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安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互联网发展概述

1.1.1 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

移动互联网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的结合。互联网的开创始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网络,ARPAnet网络最初服务于美国国防部的军事系统,从技术上不具备推广的条件,随着TCP/IP、WWW等技术的研发,并入网络的电脑主机和局域网逐渐增加,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网络。20世纪90年代后,Internet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商业机构逐渐发现Internet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其势一发不可收拾,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Internet,从而带来Internet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Internet,成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Internet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截止到2014年底,全球活跃互联网用户突破30亿人。

移动通信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第1代移动通信技术(1G, The 1st Generation),第1代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其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速度低,传输速度约为2.4kbit/s,如美国推出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高级移动电话业务)、英国推出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全接入通信系统)、北欧的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北欧移动电话系统)。但是不同的网络采用不同的技术,相互之间无法漫游,也无法开展数据承载的业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等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第2代移动通信技术(2G, The 2nd Generation),欧洲国家主导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系统于1991年正式运行。为了满足数据业务的需求,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技术顺势而生,其数据速率可达115kbit/s,使移动通信与Internet结合在一起,提供移动互联网浏览、收发邮件等业务,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向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3G, The 3rd Generation)的演进过程中,又推出了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 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技术,EDGE技术有效地提高了GPRS信道编码效率及其高速移动数据标准,其数据业务传输速率达到384kbit/s。伴随着用户对数据带宽的需求不断提升,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提出发展IMT-2000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的技术标准包括WCDMA(Wideband CDMA,宽带码分多址)、cdma2000和TD-SCDMA。TD-SCDMA支持的峰值下行速率达2.8Mbit/s, CDMA网络在高速移动状态可提供384kbit/s的传输速率,在低速移动或室内环境下,可提供2Mbit/s的传输速率。IMT-2000家族中各种标准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同时还存在频谱利用率低、速率不够高等问题,因此需持续向第4代移动通信(4G, The 4th Generation)标准演进,其主要标准包括TD-LTE(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 TD-SCDMA长期演进)、FDD-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我国已于2013年12月正式发放TD-LTE牌照,2014年2月发放FDD-LTE牌照,全面进入4G时代。2015年,国际范围内的5G标准研究工作已经启动,预计2020年前5G标准成熟并可逐步投入商用。

1.1.2 移动互联网特点

相比传统基于PC的互联网模式,移动互联网由于其智能移动的特征,在过去几年时间内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根据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发布的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其中近9成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点有3个,即终端智能化、网络IP化、业务多元化。

终端智能化是指开放原本封闭的操作系统,开发者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开发环境开发各类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自行加载应用程序扩展手机功能。智能终端开放、可扩展的特点,成为通信行业和其他行业联合、跨行业融合的纽带。

网络IP化是网络向适应移动互联网需求方向发展的基础。IP化网络使移动互联网具备了打破传统电信领域疆界的能力,通过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和运营转型等,使与移动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产业因素深刻影响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互联网IP化具有很多优点,如提高业务的丰富性、组网灵活性、系统高扩展性、业务和网络的可管理性等,但是IP化也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基于IP的互联网存在的安全威胁全部引入到了移动互联网。如以前在固网中出现的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蠕虫病毒、恶意网页推送等,如今在移动互联网中也非常常见。

移动互联网业务多元化的特点也越来越突出,应用创新、跨界合作、商业模式创新等成为显著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不是传统互联网业务的翻版,通过智能终端这个展现的载体,叠加移动化和个性化等特点,衍生出更多的业务形式、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促进产生新的产业和业务形态。

1.1.3 移动互联网业务

移动互联网业务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不断发展。在2G网络时代,受限于移动网络传输速度,移动互联网业务主要以短消息、多媒体消息、浏览类业务、邮件等增值业务为代表,其中短消息业务是最主要的移动增值业务。2004年,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收入为385亿元,发送短信2177亿条,短信收入占运营商总收入的50%以上,其他业务如彩信、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通信协议)等业务增长速度也非常快。

到了3G时代,网络传输速度比2G时代有很大的提升,3G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实时在线的高速数据接入,移动互联网业务不再局限于通信类的业务,而是逐渐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办公、实时导航、安全支付、在线游戏等业务,实现了用户多层次的各类需求。移动通信网络逐渐变成了通信管道,基于通信管道,各类互联网应用百花齐放。

4G网络牌照已经下发,对于5G(The 5th Generation,第5代移动通信)的研究也已启动,物联网将被规模部署和应用。网络速度已不再是用户对行业的第一诉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将主战场从手机拓展到物联网终端领域。特别是大数据、云端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多元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这势必会促进产生更多类型的创新应用,产业链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的规模逐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