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EDIUS Pro 7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非线性剪辑的艺术修养

在本小节中,主要讲解景别的基本概念和划分、镜头组接的常规技巧和规律,并讲解镜头组接的3种常用手法。

1.2.1 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影像中的被拍摄主体作为依据来对景别进行分类。

根据在画面中截取被拍摄主体部位的多少,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大景别,其中后四种景别如图1-1所示。

图1-1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感受,塑造不同的画面节奏。使用全景能够较好地表现画面的气氛,中景则是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特写最能表现出人物的情绪。

1.远景

远景指的是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小于画面的四分之一,这种画面能突出背景的空间。远景是为了交代环境,气势宏大,能展示开阔的空间和场景全貌,以便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经常在开篇和结尾的时候使用这样的镜头,如图1-2所示。

图1-2

2.全景

全景指的是被拍摄主体的全身在画面中。全景主要起到叙事和描写的作用,侧重交代和说明,表现人物的关系和整体空间,如图1-3所示。

图1-3

3.中景

中景指的是人物膝盖以上的部位在画面中。中景既能看到部分面部表情,又能看到身体动作和姿态,常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动作和交流,如图1-4所示。

图1-4

4.近景

近景指的是人物胸部以上的部位在画面中。在影片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如图1-5所示。

图1-5

5.特写

特写指人物肩部以上的部分、被拍摄主体的局部细节在画面中。在影片中,特写镜头主要突出主观视点和细部特征以及需要被关注的点,如图1-6所示。

图1-6

技巧与提示

在影片中,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1.2.2 镜头组接的技巧和规律

剪辑师要将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镜头发展的变化和情节组接起来,将其融合为一部完整而统一的影片。在本小节中将重点阐述镜头组接的一般技巧和规律。

1.理解镜头组接的逻辑性

镜头的组接在一般情况下需要符合生活和思维的逻辑,否则会出现观众不能理解、看不懂的情况。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确定根据大众的思维逻辑和心理要求来选用镜头,并将它们有效地组接在一起。因此,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大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的表现规律。

2.理解景别变化循序渐进的连贯性

在景别的选用和发展方面,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切换不同景别的镜头,使画面流畅、自然和连贯。如果景别切换过多,则不容易将剧情和画面组接起来;如果景别过少或变化不大,画面将会变得单一和枯燥,观众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镜头组接的句式类似于文学句子,一个文学句子由若干个词组成;同理,镜头句式由若干个单独镜头组成,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或动作,而景别的安排是形成镜头句式的唯一元素。镜头组接常见的句形有5种。

第1种: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别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把观众的注意力从环境逐渐引向兴趣点,给人的感觉是情绪和气氛越来越强。

第2种: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别由近景到远景。该句型适合于把细节部分放在前面突显出来,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再逐渐展示整体环境和氛围。

第3种:环行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反过来运用。这类句型适合于情绪或气氛呈波纹形发展,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第4种:穿插式句式。这种句式是将几种句式相结合,使情绪随着景别的变化而起伏不定。

第5种:等同式句式。这种句式是指在一组戏中,景别基本一致或相同,主要用来表现对比、呼应和象征等效果。

3.理解遵循轴线规律的重要性

镜头组接要遵循“轴线规律”,组接在一起的画面一般是不能跳轴(越轴)的。在镜头中主体的运动、人物的视线和交流都会使画面具有方向性,编辑时必须根据现场人物所处的位置,处理好相邻两个镜头之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另外,遵循“轴线规律”可以保证屏幕空间的统一感。

4.理解镜头组接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性

镜头组接要遵循“动接动”和“静接静”的规律,这里的“动”是指画面内主体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静”指画面主体的静和画面本身是固定的镜头。

“动接动”和“静接静”有利于保持镜头的流畅和自然,这里的“动接动”和“静接静”是针对剪辑点位置上的“动”和“静”。当然在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况下,“动接静”和“静接动”也可以连接镜头。

在镜头组接时,如果画面中同一主题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这种组接简称为“动接动”。

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不连贯,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组接时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再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种组接就是“静接静”。“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作“落幅”,后一个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作“起幅”,起幅与落幅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2秒钟。

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也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那么摇镜头的开始应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后应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当然为了特殊效果的表现,有时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镜头组接说到底就是节奏的控制和把握。

5.理解影调、色调变化与内容表达的统一性

影调是指画面上由颜色的深浅和色彩的配置而形成的明暗反差,它是画面造型和构图的主要手段,也是塑造剧情气氛的必要手段之一。

色调是指当画面的色彩组织和配置以某一颜色为主导时呈现出来的色彩倾向。利用色调可以表现情绪,创造意境。

影调和色调在一部片子中的作用和艺术表现力是不可低估的。在镜头组接时都应该保持影调和色调的一致性,否则将会产生视觉冲突,破坏时间描述的连贯性和影响内容表达的通畅性,最终打乱观众连贯的思维过程。

1.2.3 镜头组接的常用手法

在本小节中,主要讲解“连续组接”“队列组接”和“分剪插接”3种常用的镜头组接手法。

1.连续组接

相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系列镜头表现同一主体的动作时,镜头转换的剪接点应选择在动作的进程中,这就是所谓的“动作中切”。

“动作中切”是最常用的动作剪辑方法,因为在“动作中切”时,动势的流程可冲淡由于景别变换所造成的视觉不协调感。剪辑点一般选择整个动作进程中的瞬间变化间隙点的位置,这样可以把动作衔接得更流畅。当然,“动作中切”也用于不同主体的动作连接剪接。例如,足球射门的镜头,把第一个镜头的结束点放在球员起脚踢球、球飞出的瞬间,第二个镜头的开始点放在守门员跃起扑球。

对不同主体的动作剪辑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注意动势自然衔接,使两个不同主体镜头的运动具有相同的动势;第二要注意动作形态的相似;第三要保持在相同的画面区域内。

2.队列组接

有时,相连镜头并不是同一主体的组接。由于主体的变化,下一个镜头主体的出现,观众会联想到上下画面的关系,这样会起到呼应、对比、隐喻、烘托的作用。这种镜头组接方式是队列组接,它有两种方式,即形象队列和构图对位。

形象队列就是一个独立的镜头与另一个独立的镜头画面相连接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

构图对位是一种形象与另一种形象相连接产生的一种比喻,一种寓意。这种方式达到的效果可更形象地描写人物,这种描写不用语言,也不用声音,而是用形象,这也是镜头中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表现手法。

3.分剪插接

分剪是指将一个内容连续或意义完整的镜头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使用,其屏幕效果不再是一个镜头。插接是指将分剪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意义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镜头序列。

实际上,镜头的组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是按照导演的意图、根据情节的内容和需要来进行设计的,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剪辑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发挥,但不能脱离实际的情况和需求,从加大镜头的信息量和如何有效地利用镜头组接规律去考虑,选择有用的镜头进行组接。一部优秀的影片,意味着每个镜头都能传达一定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