视频、电脑游戏或软件等等物质条件就可以培养出更聪明、更健康、更有前途的宝宝。当孩子长大一些,学校社团、旅游计划、体育项目、课外学习等等日程又开始接管孩子以及我们的生活。教育根本的目的:“培养孩子的技能和知识,帮助孩子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深层次的喜乐、满足感和成就感”已经开始改变了。

第三,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财政上摧毁了许多家庭。我们现在清晰地知道“赢在起跑线”——所有的竞争策略、物质条件和成就——都无法保证成功、安全和真正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自然灾害、气候变暖、战争和暴力、高失业率、不可信的政治、宗教冲突的世界,所以毫不奇怪,2010年费兹研究所(Fetzer Institute)的调查发现,91%的美国人认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可怕和暴力。

既然物质上的成功和稳定都变得更难实现,父母需要做什么才能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正面的价值观呢?有的家长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选择,重新接受“生活的满足在于意义和目的”这种想法以及与灵性的联系,而不是更好的电脑、汽车、最新的手机或更多的钱。可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想法传达给他们的孩子。

最近我听到很多不信教的人说:“虽然我不信教,但我很有灵性。”的确,整体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美国人会变得更加有灵性。2010年,费兹研究所发现,60%的成人说他们比5年前更有灵性。同时还发现,75%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灵性能够帮助解决误会。盖洛普在一项对宗教和社会趋势的民意调查中显示:超过90%的美国人相信造物主存在,并会祈祷。然而,正是这些明白灵性的重要性的成年人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灵性开始萌芽,也往往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与灵性联结。我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成年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的孩子谈论灵性。尽管如此,我相信,这本书将让读者明白,家长们绝对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他们需要参与孩子的灵性发展。

挑战中也有转机。因为缺少相关知识和可靠的科学指导,家长们说感到困惑。虽然可以找到许多育儿的书籍、博客等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介资源,但关于灵性的信息却少之又少。为了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和更易理解的知识,我基于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和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献,写作了这本书。

我确信好的父母能迅速从自己的知识和个人灵性中寻找到工具,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孩子的灵性发展。这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思考孩子对精神的表达和觉察,帮助你通过积极地参与,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灵性发展。

除了是科学家和研究生院的教授,我还是3个了不起的孩子(分别是11、13和14岁)的妈妈,我每天都生活在两个世界——大学和家庭。虽然坚持灵性养育,但我也必须为我的孩子设定其他更传统的、有上进心的目标,就像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是的,我在帮助孩子取得学业的成功方面做得很好。丈夫和我每天开车3小时,让我们的孩子参加各种严格的学校课程,送他们坐上通向成功的列车,希望带他们顺利进入成年。我很清楚,如果孩子缺少了内在的“精神罗盘”,这列火车哪里都去不了。我最大的恐惧并非孩子赶不上成功的列车,而是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却不知道要做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怀疑灵性的家长,但你为了孩子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我建议你不要错过这本书,它不仅仅写给希望发展灵性的读者,也写给怀疑论者和反对者。

再次强调,本书的一切都植根于科学。我不传教,我的目的是揭示真相。我想让家长们知道最优质的科学信息,从而帮助家庭获得健康、发展和成功。每当我在学校讲座或私人谈话时展示这些想法,父母们总会对其中的科学道理产生着迷,因为这关乎孩子和他们自己的福祉。当我到全美各地与家长、教育工作者、寻求个人成长的成年人,以及科学和临床治疗领域的同行座谈时,人们纷纷与我分享他们或其子女的经历。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的那样:“我总觉得它是真实的,孩子是有灵性的,我们必须鼓励他们发展天生的灵性。现在我明白了,它的科学性给了我信心。”

我发现,科学界也对灵性有了信心,多年来屡有灵性方面的突破性研究。在德克萨斯州的一次讲座结束时,一位带领某个大型城市教会的牧师含着眼泪对我说:“现在,这一切都说得通了,我的心和科学,它们终于可以合而为一了。”

媒体经常说我是“灵性科学专家”。在一个电视采访中,有人问我对孩子灵性的存在是否或许有“其他见解”。虽然我一直乐于听取不同意见,但科学并没有说孩子没有灵性,数百篇严谨的科学文献指出,灵性是人生前20年的幸福与健康的源泉。

许多重要的报纸和媒体、网络博客报道了我的一些科学发现。在成千上万的公众评论中,也有少数人坚持认为所谓的科学是“科学家拿着数字去支持他们想要支持的任何观点”,但情况真的并非如此。科学论文需要经过同行评议,接受其他科学家的严格检验和挑战,力求找出文章中的每一处逻辑或系统性的漏洞。科学界是个知识分子的社群,我们携手合作,尽力确保我们的工作没有纰漏。然而,那些评论倒是说对了一点:科学的关键在于提问。只是,当问题被提出之时,答案或许是可以预见的,或许是遥不可及的。

基于科学与灵性交集的育儿方式

经过15年的研究,我的实验室以及其他跨领域的实验室现在可以郑重宣告,人类具有天生的灵性:这是一种生理功能,其生物基础是对超然力量的觉知、与它的关系和其中的体验。你不一定要完全理解灵性发展才能帮助你的孩子,只需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与你交流。事实上,你可能对灵性没有感觉,但你的孩子不一定如此。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并不总是拥有相同程度的灵性,尤其是当父母不重视灵性的时候。父母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我可以给我的孩子提供什么有益于灵性发展的帮助?即使我对它不熟悉。即使我们不懂音乐,也可以送孩子参加音乐班;我们还希望他们在学业上的成就超过我们。所以,对一些家长而言,帮助孩子发展灵性亦同此理。父母的态度决定一切,正如我们会因为孩子取得了我们前所未及的成功而高兴那样,持怀疑态度的家长也许会因为子女灵性的进步而受到触动。一位父亲对我说:“我从来不认为我有灵性,但当看到研究数据后,我绝对不希望阻碍女儿的灵性发展。”

