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础入门
要想学好中国写意画,首先要从基础入手。本章将详细地讲解用笔技巧,以及色与墨的基本调和技法,帮助初学者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写意画创作打好基础。
1.1 基本工具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1.1.1 毛笔
毛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书写绘画工具。笔的起源很早,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湖南、河南,70年代在湖北、甘肃及新疆等地先后出土了战国时期、汉唐时期的毛笔。毛笔的名称和种类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硬毫、软毫和软硬兼备的兼毫,或称为软性笔、硬性笔、中性笔三大类。
毛笔的分类
笔有硬毫、软毫,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1)软毫笔是用羊毛制成的,多用于渲染、着色。它含水量较多,用它打墨底或着色时易于由深到浅将墨或色染匀而不见笔痕。尤其是大面积的渲染、泼墨及画大叶植物等非羊毫不可。如大、中楷羊毫及各种排笔均属于软毫笔。
(2)硬毫笔是用狼毫、兔毫做成的,也有用獾毫、豹毫,以及用貂、鼠、鹿毛做的,但均不如狼毫好用,如工笔白描人物勾线、花鸟画勾挺拔的叶脉等,均以用狼毫为宜。如衣纹、叶筋、大中小书画,中、小红毛等均属狼毫笔。
(3)兼毫笔是画半工笔半写意的常用笔,它软硬适度,性能介于软、硬毫之间,刚柔相济,取长补短,能勾能染,这种笔中间用狼毫,外层用羊毫,轻轻落笔用毫尖作画,似狼毫的硬挺和锐利,若稍用力下压,用其腰部或根部,则能发挥羊毫的优势。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七羊,以及大、中、小白云均属兼毫类。
狼毫笔
羊毫笔
兼毫笔
毛笔的使用方法
初学画画时用笔不必全部齐备,最初有大中小几支就可以了。要从难要求,这对基本功的训练大有好处。待画熟练了,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笔,选用好笔。
每次作完画,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笔清洗干净,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破坏笔的性能。洗笔不要用开水,因为开水会使笔毛变硬、变脆。
一般保存笔的方法是洗净之后放在笔筒里,也可以把笔吊挂起来。外出作画时可以买个细竹丝编成的小帘子,叫笔帘,把笔卷在笔帘里,携带很方便,能保护笔毛不受损害。
1.1.2 墨
墨的分类
墨主要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它是用于绘画的主要墨种,其特点是既黑又有光泽,能画出细致的浓淡变化、深浅层次,最浅的淡墨,清而有神采,反复渲染不渗化,宜于作画。
(2)[松烟墨]的特点是黑而无光,一般运用于画工笔人物的乌发、画鸟的翎毛,多染几遍也不会产生胶质反光,如用油烟、漆烟墨的次数多,反光太亮,可以罩一两遍松烟墨来弥补。但松烟墨缺少浓淡层次的变化,宜浓不宜淡,多用于书法。
(3)[漆烟墨]是墨中最黑的一种,如用饱满的焦墨画在矾纸上,干后墨色黑如磁漆,但反光较强,不宜重复过多次数。
此外,油漆烟混合制的墨效果很好。
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研磨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存放,再加清水磨,多磨几次。
墨锭研后一定要把墨口拭干,防止干碎。墨锭不宜暴晒或受潮,最好用纸将墨包裹一层,再涂一层蜡,能防止断裂,又免于污手。
1.1.3 纸、绢
我们知道,战国时候的画是画在帛上的,以后改画在绢上。画画用的绢是特制的,现在有一些工笔画家还喜欢用绢作画。一般来讲,到了元代才开始大量地用纸作画。毛笔在这些材料上画画,容易表现出笔墨和色彩的变化。只是帛和绢是丝织品,纸是植物制品,笔墨画在帛、绢上,要比画在纸上感到光洁一些。
绢
中国画古代多数用绢作画,绢是很好的作画材料。绢也有生绢、熟绢之分,经过捶压之后,再上胶矾水的叫熟绢,适合于作工笔画,现在有些工笔画仍用绢。但绢的成本较高,不便于普及,现在用绢作画的人比较少。熟宣纸的性质和绢差不多,所以现在多用熟宣纸代替绢。
在绢上画工笔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它给人以典雅、高贵的审美情趣,新织成的绢不加捶压,也不进行胶矾的叫生绢。用生绢作画时要刷水绷平,用纸条、图钉钉在画板上(也有用木框的),刷上一层淡胶水,伸平后即可作画。熟绢是把圆丝的生绢捶压成扁丝绢后,再上胶矾水,使之成为熟绢。
