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机器人的分类与概况
1.2.1 机器人的分类
机器人的分类方法很多,但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直到今天,还没有一种分类方法能够满意地对机器人进行世所公认的分类。总体而言,通常的机器人分类方法主要有专业分类法和应用分类法两种。
1.专业分类法
专业分类法一般是机器人设计、制造和使用厂家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分类方法,其专业性较强,业外较少使用。目前,专业分类法又可按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机械结构形态和运动控制方式进行分类。
(1)按控制系统技术水平分类
根据机器人目前的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一般可分为前述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第一代)、感知机器人(第二代)、智能机器人(第三代)3类。第一代机器人已实用和普及,绝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都属于第一代机器人;第二代机器人的技术已部分实用化;第三代机器人尚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
(2)按机械结构形态分类
根据机器人现有的机械结构形态,有人将其分为圆柱坐标(Cylindrical Coordinate)、球坐标(Polar Coordinate)、直角坐标(Cartesian Coordinate)及关节型(Articulated)、并联型(Parallel)等,以关节型机器人为常用。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在外观、机械结构、控制要求、工作空间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例如,关节型机器人的动作类似于人类的手臂;而直角坐标及并联型机器人的外形和结构,则与数控机床十分类似等。有关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态,将在第2章进行详细阐述。
(3)按运动控制方式分类
根据机器人的控制方式,有人将其分为顺序控制型、轨迹控制型、远程控制型、智能控制型等。顺序控制型又称点位控制型,这种机器人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次序和移动速度,运动到指定点进行定位,而不需要控制移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它可以用于物品搬运等。轨迹控制型机器人需要同时控制移动轨迹、移动速度和运动终点,它可用于焊接、喷漆等连续移动作业。远程控制型机器人可实现无线遥控,故多用于特定的行业,如军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智能控制型机器人就是前述的第三代机器人,多用于军事、场地、医疗等专门行业,智能型工业机器人目前尚未有实用化的产品。
2.应用分类法
应用分类法是根据机器人的应用环境(用途)进行分类的大众分类方法,其定义通俗,易为公众所接受。例如,日本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两类;我国则分为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类。然而,由于对机器人的智能性判别尚缺乏严格、科学的标准;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界线也较难划分。因此,本书参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相关定义,根据机器人应用环境的不同,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前者用于环境已知的工业领域;后者用于环境未知的服务领域。如进一步细分,目前常用的机器人,基本上可分为如图1.2-1所示的几类。
图1.2-1 机器人的分类
(1)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 IR)是指在工业环境下应用的机器人,它是一种可编程的、多用途自动化设备。当前实用化的工业机器人以第一代示教再现机器人居多,但部分工业机器人(如焊接、装配等)已能通过图像的识别、判断来规划或探测途径,对外部环境具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初步具备了第二代感知机器人的一些功能。
工业机器人可根据其用途和功能,分为加工、装配、搬运、包装四大类;在此基础上,还可对每一类进行细分。
(2)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Service Robot)是服务于人类非生产性活动的机器人总称,它在机器人中的比例高达95%以上。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械设备,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但不直接从事工业品的生产。
服务机器人的涵盖范围非常广,简言之,除工业生产用的机器人外,其他所有的机器人均属于服务机器人的范畴。因此,人们根据其用途,将服务机器人分为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Personal/Domestic Robots)和专业服务机器人(Professional Service Robots)两类,在此基础上还可对每类进行细分。
1.2.2 工业机器人概况
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 IR)是用于工业生产环境的机器人总称。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不仅可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起到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消耗及降低生产成本等多方面作用,因而,它在工业生产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工业机器人自1959年问世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性能和用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越来越合理、控制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强大。根据工业机器人的功能与用途,其主要产品大致可分为如图1.2-1所示的加工、装配、搬运、包装四大类。
1.加工机器人
加工机器人是直接用于工业产品加工作业的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有金属材料焊接、切割、折弯、冲压、研磨、抛光等,也有部分用于建筑、木材、石材、玻璃等行业的非金属材料切割、研磨、雕刻、抛光等加工作业。
焊接、切割、研磨、雕刻、抛光加工的环境通常较恶劣,加工时所产生的强弧光、高温、烟尘、飞溅、电磁干扰等都有害于人体健康。这些行业采用机器人自动作业,不仅可改善工作环境,避免人体伤害;而且还可自动连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加工质量。
焊接机器人(Welding Robot)是目前工业机器人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产品,被广泛用于汽车、铁路、航空航天、军工、冶金、电器等行业。自1969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Lordstown汽车组装生产线上装备首台汽车点焊机器人以来,机器人焊接技术已日臻成熟,通过机器人的自动化焊接作业,可提高生产率、确保焊接质量、改善劳动环境,它是当前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材料切割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加工方式,从传统的金属材料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到可用于多种材料的激光切割加工都可通过机器人完成。目前,薄板类材料的切割大多采用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数控激光切割机等数控机床加工;但异形、大型材料或船舶、车辆等大型废旧设备的切割已开始逐步使用工业机器人。
