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知道:左右你行为的动机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7.一个拥抱的力量动机观察:恒河猴实验

★你的家人还会拥抱你吗

中国人向来比较含蓄,对自己很亲密的人不会像其他国家的人们那样将感情直接表现出来。中国人见面问好的方式通常是握手,而不是拥抱,更不是亲吻、贴脸颊。

也许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会亲密地拥抱我们。我们会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受伤、难过时也会主动寻找父母的怀抱,寻找安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不再主动拥抱我们,而我们似乎也不再需要父母的拥抱。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写的。这位父亲说,他三岁的女儿教会了他去拥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以及拥抱自己的父母。在此之前,他没觉得没有拥抱的家人之间缺少什么,但是当他自己在女儿的怂恿下,走进厨房拥抱住他的妻子时,他忽然发现原来他和自己的家人之间距离还可以更近,还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愉悦和幸福。

 

可见,拥抱并不是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没有存在价值,它可以使人之间的距离更近。那为什么一个拥抱有这么大的力量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个体依恋需求的实验。

★动机实验:幼猴更喜欢哪种母猴

研究人的社会性需要,以及社会性动机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社会性动机有交往动机、权利动机,以及成就动机等。在这些关于动机的研究中,有心理学家提出,人还有情感的需求。比如,个体小时候对依恋就有强烈的需求。心理学家亨利·哈罗(Harry Harlow)用幼猴做的经典依恋实验,证明了这种需求的存在。

 

亨利·哈罗认为幼猴除了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们一定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亨利·哈罗想要验证这个猜想的正确性,于是他找了一些合作者,设计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被称为恒河猴实验。

首先,他们先制作了不同类型的母猴模型。

第一只代理母猴是用光滑的木头做的身体,然后外面再用柔软的海绵和毛织物裹了起来,在这只母猴的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部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

第二只母猴则是由铁丝网制成,其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也安装了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与第一只母猴相比,它除了不能给幼猴提供舒适环境之外,其他方面完全与第一只母猴相同。

参加实验的幼猴一共有8只,都是刚出生后的健康幼猴。研究者随机把幼猴分成两组,然后把人造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两组幼猴,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另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均提供乳汁。

实验者把猴子放在笼子里,然后进行观察记录,记录下在幼猴出生后的前5个月中和两位“母亲”直接接触的时间总量。

结果显示,幼猴极端偏爱木制母猴,就算是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也是如此。在最初几天的调适期后,无论哪只母猴提供乳汁,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都与木制母猴待在一起。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它们为了吃奶会迫不及待地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奶后又迅速地返回到木制母猴这里。

可见,幼猴确实除了基础的生理需要外,还有一种对柔软物质的接触需要,而且很明显,这种接触需要非常重要。

而进一步观察两组幼猴的行为特征,也证实了这种接触的重要性。研究者发现,虽然两组猴子食量同样大,体重增长的速度也基本相同,但是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会出现对牛奶消化不良,经常腹泻的现象。这说明,由于幼猴缺少母猴的接触安慰,使幼猴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影响到了消化系统的功能。

 

从实验的结果,实验者得出实验结论: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个实验显示,接触安慰对幼猴的健康成长过程非常重要。不过心理学家在分析这个实验时,认为这个实验证明了个体对于依恋的需求。因为只有当个体存在这种需求时,才会在这种需求动机的驱动之下选择木制母猴,从木制母猴那里获得接触和安慰。

还有心理学家提出的观点更为直接,认为这个实验结果体现了个体对支持安慰性质的肢体接触存在心理需求。

★管理策略:重视自己和他人对肢体接触的需求

从实验结果、结论及心理学家提出的观点可以看出,个体对于依恋存在一定的心理需求。

有需求就会有动机,如实验中的幼猴就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选择与木制母猴待在一起。那这种需求动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1)对家长的启示:给孩子多一点肢体接触。

实验中,实验者研究的对象是幼猴,而从选择两种不同母猴的幼猴的发展来看,依恋和身体接触对于幼猴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同样体现在人类的幼儿身上。

因此,家长们应该多拥抱孩子,爱抚孩子,满足他们对依恋、身体接触的需求,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些家长持有这么一种观念,他们觉得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就能够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因此,他们平时非常努力地工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但从上述理论中可以看出,物质并不能代替肢体所传达的关爱。从这个理论来看,家长们不应该让物质代替自己在情感上对孩子的关爱,而应该通过亲切、关爱的肢体接触来拉近自己与孩子的距离。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积极的性格。

同时,这个实验现象对教育者也有一定的启示,尤其是像幼师、小学老师等教育对象是幼儿或儿童的教育者。它表明了,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适当地和学生进行一定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重视自己及其身边的人对依恋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通过本节的实验,以及后续研究提出观点,认为身体接触是人的基本需求,缺少接触的人和动物的幼崽,不会正常发育,而且这种需要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但是大多数成年人都很难意识到自己及其身边的人(如伴侣)有这种需求,尤其是在含蓄的中国,很多人成年之后,拥抱别人的次数及从别人那里获得拥抱的次数急速变少。当然,在热恋时期可能会有所改变。而很多结婚多年的夫妻之间,拥抱及其他的肢体接触的次数也都随着结婚的年数的增多而变少。

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对依恋及肢体接触的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也许很多人都感觉不到这些需求对自己有多么重要,但事实上,这种需求被满足的个体相对来说感觉到更加幸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曾通过研究提出,拥抱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获得拥抱的人能感受到幸福,且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得更坚强。

所以适当地给自己或身边的人一个拥抱,既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也是给别人幸福。

(3)通过适当的身体接触,获得他人好感。

 

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从实验结果中,他们发现:适当地接触对方的手臂,能够获得对方一定的积极反应。

 

可见,就算是陌生人之间,只要身体接触是合理的、适当的,就有可能对彼此间的交往带来积极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利用个体对肢体接触的需求,通过适当的身体接触,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好感,从而得到对方的积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