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给世界带来包容性全球化的“一带一路”
2016年10月10~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在北京举办了“全球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会上,与会的30多位外国专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开放新格局、打造全球化2.0版本、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大战略”,“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并开辟出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它“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适应全球经济合作新趋势,获得了广泛国际共识,在振兴全球经济过程中倍受世界瞩目,被称为解决当今国际金融病的‘中国药方’和解决当下难题的‘中国方案’”。与会的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商学院院长阿穆尔·艾拉查比教授(Amr A. Elatraby),更是在会后精心修改了论文。他在提交的参会论文中也谈道,“‘一带一路’倡议是旨在增强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之间联系的概念。这种不断增强的联系,将使这些国家加强贸易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并最终惠及所有涉及其中的国家”。
为什么一个提出不到四年的倡议在很短时间内就引起了世界热议?为什么众多国外学者把自己国家未来的希望寄托给了这个中国倡议?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一带一路”倡议“会给世界带来包容性全球化,告别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让东方从属于西方、让农村从属于城市、让内陆从属于海洋的发展模式,打造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框架”。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总结的那样,“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的丝路精神,其核心要旨是“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和平对话”,其目标是“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其实现路径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依托并增进中阿传统友谊”。
也正是因为如此,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在其《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写道,“当习主席于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的创想之时,他是在重新唤起人们对于那段很久以前就已经熟悉的繁荣回忆。他的有关促进贸易发展、投资海陆通道并与各国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的想法,都是基于一种常识,即今日纵横交错于亚洲,将中国与欧洲、里海、高加索山脉、波斯湾和东南亚各个角落连接在一起的新交通干线,追随的正是当年带着货物和信仰四处奔波的旅行者和圣贤者的足迹”。
正是“一带一路”的这种深厚历史积淀、宏大世界眼光、深切人文关怀,激发了世界各国政治家们对其的浓厚兴趣。在2016年5月举行的第五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上,希腊左联党政治局委员、国际书记扬尼斯·布尔诺斯表示“一带一路”将“促进整个欧亚大陆的发展”。葡萄牙社会党副总书记安娜·卡塔里娜·门德斯认为“该倡议除了加强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推动经济增长以外,也将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各国共同协作发展”。拉脱维亚拉中友好协会主席波塔普金感慨:“历史上从来未见过如此宏大的合作倡议,超过我们欧洲人的想象力,欧洲人千万不要浪费中国的美好意愿啊!”捷克副众议长菲利普感叹:“‘一带一路’可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倡议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到目前为止是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1.按照当前美元汇率计算,未来五年‘一带一路’地区GDP增量将是北美的近2倍、欧洲的逾4倍;2.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未来五年‘一带一路’地区GDP增量将是北美的近5倍、欧洲的逾5倍。概括地说,‘一带一路’地区GDP增速将令北美和欧洲相形见绌”。这个判断虽然看起来过于冒失和武断,但是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正确判断。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通过务实推进,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也许是其能赢得世人尊敬的关键所在。“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匈牙利等国的规划对接工作也全面展开。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本次论坛期间,我们还将签署一批对接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各方通过政策对接,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胜利在中国北京举行。2017年5月14日这一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都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万物并秀的孟夏之日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面对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世界上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余名代表,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多名记者,习主席郑重向全世界呼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这条路将使当下纷乱的世界“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这个第一步,是准备好了的中华民族迈出的第一步;这个勇敢,支撑其的是五千年智慧的深厚底蕴和百余年探索的丰富经验。百年等一回的勇敢第一步,是中国之幸、世界之幸,也是时代选择、世界选择。
百年等一回的勇敢第一步,是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所蕴含的“达则兼济天下”文化基因。发展了的中国,也从来不追求一隅之安。面对饱受世界金融危机之苦的世界经济,习主席在2017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呼吁世界各国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以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面对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严峻挑战,“2013年秋天,我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因为有这种天然的优秀文化基因,“一带一路”以战略对接和优势互补进行政策沟通,以建设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来进行设施联通,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提升贸易畅通,以各有侧重和互为补充扩大资金融通,以智力和健康丝绸之路为抓手促进民心相通。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世界发展规律的“一带一路”,正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中华民族五千年兼济天下的优秀文化基因,正在新时期不断焕发华彩。专程前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向一致,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平衡、包容、和谐发展,对于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百年等一回的勇敢第一步,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百年的强国济世之梦。为了这勇敢的一步,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光荣的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里,面对外族入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面对积弱积贫,从来不沉沦、不沮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地追寻富国强国之梦;面对风云变幻的复杂国际形势,从来不惧大、不欺小,坚持正义、平等地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百年的苦难辉煌,磨炼了中国堂堂正正的国格,造就了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固有的自信,也使发展起来的中国与世界有了更多的共鸣。也正是因为如此,习主席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推己及人地向全世界承诺:“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百年等一回的勇敢第一步,是因为中国挖掘发扬了灿烂的古丝路精神。“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通过一代代丝路人的“驼队和善意”“宝船和友谊”,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知识交流之路,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了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了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共创了途经之地的大发展大繁荣。“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也正是因为如此,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诚恳地吁请与会嘉宾:“今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我期待着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
百年等一回的勇敢第一步,是因为世界人民在今天选择了中国。在当今的人类社会,一方面,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另一方面,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思想引领的世界,也是一个亟须伟大理论和伟大精神的世界。一直在深刻思考如何解决当今世界的“三大赤字”问题的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自然成为当今世界的必然选择。
百年等一回的勇敢第一步,是因为“一带一路”四年的实践已证明中国有能力造福世界。“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无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它们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在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四年实践中,“一带一路”与有关国家发展战略成功对接,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2014年至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分别已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提供17亿美元贷款、40亿美元投资,并与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形成了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在民心相通工作中,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万事开头难”,“一带一路”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进一步说明了发展的中国已经具备了迈出这勇敢第一步的能力和条件。
百年等一回的勇敢第一步,是因为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并乐意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针对低迷不振的世界经济,习主席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习主席在主旨发言中明确的“五路”,即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与中共十八大以来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生共长,这标志着中国政府愿意以自身经验为“一带一路”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并不断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
百年等一回,是因为中国真抓实干、注重实效,愿意与世界人民共享“一带一路”成果。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以“早见成效”为目标积极推动与参与国合作协议、项目的落实,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并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将在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基础上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将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等等。这些政策宣示,是中国迈出勇敢第一步的信心和实力所在,更是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再度升级的新台阶。
在主旨演讲中,习主席引用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中国古语、“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的阿拉伯谚语和欧洲人熟悉的“伟业非一日之功”等,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出了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勇敢第一步。这一步的勇敢迈出,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里程碑,也是世界各国齐心协力打造美好明天的关键所在。勇敢的第一步,将在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激发巨大动力和期望,世界将因这一步而更加美好。
2017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习主席曾向世界宣示: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习主席的讲话阐明了新型全球化的方向和实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胜利召开,更让我们坚信,“一带一路”必将给世界带来一个包容性的全球化,惠及的将是全世界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国际战略智库观察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的重点课题之一。长期以来,我们本着“立足国内、以外鉴内”的原则,密切跟踪和关注境外战略智库对中国发展的各种评述,对客观者我们认真研究吸纳,对故意抹黑和造谣者我们一笑了之。这不失为一种接地气的研究路径和方式,汇总其科学成果并适时发布也不失为我们服务国内同仁研究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这也是我们系列专题报告的初衷和目标,敬请各位前辈和同人批评指正。
信笔至此,是为序。
2017年6月17日
于香山麓听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