我们每天都会在生活中窥见孩子内在灵性的影子,感受他们带来的惊奇和欢乐,发现他们在生命早期与大自然之间爱与信任的纽带。有的父母希望抓住机会,通过交流或体验,让孩子的灵性进一步发展,去唤醒孩子灵性的基础。他们问我:“当我看到这些机会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他们想要了解孩子的体验,寻找时机深化孩子的精神层面。他们知道这很重要,但却没有太多资源和专业的建议,所以我写了这本书。

作为一个科学家和女性、母亲,我已经把自己的工作成果深入应用到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而作为父母,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临床科学的信息缺失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这是因为目前科学发现灵性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尤其能发展出心理韧性和健康的身心,减缓或对抗心理疾病的形成。

灵性与科学交集的这一新兴领域科学的文献越来越多,它们从史无前例的视角去看待儿童和青少年强大而独特的精神潜力。我和其他研究者发现,健康的灵性发展可以保护青少年免受大多数严重的心理疾病侵扰,例如高风险行为、抑郁症、物质滥用和严重情感障碍。灵性也与正面的内心价值观密切相关,如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乐观等。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看到灵性的巨大力量是如何抵挡那些导致15—24岁青少年死亡的源头,其中包括意外(大多数是车祸)、自杀、谋杀和药物滥用等。因此,我们需要发起全国性的讨论,以重建我们的传统观念与文化的影响力,以及个体精神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有4个:

首先,介绍新的科学发现。灵性发展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健康的奠定是多么关键。也许还能让你觉得惊讶的是,灵性是减少抑郁症、物质滥用和高风险行为的显著因素。

其次,让大家听到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灵性的表达方式、好奇心、关注所有生命、恐惧、疑问和非凡的精神体验。

第三,给家长提供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包括如何在家庭中营造精神交流的氛围。

最后,为了唤醒家长对灵性的好奇心和开放性,使他们可以更舒适地陪伴孩子踏上发现灵性发展的旅程。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能一同发掘自己的灵性。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发掘和帮助孩子发展天生的灵性?在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孩子如何与众不同地茁壮成长并获得成功?这本书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写的,它植根于科学和生活。请记住:灵性是我们的本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学习到了一些描述灵性的特定语言,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宗教信仰的视角看待灵性,也有人认为灵性不存在,以上这些都是关于灵性的语言和观点。对灵性进行科学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的天性,与世界各地的人产生精神的共鸣,使用多元化的灵性语言进行交流。

科学、机会和心灵的开启

正如我在开头所说的,灵性的科学已经在过去的15年里发展蓬勃,最近5年更是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吸引了更多的人,甚至连怀疑论者和持中立态度的人都承认灵性的作用。当第一次进入灵性研究的领域时,我发现很多人都怀疑它的可行性。我能坚持下来,是因为研究数据是明确、强有力和真实的。遇到有少数激进派因为抗拒而突然离开我的讲座,我会将其视为仍然需要澄清人们对灵性的误解的标志,这项研究需要我用一生的力量来完成。

科学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充满曲折,有时震撼,有时惊喜。15年来,我通过科学的镜头见证灵性,不仅为了证明它的存在,也为了更好地了解它的表现形式。

今天,心理学领域的灵性研究正在快速成长,不再有人贸然离开我的讲座,而是邀请我给全美和世界各地的团体、学校和组织进行灵性心理讲座。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开设了灵性心理学专业,敞开大门欢迎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青年指导专家和其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加入,以扩大和深化他们在儿童和青少年领域的工作,并最终使所有年龄段的人受益。我们也欢迎新一代的学生通过科学和灵性的镜头来研究我们人类的整个旅程。我们的文化已经准备好去学习和帮助孩子。关于灵性的工作不只是未来的任务,也是目前主流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启程。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阐明前沿科学的成果,传播给最广泛的群体,例如家长、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神职人员、青年领袖、科学家、决策者和其他关心儿童的健康、教育和福祉的人。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我的著作《牛津心理学与灵性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Psychology and Spirituality)中了解更多知识,也可查阅本书结尾列出的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养育之旅会损耗家长的自我,尽管被家务缠住、记忆力下降、筋疲力尽,但在陪伴孩子追寻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反而收获了更多。如果我们多关注和反思,就能透过孩子灵性的视角看到更多伟大的东西。

我们不妨将养育之旅视为灵性的旅程,相当于僧侣的孤独静修,朝圣者前往麦加、耶路撒冷,或者攀登珠穆朗玛峰。

我是以科学家、临床工作者和家长的身份开始这项工作的,我认为每项科学发现都是我的旅程中的亮点。我会在本书中分享这些研究,有时也会把这些亮点连接起来进行总结,把我听到的那些孩子与家长的心声分享给读者,通过科学地讲述研究、对话和访谈中听到的故事,传达他们的情感和生活。除了我自己的孩子的名字,我改动了受访者的真实姓名,在某些情况下,我会结合几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许多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向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和想法,包括超然体验。我注重实用性,因此用例子和建议贯穿全书,让科学和理论为父母服务,并提供了最直接可行的方法,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互动。

希望这些论述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科学的指引,在自己的旅程中进行探索,使你们感受到灵性和科学的存在和力量。致力于培养孩子的灵性,用科学以及我们天性中的爱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文化。我们将了解自己的本性,与内心对话,这是发现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