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过程的深入,世界各国正经历着资源短缺、经济结构重组所带来的剧烈社会变革,同时,全球化过程本身已经成为拉动城市创新的一种重要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与世界其他城市一样,正经历着全球化带来的急剧变革,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要求城市在管理上产生与之相配套的改变,创新型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城市是全球知识资本时代重要的创新活动区域。知识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将会为技术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创新产出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正如Florida(1995)指出的那样:学习为区域汇集了知识和创新思想,并为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知识经济正从各个方面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活动越来越集中于城市(Ronde & Hussler, 2005)。城市作为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创新活动高度集中在城市,部分城市成为全球或区域的创新中心和经济中心,部分城市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还有一些城市成为研究(开发)中心。知识经济使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基于管理或研究层面的脑力劳动阶层,产业层面的蓝领阶层的比重也不断扩大,传统制造业中的技术和半技术劳动力数量比重出现萎缩。围绕创新型城市产生了一系列研究问题: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应对创新(意)工作者的出现、如何协调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与当地社会相适应。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促使制造业中的大规模制造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体系演化的另一主要特征是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城市的普遍衰退。城市本身的发展定位能够帮助城市适应经济环境并促进动态环境的形成,挽救落后的城市经济,这在很多工业化国家已经得到验证,“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以提出。
以创新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目前,世界各地城市经济体系正经历着结构重组,大量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在发达国家涌现,传统工业城市正逐渐被新出现的明星城市赶超,而具有敏锐创新意识的传统工业城市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了重生。有的城市有能力参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并以此形成新的优势,而有的城市则勉强应对,急需相应的政策指导促使其改变。同时,知识经济与全球化也对城市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这把“双刃剑”造成的后果是将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聚拢到发达区域,而落后区域在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日益沦为发达区域的附属,城市之间差距逐渐拉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创新已经成为创新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城市发展需要有大量具有特殊技能的劳动力,也需要相关产业来创造就业机会。许多国家通过发展创新型产业来吸纳创新人才,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使城市经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拯救没落的传统工业城市(Scott, 2006)。这是目前世界各国发展城市经济的重中之重,也是“创新型城市”概念提出的最根本原因。
继西方提出“创新型城市”概念之后,中国首先在国内各大城市提出了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继而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在政策的指导下,部分城市已经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已经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创新型城市。同时,我国这些发达城市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建设创新型城市、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保持经济增长、如何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如何发展与巩固成果。而对落后的城市来说,如何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如何准确定位城市本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特点,以此制定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这些城市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2.后危机时代城市发展的要求
历史经验证明,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目前,世界处于“后危机时代”,正逐步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这也是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各国都对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争取要在新一轮经济平稳增长时机到来之前迅速调整政策,迎接经济恢复期的到来,这一过程也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城市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体,如何以“创新”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个城市关注的焦点。在集聚作用的推动下,城市成为区域范围内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技术中心、人才聚集中心,并理所应当地成为社会生活中心。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组成部分,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高了区域范围内的创新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城市实力,使城市在全球竞争中抓住先机占领制高点,而且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后危机时代,国内各城市也处于调整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扬长避短,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抢占先机,也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创新型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宏伟战略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柱。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2010年,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试点的要求,提出将大连、青岛、厦门等16个城市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目前,国内有超过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共识与目标。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将对提高区域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当地经济方式转变、带动城市经济质量提升、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2011年11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对外公布的《2011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指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与公共投入、居民实际享有三者之间未能实现协调、共生式发展。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现阶段,政府已经不单单只注重技术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将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纳入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范围,这为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本书通过广泛借鉴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解决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出现的问题,缓解目前城市经济发展与民生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由17.92%增长到2011年的47%,到了2012年年初,中国的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其中天津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5%,位于全国前十位。在《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天津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任务得以明确化,《纲要》要求天津经济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管理方式转型。这意味着创新成为天津以现代化为标志的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经济支撑点。“十二五”期间天津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形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的四级城镇体系,到2015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90%,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基本实现农村城镇化。这意味着城市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将产生巨大转变,城市化与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目的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学上的概念,它同时还是一个经济单位、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城市根植于一片土地上,衍生出社会与经济,同时也产生了文明与城市的形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的发展关乎着地区经济发展前景,也关乎着国计民生。
本书把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径作为研究对象,从发展模式和路径的角度解读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在实证部分,本书侧重对天津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分析,试图通过研究天津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透视天津城市建设中的典型问题,探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径。具体来说,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天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本书对创新型城市的系统及其要素、内部结构及作用路径机制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创新型城市”的角度,研究天津城市的建设情况以及在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为天津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思路,并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三)研究意义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宏伟战略目标的前提。近年来,学术界对创新型城市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有所提高。现阶段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创新型城市评价、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等几个方面。目前,美国的纽约、华盛顿、奥斯汀,英国的伦敦,澳大利亚的悉尼等在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也有200多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
纵观当前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层面上,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进行研究的资料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较少探究制度、技术和产业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作用机理。同时,现有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很多研究并没有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界定清楚,没有将创新型城市看作一个囊括了多个学科、多种影响因素的广义概念,其过于狭隘的定义限制了研究视野,造成许多城市仅仅将技术创新效果、技术创新效率等标准作为对创新型城市综合考量的指标;其次,强调创新型城市物质功能的实现,忽略创新文化的指引作用,由于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创新型城市首先发生在观念层的创新,在上升为知识与技术的创新后,才引发社会体制的创新,这一系列过程都要回归于文化的创新。从逻辑的角度看,我们对创新型城市进行研究必须强调对创新精神与文化的重视。
对创新型城市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第一步,是要厘清创新型城市的内涵,继而探究创新型城市复杂系统内各主体要素和资源要素,设计出创新型城市的实现路径,这对反思创新型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判断创新型城市发展水平、调整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较有助益。因此,本书将从一个广义的角度,对“创新型城市”进行定义,充实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即本书通过多角度融合,充分注重经济与技术的交叉作用,结合国内外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对创新型城市的内涵进行界定。
同时,本书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经验以及相关研究理论,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分类,并指出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演变规律和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路径。本书对天津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天津城市创新能力的路径。本书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研究,将会为城市准确把握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