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联商:职场沟通必修课(实战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尽力让双方的模式契合

第一节 信息都是有含义的

一、被发出来的信息都被赋予了含义

报联商目的达成的3个步骤

通过报联商达到信息共享,一般都要经过3个步骤。

· 首先,是你持有信息:看到的、听到的、得到的各种事实——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认、加工。

· 然后,你把它传递出去:赋予该信息以特有的含义,将其发出——确保扎实地传递到位。

· 最终,达到你的目的:让对方也能理解自己的用意——共享自己的想法,双方达成共识。

即将事实、数据与他共享;将你赋予该信息的含义与他共享;让他与你达成共识。

所有送出去的信息,都承载着发信者赋予的特有含义

案例No.30

· 我去财务科一下啊——希望对方知晓我的动态;

· 下午我去你那儿啊——希望你能有所准备;

· 科长让我通知大家,明天开会——广而告知;

· 科长,我打算这么办,您看行吗——想征得他的认可。

短评:报联商看上去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传递,其实质是发信者在通过信息传递自己的想法,谋求双方想法的一致。

解说:给你发信息的我是怎么想的?我希望你也能处于跟我同等的信息状态。其目的无非是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用意,也能跟我有同样的想法和感觉。

这话啥意思(知彼吗)

案例No.31

小张和小李是无话不谈的同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公司,现在又住在同一间单身宿舍里。

小张喜欢足球,自己考下了业余教练资格证,周末在一家足球俱乐部的青训部,负责带一支12岁的少年队训练和比赛。在宿舍里闲聊时两人总是谈论有关足球的事。

一个周日的晚上,小张一进屋就叹了口气。

小张:咳,今天手气不好。本赛季小组抽签,我没和D队抽在一组。

小李:是吗?听你说过D队是咱们这个区最强的队,去年拿了第一名的,是吧?我看这次你没撞上他们不是正好吗?省得上场打输了不好看。

小张:咳,你怎么没听懂我的意思呢?我多希望能和D队抽在一组,好实打实地让我的队员能现场感受一下强队的实力,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呀。打比赛是最好的训练啦。

短评:受信方没能准确地把握住发信方的本意。

解说:发信方本来企盼的是对方能和他有同感。发出来的信息是“运气不好”,已经赋予了其遗憾的含义,所期待的回馈是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劝慰。可是受信方没能准确地解读这个信号的含义,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回馈,双方没能达成共识,谈话不投机。

实技No.1 连身体动作,都在发出有含义的信息

1.从侧面拍拍下属的肩膀——认可和赏识。

2.用拳头敲桌子——企图不让人说话。

3.双手放在身后互握——一种优越感的表现。

4.从正面或上面拍下属的肩膀——小看下属或显示权力。

5.把手捏成拳头——吓唬别人,维护自己的观点。

6.食指伸出指向对方——一种赤裸裸的优越感和好斗心。

7.手指并拢,双手构成金字塔形状,指尖对着前方——定要驳回对方。

8.双手合掌,从上往下压,身体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缓,平静。

9.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往后靠,双手放到脑后双肘向外撑开——他很轻松,也有可能是自负。

10.友好和坦率地看着你,或者有时对你眨眨眼——嗯,你很有能力,讨他喜欢,甚至错误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谅。

11.双手叉腰,肘弯向外撑——喜好发号命令者的肢体语言,是在碰到具体的权力问题时所做的姿势。

短评:和人家展开谈话的发信方(说话的你)注意到对方的这些行为了吗?你的解读正确吗?

