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思考(代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关村成了一个资本聚集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创客经济”正在不断地发酵。
李克强总理倡导的这一波“双创”浪潮,激发了多少人心底的梦想?催生了多少个创业企业、孵化器、天使投资人?又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埋下了怎样的伏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曾经的中关村电子卖场已被众多创客空间所取代。有数据统计,每分钟就有7个创业公司诞生,当下已经成为创业的最好时代。而在很多投资机构眼里,当下其实也是最好的投资风口。
这两年来,“双创”浪潮给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一大动力,各地先后出台支持政策,创投双方高效对接,产生了一批优质创业项目。
同时,“双创”的内涵也出现了积极变化——从2014年的集中于互联网领域到2015年的延伸至更广阔领域,从务虚成分较多到实质性创新快速增加,越来越多实业领域的创新涌现。这是真正的变革,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不再遥远。
这次“双创”浪潮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实可称作移动互联网对中国传统经济的改造和升级。移动互联网的一大特色就是它是一个碎片化的经济时代,也就是说,未来可能很难有提供给大众的、覆盖大范围用户需求的产品,而可能是在细分领域的小众化垂直市场有大量商家来提供服务。于是我们会发现,原有的市场被切得更细更小,这也就产生了很多新的商业机会。
我们认为,从2014年开始将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现在对投资人来讲,还是一个早期布局的时代。我个人并不认为现在泡沫很大或者可能会有崩盘的危机,我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大家还有很多布局的机会。
原因如下。我们可以参考之前的互联网崛起对中国经济的变革,那次互联网浪潮让中国产生了两家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次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我们认为它会产生更多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原因就在于,这一波的移动互联网,其实是对整个中国各个传统行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一次大的变革。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比上一次要剧烈得多,整个移动互联网对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正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以,这一次的变革,应该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覆盖更大的范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现状就是,相当多的传统行业企业会衰落,甚至会倒闭,这可能是一种趋势,因为整个行业会重新洗牌。各种资源连接起来,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我们能够涉及的每一个传统行业,形成颠覆式创新,诞生更多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这里将会出现非常多的商业机会,现在根本不是泡沫期,创富效应出现才是泡沫期,他们投的公司上市套现之后继续投这个市场,这就是市场的最高点,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泡沫来了,现在反而是布局的阶段。我们经常跟投资人讲,一定要尊重创业者,五年之后他们就是这个行业的商业领袖。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这两年初创企业大量产生,但由于水平参差不齐,死亡率也特别高。2014年我看过的项目大概有1000个,而2015年看到的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总体来说,不靠谱的项目远远超过想象,大概85%的项目一眼看过就觉得不靠谱。这类数据比比皆是。我知道的,中关村每年拿到种子和天使投资的项目大概有上万家,而过A轮的项目基本上不到千家,过B轮的可能只有几十个,过C轮的就更少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早期项目的死亡率其实是极其高的,在每个阶段能跑出来的都寥寥无几。所以,出现“独角兽”其实真的是很难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现在的3个月就等于过去的一年。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讲,3个月就是一个时间窗口期的迭代。我认为,在这个时代应该用创造性思维和快速迭代的思想来面对这个市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步一步做计划,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原则。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服务细致化、去中介化,对中国传统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带来的创业浪潮只是刚刚开始。
曾经有一本书,名字叫作《黑天鹅效应》。这是一本很有名的书,里面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历史不是在爬行,而是在跳跃。”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因为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变化的。如果我们现在还用过去所讲的KPI、计划等预测未来,那么就会发现很多预测都是错误的。可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个时代给所有行业带来的挑战呢?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明白如今很流行的“互联网+”这个概念,其背后其实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一种是大型互联网公司提出的“互联网+”。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这个概念是希望通过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先进的技术结合,从而形成对传统行业改造和升级。而后者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说腾讯提出的“互联网+”。因为他们有微信,就希望通过微信这个工具来连接一切,比如把政府和社会的很多功能和微信连接起来,进行互联网化的实现,所以腾讯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是“连接就是一切”。再看阿里巴巴,他们提出的则是“一切在云端”的概念,他们认为的“互联网+”就是“大数据+云技术”,希望所有的企业都把他们的数据放在云端。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判断的“互联网+”和你所选择的发展之路是怎样的。
另外,我还想提一下对创业者而言特别重要的事,那就是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从技术到产品的阶段,创业者需要具备用户思维,会用这种思维给用户讲故事,让他们乐于使用产品;而在产品到利润时期,创业者则应具备商业思维;当发展到从利润到企业的阶段,创业者就需要具备管理思维了。简而言之,只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创业思维,才能保持活力。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领域的“创业公司死亡名单”在朋友圈疯狂传播。《一个创业公司倒下的128小时》赚取了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眼泪,考拉班车以悲情的方式在上线运营仅半年后就宣布因为融资困难停止运营,移交滴滴巴士接管。就在2015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美团和大众点评这两家同质化的互联网企业效仿“滴滴+快的”“58同城+赶集”模式,联合发布声明: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资本寒冬之下,行业巨头也需要抱团取暖。
