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在一起的手:协同互利新经济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光电技术几经突破

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力量有两个技术基础,一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二是光纤带宽技术。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公司的总裁摩尔发现芯片的集成度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这一发现被称做摩尔定律。摩尔是半导体管发明人肖克利的学生,肖克利在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并获诺贝尔奖以后,到美国西海岸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摩尔从肖克利的公司辞职后,几经辗转,创立了英特尔公司,最后成为计算机芯片的垄断提供商和硅谷创新的策源地。

20世纪90年代,乔治·吉尔德发现光纤维的带宽正以每6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这一发现,被称做超摩尔定率。从理论上讲,一根光导纤维的带宽可以供给几亿对人同时通话,但是由于受到电子器件时延特性的影响,一套光纤通信系统最多只能携带250万路电话。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用时间分隔技术把一束光电信号的载荷能力扩展到15万路电话,再沿着这个技术方向发展,已经得不偿失,于是科学家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光纤的波分复用(WDM)上来。起初是几个光束、十几个光束,后来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个华人青年科学家突破了1022光束的密集光波分隔技术(DWDM)。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制约互联网的带宽迎刃而解,通信距离和带宽的成本因素也大大降低,使整个网络产业的利益结构开始重新配置。

一个芯片集成度的大小取决于光刻的精度,以前人们认为芯片上的线间距离不能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硅系集成电路的线间距离存在极限。但是不久,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现在,用超紫外光(EUV)技术实现了0.01微米的线间密度。这一技术的突破,将使信息通信设备再次大大浓缩,使许多网络终端可以植入人体,真正的奇迹不久就可能出现。也许再过十几年,信息网络只剩下透明光纤连接遍布城乡的移动信息通信基站,智能终端将与某些人体功能融为一体,机器人和半机器人就会游走在我们的身边。

许多学者(包括摩尔本人)预测摩尔定律的有效期还剩10年,其主要还是指硅系芯片的加工精度极限。但是即使这个极限到来之后,人类肯定会开发出更先进的加工技术或者有机生物芯片。总之,信息科技不会停滞,很可能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