解说:很多场合,在与人交谈时不能只从他的话语来判断他的本意,还要注意他谈话时的肢体语言,因为那些动作里包含了太多的含义,有辅助性的,有强调性的。因为那些动作是他在下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更能表达他说话时的真正本意。

正所谓“说话听音,锣鼓听声”“听其言,观其行”。

在《基础篇》介绍Which(用什么方法?)的章节里已强调:报联商最好是当面锣,对面鼓的面谈。其原因就是面对面的说话不仅可以听到对方的语音、语调,还可以看到他的表情和手势等肢体语言,这等于你可以全息摄入对方所发出的信息。这一优势,在用电话沟通时是做不到的;在用文字沟通时就更无法获取了。

本节复习

其实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有其含义的,只是看你是否注意去捕捉,去解析。

实战报联商铁则No.9

正确地把握对方言行所发出信息的含义,有助于双方的高效沟通。

二、是谁给信息赋予了含义

给信息赋予了含意的正是你(发信方)

案例No.32

我写这本书时,为了图清静就躲到海口去了。

一天接到上海几个朋友的微信联系,说是想趁我在海南,借周末来凑热闹玩两天。

我表示欢迎。恰好手头有一张在机场下飞机时得到的旅游宣传彩页。※1

那上面开列了许多在海南的一日游、二日游、环岛游等项目。我马上用手机把它照了相并用微信发了过去。※2

朋友马上发信来:时间短,就不参加旅游团的日程了吧。※3

我立即回复:那是发给你们参考的。我只是想让你们参照那张彩页里开列的那些旅游景点,提前上网做做功课,查查我们这两天的时间能去哪里玩。※4

之后,参考彩页的信息我们继续沟通。最后大家决定一起去博鳌:休闲,泡温泉!※5

※1 按照报联商的基本原则,立即联络了可以联络的信息——送去了旅游宣传彩页。

※2 发信方(我)发去彩页的用意是:希望朋友们参考那上面开列的景点,提前做做功课。

※3 收信方(朋友)按照自己的思路解读这条信息:以为我在劝他们参加二日游的旅行团!

※4 我的说明文字还没来得及跟过去,对方就误解了我那张相片的用意:信息的含义没能共享。

※5 双方在共享相同含义信息的基础上沟通,才能达成日程安排的共识。

短评:发信方的用意(借彩页上的资讯双方展开讨论)还没来得及做说明,就被收信方误解了。

解说:发信方在发信前应该反问自己一声,我给这条信息赋予了什么含义?为了确保能达到自己发信的目的,就应该强化这个确认的意识,渐渐养成在这个关头确认一下的习惯。

即使同一现象,被发信方赋予的含义都有可能不同

发信方因其社会背景、成长经历、所处位置等诸因素制约,发出的信息往往具有他自己的特色。

案例No.33

两家互为竞争对手的制鞋公司分别派业务员去非洲某地考察市场,两名业务员看到了相同的景象,却发回了截然相反的信息:

A.这里的人都没有穿鞋。完啦完啦,他们不需要鞋,开发这个市场完全没有可能!

B.这里的人都没有穿鞋。太好啦,这得卖多少双鞋啊,这个市场的潜力太大啦!

短评:由于视角不同,两人发出的信息虽然依据的事实相同,但各自赋予的含义却相反!前半句是信息的发出,二人一字不差地陈述了事实。而后半句则是各人赋予该信息的含义,却截然不同。

解说:发信方在发出信息时最好仔细斟酌一番再出手。如果只顾发出信息却不动脑子,有时会让对方困惑,或者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地位。

比如上边的这个案例,前方的业务员向本部汇报时只发来一句话“这里的人都没有穿鞋”,其他什么也不说!这时上级会困惑:“这句话是几个意思呀?该向哪个方向理解这条信息的含义呢?”其结果,恐怕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了吧?

发信方式不同,会使效果大相径庭

我们去跟上级汇报,难免要提供你在这个岗位所知道的和感受到的信息。这时你要想想:这条信息发出去,会传递给上级一个什么信号?我的这种表述方式合适吗?他看到后会怎么想?他那么想,是我所期待的目的吗?如果不能达到我所期待的目的,那么是不是该把这条信息做做加工,或者改换一下口吻,或者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再送出去?