当下,创业者、投资人、各路媒体讨论最多的就是“资本寒冬”。与“资本寒冬”相对的,是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资本过热”。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范围内股市的爆发使许多机构和个人赚得盆满钵满,其中一部分转到一级市场成为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寻找优质项目进行投资。上市公司也借此机会定向增发募资,成立产业基金,希望以资本运作的手段达到收购非上市公司的目的,进一步抬高股价。WIND中国数据显示:在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的一年中,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产业基金达到215只,占所有新成立的产业基金的58.9%,并且在7月达到顶峰,当月新增33只。整体来看,基金的募集、投资和退出渠道都是完整顺畅的,二级市场的持续火爆极大地影响了一级市场的融资额。
清科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中国,2014年,VC的募资金额共计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达到812家,拿到A轮的达到846家,拿到B轮的有225家,加之未披露的公司数量,实际拿到融资的数字会更高。
在资本市场的繁荣下,一些本应被市场淘汰的公司存活了下来,同时投资机构也从中获得了较为高额的投资回报率。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造访中关村创业大街,在“3W”喝了一杯咖啡之后,这一切又被推向了一个高潮。
然而,2015年7月4日IPO暂停,8月19日至26日A股暴跌,包括欧美股市、美元、大宗商品交易在内的全球市场集体下跌。阿里巴巴股价也于8月24日突然暴跌13%,一度跌至每股58美元。当日176只中概股中仅5只上涨,其余均暴跌,18只中概股跌幅超过10%。鉴于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的联动作用,很快,二级市场开始造成的资金恐慌延续到前端,上市公司受到股市暴跌影响,市值平均蒸发了50%~70%,已无法兑现资金的承诺,无法继续投资。受其影响,B轮之后的人民币基金没有足够大的体量去接盘资本过热阶段的诸多早期项目。同时,作为资本主要退出渠道之一的IPO,它的暂停使投资机构的投资决策趋于放缓。
在2015年第三季度,受二级市场和全球股市下跌的影响,PE(私募股权投资)端的资金链出现匮乏,在短期内会很大程度引起美元基金的连锁反应,但是基本不影响人民币基金,特别是国内的创投基金。在天使投资市场中,资金仍较宽裕,且愈发向早期投资倾斜。除此之外,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募资情况呈现两极分化,基金数量环比大幅下降,而募资金额环比小幅上升。机构募资节奏有所放缓,由于第三季度部分基金募资金额较大,第三季度的募资基金数环比虽大幅下降,但募资金额变化不大。
受“市场寒冬”论以及2015年上半年行情过热影响,中国早期投资有略微放缓趋势。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天使投资机构共投资444起案例,披露金额超过5.08亿美元,两项数据分别环比下降12.6%和1.8%,但较第一季度仍有明显上升。中国创投市场共发生投资716起,较上年同期的627起上升14.2%,环比下降20.4%;其中披露金额的620起投资交易涉及金额共计60.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8.61亿美元增长2.6%,环比微降0.7%;在披露案例的全部投资交易中,平均投资规模达970.07万美元。
资本过热阶段,投资机构间为抢夺项目激烈竞争,争先布局赛道,在投了一些不那么靠谱的项目的同时,也使早期项目的估值飙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在2014年,O2O、90后等概念被投资人广泛提及;而现在,资本首先抛弃了O2O行业。被狂热的市场催生的“2VC”模式,由于绑架投资人的钱并且没有靠谱的赢利模式,资金链出现断裂,也开始走不下去了。有数据显示,近期互联网项目在A轮的估值相较以前,足足提高了一倍。这就会导致原本应该投向B轮、C轮的钱投向了A轮,进而引起A轮项目的激增,而后续接盘B轮、C轮的资金减少。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受后期估值的影响,纷纷转向早期投资领域,也使B轮后项目缺少了接盘侠。
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大量创业项目的悲情落幕。2015年第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事件规模为37.89亿美元,环比下降50.36%;融资案例数量222起,环比下降10.84%。大多互联网创业项目,特别是O2O类项目,模式较轻,破产清算所剩无几。如遇资本寒冬,这些项目必将拖累基金整体收益,进而导致公司短期内的投资决策趋于谨慎。
二级市场的火爆导致一级市场投资案例大幅增加,加上政府的因素,资本市场出现了资本过热的现象。基金大量出现,为了抢占赛道,疯狂投资,在投了很多不靠谱项目的同时也抬高了项目的估值,使更多的机构转向早期投资领域。在经历了2015年度中期的股票暴跌之后,二级市场的影响很快反映到一级市场上,PE端募资困难、IPO暂停、早期项目找不到可以接盘的资金、创业项目相继死亡拉低了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再加上早前投资的项目过多,难以料理,投资人纷纷捂紧了自己的荷包,创业者感慨融资维艰,资本的“冬天”到来了。
难怪有网友戏谈:世界上本无寒冬,作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寒冬。
其实,创业者并不必要为此而恐慌,这是很正常的。这段时期,大量讲故事、没有收入、没有赢利模式的项目可能都很难生存下去。但是不要因此就觉得金融风暴要来了,只有一茬一茬被淘汰和筛选,要相信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能跑出来的优质的项目。
大量项目被淘汰是正常的。很多创业者可能太年轻了,没有经历过2000年的中国互联网疯狂的时代。很荣幸也罢,很遗憾也罢,我是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在那个时代,刚开始,你只要有一本包装精美的BP(商业计划书)就能融到钱;现在对应的现状就是只要你开发一个APP你就能融到钱。另一个相同点就是估值都很高,而且真的有人会给你那么多钱。后来,崩盘之后,整个互联网的项目的估值都打了很大的折扣,我相信在移动互联网也会有相似的情况。但是,在那个时代,真正优秀的项目,或者说解决市场需求的项目都熬过来了,反而是那些讲大话、戴帽子、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项目基本上都死掉了。
其实现状对于真正优秀的公司反而是一件好事,在投资人谨慎的前提下,所有创业者比的就是内功了。谁是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谁是用长久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市场的、谁真正做到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来推动公司的发展,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成长。
创业者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冬天”,踏实下心来,与团队成员好好研究产品。正如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段话,“少看36氪,少跑各种对接会,少参加创业培训,回去埋头写代码、做实验、搞研发。媒体报道的那些成功故事和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用不着鸡血”。而机构投资者也可以放缓投资频次,精审严投,筛选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优质项目,以合理的估值跟随创业团队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