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消费升级带来的心智变化
在阅读本章之前,请随笔者一起想象下文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
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超市巨大的货架一列列地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怀着兴奋的心情打算开始一次精明的购物之旅。你似乎已经可以感受到购物车堆满的满足感。第一步你打算购买一份家庭装的沐浴露,信步上前——你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你呆立货架前无助地左右扫视,这几百种品牌不同,功能接近,包装纷繁的沐浴露到底该怎么选?
于是,你开始寻找四周有没有导购。
场景二
这是一次愉快的闺蜜下午茶聚会,姐妹们在咖啡香和爵士乐中讨论着某个高端品牌的粉底液。这是一份你中意已久的商品,可800多元的售价和30毫升的容量让你一直踟蹰。你纠结的点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值不值得买”。此时闺蜜A神秘一笑说“看我的脸今天有什么不一样吗?”接下来闺蜜B、C、D和你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哇,你的脸今天好水嫩!今天的妆好自然!”“哇,该不会你用的是那个!”
对,闺蜜A用的就是你中意的那款粉底液,看到闺蜜A脸上的效果后,你默默地下了订单。
场景三
这次你是一个“码农”,糟糕的品位和数量寥寥的T恤让你没有勇气去见一见最近在社交软件上认识的“金融女白领”。尽管在她的想象中,你是一个在BAT工作的高端程序工程师,收入和你的个人品牌成绝对的正比关系。为了让你们的约会不至于毁在外表上,你打开淘宝,然后在搜索框输入“潮流T恤”。然后映入眼帘的是几百张T恤缩略图,其中有不少就算用你现有的品味都觉得丑的T恤也打着“潮流T恤”的旗号,作为程序员的你一定懂得,这些都是蹭关键词的商品。
接下来,你尝试从多个维度筛选,如销量最高、价格由高到低,等等。可是随着筛选的深入,你似乎感觉到了一丝绝望——买个衣服怎么能这么累?
改变
以上场景你一定遇到过。
作为消费者,面对的是巨量的品牌、产品。这使得消费者购物行为面临无数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对中国消费者影响最大的是电视广告。21世纪头十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是互联网广告。
但广告终究还是广告,因为管理的不严格,各种虚假广告使精明的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免疫能力”。尤其是新兴的中产阶级,他们对各类广告投出了“不信任票”。
可消费还要继续,选择也还要继续。不信任广告还能信任什么呢?
于是,他们为了更换一部相机,不惜翻阅几十个不同的测评网站。
于是,在不知道今年新款春装是否适合自己的时候,去看别人的试穿帖子。
于是,她们在看某明星身上的搭配时,去疯狂地寻找“明星同款”,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