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大化无痕——两化融合强国战略》一书是我的同事王建伟先生在中国两化融合实践中总结思考的结晶。从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近十年的时间,他致力于两化融合工作,为此历经了无数艰辛。此书付梓,应该是他人生的一次升华。
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工业一穷二白,门类残缺、能力低下,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经过60年的努力,到2010年,中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规模世界第一的现代工业体系。在这60年间,中国工业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和部分半机械生产,发展到以机械化生产为主、部分进入自动化的阶段。与此同时,世界制造工业的强国正向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中国工业依然处于世界制造业的第三方阵,高端装备受制于人、精密加工工艺落后、部分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等大而不强的局面十分明显。300年世界工业发展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历程,由于历史环境、国际竞争格局变迁等种种因素,中国不能重复。能不能、如何去弯取直,加速进程,成为中国工业界战略思考的核心问题。从战略角度看,这个变革过程有两个关键变量:一是信息成为与材料、能源并重的工业发展基础资源,而且信息流具有带动资金流、物质流、技术流、人才流的特征;二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逐渐融合,两种技术融合一体成为推动制造业加速自动化、走向智能化的技术基础。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关注到这一历史变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国家通过科技专项和应用示范对制造业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持续给予推动。为全面认识这一历史性变革、抓住机遇,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在2000年布置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现代化进程”的研究课题,两化融合由此浮出水面。2007年,两化融合被写入了中央建议;2012年,两化深度融合被写入了中央建议。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推动两化融合成为工信部的重要职责。
超过半个世纪中国两化融合的实践蜿蜒曲折、波澜壮阔。当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开始应用时,中国工业的机械化还处于发展初期,经验、知识、人才、资金的积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学习、模仿成为必然的路径选择。从自动控制(AC)起步,经由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制造(CAX),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从制造过程延伸到管理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将制造、管理、供应链、销售和服务连接起来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以及细分领域的深化,如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间电子商务(B2B)等技术的应用,50多年的时间,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不断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也有很多不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的过程甚至十分痛苦,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有的十分曲折,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职责要求,积极探索推进两化融合的实践路径,分别在企业、区域、行业提出了两化融合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提出了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推动两化融合管理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并进一步推动其成为国际标准。近十年的时间,在理论、模式、实践上找到了一条符合制造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两化深度融合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聚焦智能制造,实现中国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目标,两化融合任重而道远。时至今日,中国的制造业依然处于世界排名的第三方阵,我们面临着从机械化到自动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双重变革特殊格局,两化深度融合的历史使命依然需要去奋力拼搏。
王建伟先生的力著,既是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的分析,更有面向下一阶段工作的思考。相信感兴趣的读者一定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收益。
是以为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
2017年7月19日于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