案例No.34

清朝晚期,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和太平军作战。在某个时期,连续吃了三个败仗。在上奏给朝廷的折子里他如实地写道:连月来,吾三战三北……(译文:这几个月来,我率军作战三次,都吃了败仗)。他的师爷(文秘)看到后说,这不行啊,然后提笔把这句改成了:连月来,吾三北三战……(译文:这几个月,我军虽然吃了三次败仗,但仍然奋勇地继续和敌人三次作战)。

同一个事实(连吃了三个败仗),在表述方法上仅做了一个字的改动(顺序),所传递出去的含义竟截然相反!后者的表述方式传递给上级的信息是:这个下属很顽强啊,败不馁,百折不挠!但如果不改动,就按原来写的报上去的话,那么传递给上级的信息就是:这个下属好无能啊,只会打败仗。

短评:给自己所发信息赋予的含义,要动动脑筋,做做文章,不能让对方理解偏了。

解说:反正不能让对方误解了我的用意。否则,毫不用心地只管汇报事实,万一他曲解了我的用意,或者再下达些让我更加为难的指令,那可是自找苦吃了。

本节复习

为了让对方能准确理解我的意思,也要对信息的含义做些推敲。

实战报联商铁则No.10

给所发出的信息赋予了特定含义的人,是发信方自己。

三、信息传递的效果由受信方评判的原则

受信方能准确地接收这个信息的含义吗

案例No.35

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招聘编程工程师,招聘公告里特意注明:有密码编制和解码经验者优先。因为条件优厚,应聘者趋之若鹜,简历如雪片般飞来。

人事部门精选了若干有意向的应聘者,通知他们✕日10点钟前来面试。那日,还不到10点,面试室的门前就排起了长队。这是设在一间大型购物中心五楼一个角落的办公室。

10点钟,商场开门营业了,可是面试室的门却没有打开。10点半了,房门还是紧闭着。等候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有人窃窃私语。这时,有一个姗姗来迟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赶到了现场,看来是因为什么事情在路上耽搁了。看到有那么多人在排队,他只好无奈地排在了最后。

人群里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啦,不是通知10点钟开始吗?都快11点了,没见叫进去一个人呐;别说没进去人啦,里边也没出来一个人呀;至少出来个人跟我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啦?

听着大家的议论,那个小伙子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开始觉得不对劲。眼睛骨碌骨碌地转了几转,又静下心来想了想。突然,他站起身来,穿过长长的队伍直接走向那扇紧闭的门,敲了敲,就推门走了进去!

所有排队的人都吃惊地看着他的这一连串的动作,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随之而来的是人群里更加骚动的议论声。几乎就在群情沸腾的时候,门开了,小伙子满面笑容地开门出来,他的身后跟着一位面试官模样的人。

面试官宣布:今天的面试已经结束,我们已经决定录用这位年轻人,请大家回去吧。

大家惊讶、诧异,人群中甚至有人愤怒,高喊道:“这不是在耍我们吧?”

面试官面带微笑地跟大家说:“请大家安静,安静。仔细听听场内正在播放的背景音乐吧。”人们这才侧耳细听。原来从10点钟商场开门迎客,就开始反复地在播放同一首曲子。那是一曲旋律优美、节拍轻松,很适合公众场所播放的背景音乐。

听了一会儿,人群中有几个人面露恍然大悟的表情,甚至有人直拍大腿,表示遗憾。

旁边的人问他:“你听出什么了?”一个听出了门道的人说:“有一种特殊的密码形式,是用节奏来传递信息的。比如现在正在播放的这首曲子,它的节奏所发出的信息含义就是‘请推门进来’。我会解读这种密码,可是刚才一直忽略了这点,好遗憾,错过了机会!不过,输得心服。”

面试官这才跟大家说:“我们从10点钟开始就发出了这个信号,邀请你们进来。可是将近1小时,信息重复播放了那么多遍,直到他推门进来,才有人准确地听懂了我们的通知。对不起,这次我们招聘的是应对黑客的编程工程师,各位这方面火候还不够,恕我们不能录用啦。”

短评:发信方用专用的方式,发出了承载着发信方赋予了特定含义的信号。收信方要么不懂,要么疏漏了。只有听得懂的人才能正确地解读到这个含义,与发信方达成共识。

解说:那种心直口快,不动脑子张口就说出来的话,有时即便说的是事实,但由于没考虑好该如何给它赋予特定的含义,对方或是理解不了,或是被曲解,或是被忽略,反正难以达到你想传递的意图。

所以,信息能否很准确地传递你所赋予的含义,取决于发信方。而传递效果好坏的评价权则在受信方——对方没听懂?不能怪他,要怪你,因为是你没说清,或者你没能让他听懂你的本意!