绢的颜色雅致,一般为浅黄色,也可染成土黄色或深棕色、深褐色。绢有粗细之分,均以厚重者为好,胶矾不能太重,胶矾过重绢燥易碎裂,胶矾不匀,画时漏矾会斑斑点点地漏色,很难弥补,影响画面效果。绢也不宜存放太久,过于陈旧的绢性脆也容易漏矾。由于绢比纸的价格高得多,现在画家用得比较少。
宣纸
大约在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作画。我国宣纸大约自唐代就开始生产,因为以安徽省宣城制作的宣纸最有名,所以称为宣纸。
宣纸的吸水性很强,容易渗化,用水稍多容易洇。这是它的特性,画出来的画墨色浓淡参差,富有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力和笔墨技法。
常用的宣纸有净皮、料半、棉连等。
宣纸分熟宣和生宣两种。
(1)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颜色,因此适合于画工笔画。
(2)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改易,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
常用的熟宣纸有“蝉翼宣”“矾棉连”等。
一些地方生产的生活用纸与宣纸的性质接近,如果能够掌握它的特性,也很适宜作画,并能画出与宣纸不同的某些效果。
如:云南皮纸、温州皮纸、四川夹江皮纸、山西麻纸、东北及北京的高丽纸等。
初学国画或练笔可以选用价钱比较便宜的粗制纸,如毛边纸、元书纸等。但白报纸、道林纸、绘图纸等不适宜作为国画纸。
好的宣纸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定笔,就是画上去笔触之间留有笔痕;
二是发墨,就是笔行纸上不串,不会把浓淡关系串通没有了,墨色不会发灰;
三是渗透力适中。
1.1.4 砚
砚是用于研墨的器具,多为石质,有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多种形状。砚的品种很多。砚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观赏和作为文物的收藏价值。年代久远的古砚的价值尤为可观。
砚的种类
我国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部的端溪。端砚称为“群砚之首”,它石质细腻、滋润、发墨而不损毫。端砚下墨快,墨液发挥慢,墨磨得细、磨得稠,而且雕刻精美。
歙砚产于安徽歙州(今歙县)。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冻。
洮砚又称“洮河砚”,产于甘肃南部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古称洮州)。洮砚质地细腻,有绿洮和红洮两种。绿洮色泽青蓝,红洮为土红色,纯净甘润,比较罕见。
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县,它是用泥土烧制的砚台,质地坚硬耐用,发墨细润,贮墨贮水耐久,色泽深沉,具有发墨快、不渗水等优点。
砚台不止上述四大名砚,其他的还有青州的红丝石,柳州的龙壁石,温州、苏州、庐山等地各有当地出产的砚石,历史上都有记载。
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的就可以。如果太细则拒墨,不易磨浓;如太粗研墨虽快,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损坏笔毫。作大幅国画需要多墨,选用砚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砚石要有盖,可以使墨汁干得慢一些,又便于保持清洁。
1.2 用笔技法
1.2.1 如何握笔
1.2.2 基本运笔技法
中锋
笔杆垂直于纸面,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
侧锋
笔杆倾斜于纸面,笔锋和笔肚接触纸面。侧锋运笔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笔锋常偏向线的一边,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由于侧锋运笔使用的是毛笔的侧部,故可以画出粗壮的线条。
藏锋
藏锋,笔锋要藏而不露,画出的线条才沉着含蓄,力透纸背。
露锋
与藏锋的运笔方式刚好相反,它以笔尖着纸,故意漏出笔锋,收笔时渐行渐提笔杆。以这种笔法画出的线条灵活而飘逸。
逆锋
行笔时笔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
顺锋
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
1.2.3 如何运笔
运笔的快慢、提按、转折、顺逆、虚实都是由用笔的节奏变化产生的,在节奏变化中最明显与最重要的是快慢的变化。
快慢
