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来呀,造呀,每个人都是创客
在这里,你可以发掘送给家人的惊喜。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新产品的灵感。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中国教育的新趋势。
或许没有任何收获……
但是通过这本书,你或许可以重新找回你自己。
“老爸老妈你们看!这是我自己做的船!”——不安分的童年
从小,我就和其他女孩子不太一样。
我不喜欢和女生一起玩洋娃娃、跳皮筋,偏要去楼下玩泥巴,去踩柏油屋顶上晒出来的泡泡;在那没有李宇春的年代,我给同学打电话,却无数次被家长误以为是男孩;作为孩子王,我带着小分队出去玩,队内小朋友却掉进了水泥堆……于是,爸妈单位里叔叔阿姨频频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和我玩了。
奇怪的是,我爸妈似乎从来没因此遏制我这颗不同寻常的心。更甚,他们给了我一记强而有力的助推:他们把我送进一个全是男生的兴趣班——少年宫车船模兴趣班。
作为兴趣班上唯一的“女性”,我也没有享受过任何优待。我和大家一样,先在一片大木板上,用尺子、笔和小刀,勾勒出船体、甲板、船长室。我要无数次忍受因为最开始量差了1mm而造成船体整体略微倾斜。我用502胶水把所有的木板都粘起来,同时也不小心把自己的两只手掌也粘起来,再为每次手掌挣脱胶水后的胜利感欢呼雀跃。我用砂纸把船体打磨得光滑平整、干干净净,最终,把电机放入船体,完成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可以在水里“突突突”开的木体小船。我还记得,第一次带它回家见爸妈时的自豪、第一次放它下水时的紧张、无数次把它出来端详的骄傲。
对于车船模兴趣班,最开始,我其实是抗拒的。还记得,那个老师瘦瘦高高的,很沉默,总是沉浸在他和他手头作品的世界里,和我们的交流也是冷冷的。我的中二性格和聒噪言行在这个兴趣班完全没办法得以发挥,只能安安静静地用双手证明我的实力。可是神奇的是,慢慢地,这居然成为了每周我唯一的期待,每天我都盼着能够在周末,到那个杂乱的教室里,完成我的那艘小船。
不幸的是,和每个普通的小学生一样,为了“专注学业”,从六年级开始,我就再也没有去过那个车船模兴趣班。
“太有趣了!这是我最爱的艺术展示方式!”——与互动艺术结缘
时间转眼到了2014年,当时的我,虽然没有出落得亭亭玉立,却胸怀大志,努力地做着CSR(企业社会责任)咨询,一心想着可以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柔软地改变这个世界。那年夏天,我去北京出差,想着在周末感受一下京城人民的文化生活,搜了一下网上近期的展览,本着离家近的原则,选择了“齐物等观:2014年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新媒体艺术”这一新型的表现形式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在我面前呈现:一朵来自外太空的机械花,只有人多时才会慢慢绽放;一套谈判桌椅,一坐上去就会振动,能感受那紧张战栗的氛围;一只等人高的大木箱,你看它一眼,转身离去,它就会和你开始玩“一二三木头人”……
原来艺术可以这么好玩,一个普通人居然可以成为艺术的一部分!我愉快地在里面蹦跶了一整个下午,到闭馆时还不舍得离去。
那份特别的体验,让我直到现在随时随地,只要闭上眼,就能重新回到展厅内,继续和艺术品一起戏耍。
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创客”这个概念,更不知道世界上原来有“创客”这个群体,以及每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在自家工作台上捣鼓出一个类似的艺术品。当时的我也无心也无从下手去研究每一个装置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敬畏、好奇和期待等各种复杂感情推动着我去体会每一件作品,让我一次又一次赞叹背后的艺术家,是魔术师、是造物者、是提线木偶师……这次艺术体验,让我隐隐感觉,艺术不再是单向的创造与观赏,而是互相探索,一起获得惊喜的共生过程。
“你根本就不是个创客!”——走近创客的世界
2015年,误打误撞地,我加入了这家传说中的黑科技公司——DFRobot。当时我一直深信我们是卖板子、模块这些高科技感十足的货的,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第一感觉就是这些东西非我等凡夫俗子能驾驭。
后来知道,公司有个“DF创客社区”,社区上时不时会有人分享一些有趣、耐玩的项目,原本我以为那是我司水军撑起来的,后来,当我知道里面做出项目的人,原来不是人人都是工程师出身,有之前写诗现在写程序的老师,有音乐专业的学生,还有萌萌的小医生……他们都能行,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着做一个“创客”呢?
这年秋天,作为电子音乐爱好者,我要去参加一个电子音乐节,想着趁这个机会盛装打扮一下,弄一些带灯的可穿戴装置,美美地去参加这个大Party。先后靠着个人魅力,我找了公司3名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辅导我的这个臭美项目。由于我的无知,工程师无奈的话语至今还回旋在耳畔:
“这个需要焊接。”
“这个电源不行,要电压大一点才能给这个灯带供电。”
“啊这个啊,这个解释起来太复杂了,你不会懂的,我帮你做好算了。”
“这网上都有,连这个你都不会去查,你根本就不是个创客!就别折腾了。”
看、想、学、做、创。然而,作为一个要迈出第一步的小白而言,每一步都需要心理建设,每一步都可能践行“创客:从入门到放弃”。
很不幸,在最开始的阶段,我的热情,被上文的那句“真言”给击退了。
“创造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欲望”——人人生而创客
幸运的是,虽然迟迟没有迈出“学”那一步,但我反而有了更多机会去“看”和“想”。
从2015到2016年,创客教育这一社会热点给创客这个小圈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可能。老师们开始学习创客们的工具,并用自己教学方面的强大能力,让我们这些对创客心存恐惧的人,感受到了第二春。
终于,我找到了一位从事教育的创客老师,重拾Arduino创始团队做开发板的初心,我和一群艺术生一起,踏实地开始学习。第4节课,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老师用“小花”的故事,讲解编程最基本的“面向对象”的知识。我用一个旋钮和一个舵机,做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用旋钮控制舵机旋转方向的小项目。
“老爸老妈你们看!这是我自己做的!”我像孩子一样到处展示这个项目的视频和照片,恨不得全世界都来夸我有多棒。
在远远观望了3年后,我终于首次亲身体验了创客文化可以给个人带来的兴奋和快乐。我终于明白,开源和分享不只是贡献,更是人性,是最原始的渴望。
与其分析创客可以给教育、给社会带来变革,不如说创客这一股浪潮,最大的受益人,是我们每一个人、真真实实的一个个个体。
每个人生来都是创客,创造所能带来的快乐,不分年龄和国界,静静地躺在你的心底,等你重新去唤醒。
各位创客小白、普通宅们,这本书或许就有唤醒你们灵魂的力量!
“我有一个小目标:我上DF社区的那本书!”
这一次,当我大声喊出这一句话时,满世界都向我伸出了援手。最大的援手来自于社区经理大人:“你要不来写个序吧?”
人家是要靠实力,作为项目创作者登陆这本书的!
不说了,今天要学怎么玩灯带。
观望了3年,终于迈出创客路的“影后”
上海创客嘉年华组委会成员
Micro:bit推广大使
创客小白
(Rachel)
2017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