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阐述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提出研究问题;其次,在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按照理论分析(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一般趋势、影响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制造业结构变动促进生产率增长的机制),实证分析(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以及不同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以及解决问题(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以及具体措施)的逻辑思路,展开对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生产率效应的研究。
本书的主要研究思路可以用图1-1来描述。
图1-1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首先,“提出问题”。从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能源以及生态环境约束、要素供给条件变化、外部经济环境转变等几个方面提出制造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率发展已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另外,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回顾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也即本书试图从实证角度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对部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
其次,“理论分析”。制造业结构变动本质上是随着经济环境改变,各种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进入和退出某些行业的动态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本书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以及新结构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理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制造业结构变动影响部门生产率的经济机制。
再次,“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的目的是从总体上说明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对部门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具体而言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状况,只有存在制造业内部显著的结构变动,才能在此基础上计算其生产率增长的效应;第二,我国制造业部门结构变动生产率效应的具体衡量。第二部分实证分析的目的是衡量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中不同因素的贡献,首先识别引起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其次分析这些因素在结构变动生产率效应中的贡献。
最后,“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主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分析未来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最主要的背景就是新产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二是结合实证分析结论以及新产业革命背景提出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启示。
二 基本内容
第一章,引言。阐述选题背景,提出问题,同时说明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系统介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对国外经典的结构变动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与述评,为本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提供相应的文献基础。
第三章,制造业结构变动及其生产率效应的一般理论分析。首先,具体界定制造业结构变动,并说明制造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其次,从技术进步、消费需求、要素禀赋以及制度供给等方面分析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另外,在此基础上解释结构变动促进部门生产率增长的机制:产业间要素流动机制、产业内部的分工深化机制以及企业效率提升机制。
第四章,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及其生产率效应的实证分析。首先,分别基于投入产出关系和要素密集度对制造业行业进行分类,从统计上描述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状况;其次,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从总体上衡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对部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第五章,主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中不同因素的贡献。首先,在第三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量方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其次,在识别出重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中这些因素的贡献。
第六章,结合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说明未来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政策建议。前五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未来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政策依据,而新产业革命是未来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背景。本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再结合新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特点,阐述未来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
第七章,结论以及未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