指行笔过程中上下左右前进速度的急缓,即行笔的快慢。快则流,慢则留;快则光,慢则涩;快易飘逸,慢易拙涩。
提按
指入笔、行笔、收笔中起伏、轻重的力量。提为起,按为伏;提则轻,按则重;提则虚,按则实。
拖笔
拖笔多用于画滑线,是一种灵活运笔的方法。拖笔时握笔要高,锋一着纸即可,不能停留,这样才能显得流畅而灵动。
转折
笔锋转换时向上提笔或向下按笔的力量不同,线条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在笔锋转换时提笔转过去为“圆转”,反之,按笔转过去为“方折”。
1.2.4 线条的练习
线条就像画中形象的骨骼。是骨,就必须有骨气,骨气最能表达画中形象的内在活力。线条的不同变化,传达了不同的活力,而线条的变化也正是用笔的变化。
用笔的过程中先按笔、后提笔,表现出飞白的质感。
波浪线条
方向的转换
水纹线条
从中心向外圈旋转
1.3 用墨技法
中国画通过墨的干、湿、浓、淡、清来体现物象的远近、凹凸、明暗、阴阳、燥润和滑涩。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而决定这五种墨色的关键是墨中水的比例。本节将详细介绍墨色的调和方法。
1.3.1 墨分五色
“墨分五色”更多的是讨论墨色的深浅,常常指“焦、浓、重、淡、清”。焦墨是半干的墨汁,乌黑而有光泽;浓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显光泽;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淡墨的含水量较多,色相更浅;清墨只有极淡的墨迹,甚至全是水。
焦
浓
重
淡
清
1.3.2 调墨技法
1.选好笔,放入水中按压,将笔毛散开,这样可以将笔腹中残留的颜色洗净,以保证不会有其他颜色残留。再收笔,在笔洗的边缘擦(刮)两下,以减少毛笔上过多的水分。
2.淡墨。用笔尖蘸少许墨,在盘中与清水调和,使墨汁浸入笔肚。
3.中墨。再蘸墨汁,在淡墨的基础上继续调和。
4.浓墨。需要多蘸墨汁,再在盘中调和,墨色便愈来愈浓重。
1.3..3 墨法
墨有破墨、积墨、泼墨、宿墨、浓墨之法。墨之韵味与节奏可产生淡雅、沉厚、丰富、淋漓、滋润等各种不同的艺术趣味,并以此表现物象的某些形体与质感、意境与情趣。用墨的诀窍是在变化中求统一,这种变化可以是各种墨色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墨色本身的韵律感、丰富感、肌理感,因而用墨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比中求统一,另一种是统一里求变化。
破墨法
破墨法是指在作画时,趁前面的墨迹还没有干的时候,接着又画上一层墨色,使画面中的水墨达到相互融和的效果,墨法中最常用的是破墨法。由于生宣纸的渗化性与排斥性,水分的含量及落笔的先后不同,可使浓淡之墨在交融或重叠时产生复杂的艺术趣味。
积墨法
积墨法是指各种不同墨色、不同笔触在不断交错重叠后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给人以浑朴、丰富、厚实之感。积累时每一层次的笔触的复叠,一般在前一层次的笔触干时才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须既具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
泼墨法
泼墨法是指随笔将多余的不匀之墨水挥泼于宣纸上的作画方法。这种挥泼而成的笔痕、水痕,有一种自然感与力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是作者有意与无意的产物,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
宿墨法
宿墨即隔宿之墨,墨汁存放时间较久,水分蒸发而浓缩,墨色最黑。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用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极易枯硬污浊,故用宿墨要求具有较高的笔墨功夫。黄宾虹最善用宿墨,每于画面浓墨之处点之以宿墨,使墨中更黑,黑中见亮,加强了黑白对比,使画面更加神采焕发。
浓墨法
以浓墨法描绘物象,落墨较重,可使画面厚重有神。用浓墨要“薄”,即笔法灵活。只有干、湿、深、浅变化有致,才能浓而不凝滞。
1.4 用色技法
1.4.1 常用的国画颜料
国画常使用的颜料有植物性颜料和天然矿物质颜料两种。植物性颜料的颜色有花青、胭脂、藤黄等,矿物质颜料的颜色有赭石、朱砂、石青、石绿等。
大红
曙红
朱砂
朱磦
胭脂
赭石
钛白
藤黄
三绿(石绿)
三青(石青)
紫色
花青
国画颜料的特性
植物性颜料的透明感强,可以相互调和使用,但其覆盖力弱,色质不稳定,容易褪色。矿物质颜料透明感弱,但覆盖力强,色质稳定,不易褪色。
1.4.2 色墨结合
颜料和水墨相结合,会出现新的色值和特有的韵律。这里介绍几种主要颜色与墨混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