研磨、雕刻、抛光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具建材、电子电气、陶瓷卫浴等行业的表面处理。使用研磨、雕刻、抛光机器人不仅能使操作者远离高温、粉尘、有毒、易燃、易爆的工作环境,而且能够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2.装配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Assembly Robot)是将不同的零件或材料组合成组件或成品的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有组装和涂装两大类。
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行业(简称3C行业)是目前组装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3C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人工装配,不仅需要使用大量的员工,而且操作工人的工作高度重复、频繁,劳动强度极大,致使人工难以承受;此外,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轻薄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产品对零部件装配的精细程度在日益提高,部分作业人工已无法完成。
涂装机器人用于部件或成品的油漆、喷涂等表面处理,这类处理通常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有毒气体,采用机器人自动作业后,不仅可改善工作环境,避免有害、有毒气体的危害;而且还可自动连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加工质量。
3.搬运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Transfer Robot)是从事物体移动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的总称,常用的主要有输送机器人和装卸机器人两大类。
工业生产中的输送机器人以无人搬运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为主。AGV具有自身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路径识别传感器,能够自动行走和定位停止,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纺织、卷烟、医疗、食品、造纸等行业的物品搬运和输送。在机械加工行业,AGV大多用于无人化工厂、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的工件、刀具搬运、输送,它通常需要与自动化仓库、刀具中心及数控加工设备、柔性加工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 FMC)的控制系统互联,以构成无人化工厂、柔性制造系统的自动化物流系统。
装卸机器人多用于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件装卸(上下料),它通常和数控机床等自动化加工设备组合,构成柔性加工单元(FMC),成为无人化工厂、柔性制造系统(FMS)的一部分。装卸机器人还经常用于冲剪、锻压、铸造等设备的上下料,以替代人工完成高风险、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危险作业或繁重作业。
4.包装机器人
包装机器人(Packaging Robot)是用于物品分类、成品包装、码垛的工业机器人,常用的主要有分拣、包装和码垛3类。
计算机、通信和消费性电子行业(3C行业)和化工、食品、饮料、药品工业是包装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3C行业的产品产量大、周转速度快,成品包装任务繁重;化工、食品、饮料、药品包装由于行业特殊性,人工作业涉及安全、卫生、清洁、防水、防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都需要利用包装机器人来完成物品的分拣、包装和码垛作业。
1.2.3 服务机器人简介
1.基本情况
服务机器人是服务于人类非生产性活动的机器人总称。从控制要求、功能、特点等方面看,服务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本质区别在于:工业机器人所处的工作环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已知的,因此,利用第一代机器人技术已可满足其要求;然而,服务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在绝大多数场合是未知的,因此都需要使用第二代、第三代机器人技术。从行为方式上看,服务机器人一般没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和规定的动作行为,它需要有良好的自主感知、自主规划、自主行动和自主协同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服务机器人较多地采用仿人或生物、车辆等结构形态。
早在1967年,在日本举办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人们就提出了两种描述服务机器人特点的代表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移动性、作业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等特征的自动化机器”;另一种意见认为,具备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可称为服务机器人。
① 具有类似人类的脑、手、脚等功能要素。
② 具有非接触和接触传感器。
③ 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
当然,鉴于当时的情况,以上定义都强调了服务机器人的“类人”含义,突出了由“脑”统一指挥、靠“手”进行作业、靠“脚”实现移动;通过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使机器人识别外界环境;利用平衡觉和固有觉等传感器感知本身状态等基本属性,但它对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仍具有参考价值。
服务机器人的出现虽然晚于工业机器人,但由于它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公共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息息相关,应用领域众多,市场广阔,因此,其发展非常迅速、潜力巨大。有国外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服务机器人产业可能成为继汽车、计算机后的另一新兴产业。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3年世界服务机器人统计报告等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进行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有40余种服务机器人已进入商业化应用或试用阶段。2012年全球服务机器人的总销量约为301.6万台,约为工业机器人(15.9万台)的19倍。其中,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的销量约为300万台,销售额约为12亿美元;专业服务机器人的销量为1.6万台,销售额为34.2亿美元。
在服务机器人中,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Personal/Domestic Robot)为大众化、低价位产品,其市场最大。在专业服务机器人中,涉及公共安全的军事机器人(Military Robot)、场地机器人(Field Robot)、医疗机器人的应用较广。
在服务机器人的研发领域,美国不但在军事、场地、医疗等高科技专业服务机器人的研究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而且,在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的研发上,同样占有显著的优势,其服务机器人总量约占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的60%。此外,日本的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产量约占全球市场的50%;欧洲的德国、法国也是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大国。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才开始初具市场规模,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主要有吸尘、教育娱乐、保安、智能玩具机器人等,专用服务机器人主要有医疗及部分军事、场地机器人等。
