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儿童好头脑养成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儿童智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什么是智力?我们常说一个人“聪明”或“愚笨”,其实就是对这个人智力的评价。简单来说,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言语、记忆、观察、想象、思维、判断等因素(见下图),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智力不但包含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且存在不同的层次,也就是有着高低之分。比如,我们常说的低常儿童,就是其智力组成的某些因素存在缺陷;而所谓的“天才”,则是其智力组成的几个方面的能力或才能高度综合发展,或者某个因素异常突出。除了低常和超常两个层次,剩下的大部分都属于正常的层次。

那么,如何衡量孩子的智力是否正常呢?这里引入“智力品质”一词。所谓智力品质,是指孩子在智力活动中,特别是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也叫思维品质。它不仅是评价智力高低的指标,还是发展孩子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由此可见,思维品质体现了孩子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教育孩子其实就是努力提高每个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思维能力,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技能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知识、技能并不是智力本身,不是一个个性心理特征,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比如,在某次考试中,两个孩子获得了一样的分数,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一个孩子花费了很多时间,另一个孩子花费的时间却很少;一个可能是死记硬背,另一个则是理解记忆。此时,就不能单凭知识和技能来判断智力的高低。

如此说来,是不是智力和知识、技能就没有关系了呢?其实不然,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什么实践活动也不参加的孩子,他的智力是难以得到发展的。

另一方面,智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孩子在知识、技能掌握上可能取得的成就。比如,孩子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经常运用思维能力,大脑就会越用越灵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思维能力增强,写作技能自然也会更上一层楼。

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曾指出:“从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是以青少年儿童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中间环节的,是要经过一定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此可见,虽然向孩子传授知识很重要,但这只是孩子思维能力、智力发展的量变过程,最终的目的是思维能力和智力的本身发展,这才是质变过程。

总之,从知识、技能发展的“量变”,到成为智力与能力的“质变”,中间需要一个概括环节,正是这种概括环节,实现了知识、技能向智力的转化。它们三者的关系是,当孩子在获得知识、技能后,经过不断的概括过程,使得智力得到发展。同时,智力的发展又促进孩子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