本节复习

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正确地传递给对方,关键在发信方(说者)要说清楚。

实战报联商铁则No.11

信息传递效果的好坏,评价权在受信方(听者)。

发信方式也会影响传递效果

案例No.36

周一上班后,我到财务部报销费用。同在一层楼的总务科同事小汪跑过来,劈头就问我:“前天星期六,你怎么放我的鸽子(没如约赴会)?”

我听了一头雾水,疑惑地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你不是喜欢下围棋吗?我要给你介绍我的表哥,他也会下围棋。前天周六我约了他,下午2点整到✕✕商场下边的星巴克来认识一下,趁机杀一盘。我周五下班前给你发了微信的呀!你怎么不来呢?害得我们等了一个小时,打你的手机也不通!”

我愕然:“我根本没收到你的微信,好不好?”我当场掏出手机给他看,并说:“我就是没收到嘛!你给我介绍棋友很好,我得谢谢你。可是你发信后没收到我的回信,怎么也不确认一下就跑去了呢?让你们久等了,不好意思。那天下午我有事,的确关机了,对不起。”

他无奈地挠挠后脑勺:“我明明发了微信的嘛,你怎么会没收到呢?”

短评:受信方没收到你发出的信息,他就有权评价你这次发信联络的效果是失败。

解说:噢,你发信了,人家就必须得接收到!没接到你的信就是人家不对?有这个道理吗?要想把自己的意思扎实地传递到对方,办成自己想办的事,那发信方就辛苦一下,多确认确认吧!

说相声的想要逗观众发笑,演员在甩包袱前要把故事的背景交代清楚,把铺垫做足,把人们的思路引进一个特殊的封闭场景里之后再抖包袱,观众才会笑。

同理,报联商时尽管你想正确地传递你的用意,但是由于你没说清楚,表述得不合适而导致对方误解,或者因你掺杂了自己的感情等因素导致对方没听懂时,责任也在你没做到位!

因为,沟通效果好坏的判定权在受信方。再说一遍:他没听明白,是你没把事对他说明白。

受信方对同一信息的解读又会不同

发信方和受信方,双方的着眼点是不同的。人们都习惯性地优先考虑己方的利益。

案例No.37

下午三点,正忙着敲击键盘的鲍莲裳突然发现电脑网断了。鼓捣了一会儿还是连不上网!这时,负责公司网络的外包服务公司的客服打来电话说:“对不起,由于✕✕原因,你们的服务器发生了故障,我们正在抓紧抢修,估计30分钟之后可以恢复。”她把故障的原因说得很详细。

但用,鲍莲裳和同事急于想知道的却是:

· 几点几分开始发生故障的?——我刚发的那几封邮件发出去了吗?别耽误了我的事。

· 如果延迟,没发出的邮件会不会丢失?——我是不是还得把它们再发一次?

· 维修期间的邮件进得来吗?——会不会耽误了我的哪项业务?

短评:双方的关注点不同,发信方(客服)只考虑自己,发去的信息和对方期待的信息完全不符。

解说:人类是世界上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这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发信方能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着想。

学到这里,暂且把本章阐述的内容小结一下:

1.凡是发出信息的人,都是想传递自己的某个用意给对方,才发出该信息的。

2.如果对方不能准确地理解你的用意,双方就不能达成共识,你的这次发信就是失败的。

3.那么,你想传递的用意对方是否能听懂、理解和无误地接受?关键在你的发信技巧。

因为信息接收质量的好坏是由受信方来评判的。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想要对方听得懂,你就要把它说明白!要想对方跟你达成共识,关键在你!

· 对方如果没听到,没听明白,误解了,没给你办事等,所有的责任,都在你!

· 改变不了别人;指望不上对方;该做的,只有改变自己(发信方)。

那么,怎么改变自己呢?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