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
“五一”前夕一家幼儿园为孩子们制作了一张“假期家务安排表”。
一位妈妈说,她的双胞胎小孩,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看到这张“家务表”,她一句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家长不让他们做。”
就拿“家务表”中对4岁孩子要求的“独立穿衣”这一项来说,要是让孩子自己穿,他们可能玩玩闹闹、磨磨蹭蹭半小时还没穿完。这时候家长只能妥协,直接帮孩子穿好。
“我家宝宝其实对清洗瓜果、蔬菜很感兴趣,可是一洗起来就把水稀里哗啦甩一地,反而给我们添麻烦。”一位6岁男孩的爸爸,看完“家务表”后摇摇头说,自家孩子可能只能做到两条,“我们是不会轻易让孩子接触电源的,连在厨房烧个水,都不会让孩子随便进去。”
一位上中班的女孩的妈妈,最近正在给孩子制作“生活安排表”,除了作业安排,其中还有不少家务安排。比如:饭前拿碗、摆放筷子;周日大扫除,整理一下书桌、衣柜和床铺等;假期里自己洗衣服。
这位妈妈说:“我重视女儿做家务,这是对责任心最好的培养。家庭是一个人所在的第一个团队,要知道在家里,不是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而是大家都在为家庭服务。”
专家点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更不用说家务劳动了,于是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
在家里,孩子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幼儿园里,老师安排的劳动活动少,使得孩子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要从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起床、穿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洗漱、按时睡觉等。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学会物归原处。
因此,父母首先要从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入手,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观察长辈在家做家务的情形,慢慢地让孩子知道在家里要做哪些家务,是怎样做的;其次与孩子谈谈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家务劳动的必要性。
让孩子做家务并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帮助家人分担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家长总认为孩子做家务不是在帮忙,而是在给大人制造麻烦,却不知道这正是让孩子成长的有利时机。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学会了为家人付出。让我们学会放手,让孩子在主动探索和动手操作中实现成长。
专家支招
现实中几乎大部分家庭都把自家小孩当“王子”“公主”养着,令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而不是什么都代劳,养成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气范儿。这样做不仅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自愿、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
1.目的要明确
让孩子做家务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做某一件事情,如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倒垃圾等,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要把让孩子做家务活看成可有可无的事情,孩子有兴趣就干,不愿干就不干。而应把干家务活作为孩子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2.一起做家务,营造和谐的氛围
很多时候,孩子更希望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协作过程中的一员,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不是服从的一方。
3.记住表扬和道谢
无论孩子做得如何,别忘了给予孩子赞美和鼓励。在所有回报中,父母的赞美是孩子最喜欢的。做完以后,父母要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谢,这种真诚的态度会令孩子更加积极地成为父母做家务的好帮手。
4.不要过多地干预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孩子的家务活。孩子做家务时要注意安全,父母应该给予帮助,但不要过多干预,因为如果孩子认为“这些活是我自己做的”,就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5.切忌用钱哄孩子做家务
不要用钱哄孩子做家务,而要使孩子做家务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孩子的劳动,最好的报酬是当着别人的面给予表扬,抱一抱、亲一亲,或说声“谢谢”。
6.加强与幼儿园配合
孩子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有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劳动教育,而不少家长却过分溺爱孩子,包办一切。但到了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孩子的自我劳动和动手自理就与家中不一样了,所以应搞好家园配合工作,父母经常与老师进行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流,同时配合家庭教育孩子劳动,让他们在幼儿园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