2.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
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Personal/Domestic Robot)泛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机器人,包括家庭作业、娱乐休闲、残障辅助、住宅安全等。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是被人们普遍看好的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在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中,以家庭作业和娱乐休闲机器人的产量为最大,两者占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总量的90%以上;残障辅助、住宅安全机器人的普及率目前还较低,但市场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
家用清洁机器人是家庭作业机器人中最早被实用化和最成熟的产品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进行吸尘机器人的研究,iRobot等公司是目前家用服务机器人行业公认的领先企业,其产品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为全球最大;德国的Karcher公司也是著名的家庭作业机器人生产商,它在2006年研发的Rc3000家用清洁机器人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自行完成所有家庭地面清洁工作的家用清洁机器人。此外,美国的Neato、Mint,日本的SHINK、Panasonic(松下),韩国的LG、三星等公司也都是全球较著名的家用清洁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
在我国,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家庭的作业服务目前还是由自己或家政服务人员承担,所使用的设备以传统工具和普通吸尘器、洗碗机等简单设备为主,家庭作业服务机器人的使用率非常低。
3.专业服务机器人
专业服务机器人(Professional Service Robot)的涵盖范围非常广,除工业生产用的工业机器人和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个人/家用机器人外,其他所有的机器人均属于专业服务机器人。在专业服务机器人中,军事、场地和医疗机器人是应用最广的产品。
(1)军事机器人
军事机器人(Military Robot)是为了军事目的而研制的自主、半自主式或遥控的智能化装备,它可用来帮助或替代军人,完成特定的战术或战略任务。军事机器人具备全方位、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和极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可在超过人类承受能力的恶劣环境,或在遭到毒气、冲击波、热辐射等袭击时,继续进行工作;加上军事机器人不存在人类的恐惧心理,可严格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利于指挥者对战局的掌控;在未来的战争中,机器人战士完全可能成为军事行动中的主力军。
军事机器人的研发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产品已从第一代的遥控操作器,发展到了现在的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目前,世界各国的军用机器人已达上百个品种,其应用涵盖侦察、排雷、防化、进攻、防御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用于监视、勘察、获取危险领域信息的无人驾驶飞行器(UAV)和地面车(UGV)、具有强大运输功能和精密侦查设备的机器人武装战车(ARV)、在战斗中担任补充作战物资的多功能后勤保障机器人(MULE)是当前军事机器人的主要产品。
目前,美国是世界唯一具有综合开发、试验和实战应用各类军事机器人的国家,其军事机器人的应用已涵盖陆、海、空、天等兵种。据报道,美军已装配了超过7500架的无人机和15000个的地面机器人,现阶段正在大量研制和应用无人作战系统、智能机器人集成作战系统等,以全面提升陆、海、空军事实力。此外,德国的智能地面无人作战平台、反水雷及反潜水下无人航行体的研究和应用;英国的战斗工程牵引车(CET)、工程坦克(FET)、排爆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法国的警戒机器人和低空防御机器人、无人侦察车、野外快速巡逻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以色列的机器人自主导航车、“守护者(Guardium)”监视与巡逻系统、步兵城市作战用的手携式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等,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2)场地机器人
场地机器人(Field Robot)是除军事机器人外,其他可进行大范围作业的服务机器人的总称。场地机器人多用于科学研究和公共事业服务,如太空探测、水下作业、危险作业、消防救援、园林作业等。
美国的场地机器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品已遍及空间、陆地和水下,从1967年的海盗号火星探测器,到2003年的Spirit MER-A(勇气号)和Opportunity(机遇号)火星探测器、2011年的Curiosity(好奇号)核动力驱动的火星探测器,都无一例外地代表了全球空间机器人研究的最高水平。此外,俄罗斯和欧盟在太空探测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居世界领先水平,如早期的空间站飞行器对接、燃料加注机器人等;德国于1993年研制、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携带升空的ROTEX远距离遥控机器人等,也都代表了当时的空间机器人技术水平;我国在探月、水下机器人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3)医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是今后专业服务机器人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医疗机器人主要用于伤病员的手术、救援、转运和康复,它包括诊断机器人、外科手术或手术辅助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例如,通过外科手术机器人,医生可利用其精准性和微创性,大面积修复患者的手术伤口,使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生活等。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近千家医院成功开展了数十万例机器人手术,手术种类涵盖泌尿外科、妇产科、心脏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耳鼻喉科等学科。
当前,医疗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大部分都集中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率还很低。美国的Intuitive Surgical(直觉外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医疗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该公司研发的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它可模仿外科医生的手部动作,进行微创手术,目前已成功用于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及心脏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