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报告
General Report
2016年上海文化活动国际影响力总报告
摘要: 本报告通过分析中外媒体报道、社交媒体舆情,结合对2016年上海市重大文化活动参与者与观众的深度访谈、问卷调查,运用多元数据,全方位考察了2016年上海市的6个主要文化活动,包括第22届上海电视节、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7届上海夏季音乐节、第5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以及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对其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全方位评估。
关键词: 文化活动 国际影响力 上海
一 概述
上海每年都举办大量文化活动,不仅有我国唯一一个A类电影节——上海电影节这种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也有类似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样大规模的文化活动,还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国际性的专业舞蹈与音乐比赛。本报告选取2016年上海市第22届上海电视节、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7届上海夏季音乐节、第5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以及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六大主要文化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中外媒体对活动的报道,结合社交媒体舆情以及参与者、观众等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2016年上海市主要文化活动的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评估。
具体而言,本报告得出八项主要结论。
(1)2016年上海的六大主要文化活动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对上海城市的国际关注度以及国际形象都起到了良好的提升作用。经过评估,本报告发现这六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有国家层面重大意义与影响力的两项文化活动,即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电视节。这两项活动的影响力最大,尤其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六大活动中当之无愧的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层面文化活动。二是上海层面彰显城市软实力、展现上海市独特魅力的高水准专业性比赛和具有国际水平的大众文化活动。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和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这两项活动为专业性比赛,较小众,但推广得当,对城市的影响力也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如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得益于艾萨克·斯特恩的影响力,吸引了诸如《纽约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的关注,并多次被转载。大众文化活动,即上海夏季音乐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深得观众喜爱,彰显了大都市独特的文化底蕴与魅力。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虽是专业性比赛,但因其开放程度较高,也吸引了中外普通大众的关注。
(2)2016年上海的主要文化活动展示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文化活动的国际水平和多元文化生活,增加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的魅力,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竞争软实力。本报告在对外国参与者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从国外到上海参加文化活动的国外人士还是在沪的外国居民,都对上海的文化活动有较高的认可度,对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都表现了强烈的参与意愿。中外观众参与后,对上述活动的评价都非常高,他们盛赞上海的国际文化活动体现了国际水平,彰显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
(3)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电视节已经是亚洲一流、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活动,具有较高的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无论是境外媒体还是我国国内媒体,都把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电视节视作国家层面的重大文化活动,是代表中国国家的大型国际文化活动。六大文化活动中,国际媒体主要关注的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同样,国内对电影电视节报道最多的媒体集中在北京,反映了这两项活动在国家层面的影响力,而其他四项活动报道最多的媒体则集中在上海,反映了上海地域的特点。
(4)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是展现上海市独特魅力、较为普及的大众化国际文化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上海作为国际城市的吸引力和强大魅力。这些活动还有效提升了上海市民的国际文化素养,满足了市民对国际水准文化活动的需求。同时,上海的高水平文化活动对上海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上海周边城市居民借助发达的城际交通,也能参与到上海的文化活动中来。提高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在文化活动的受众调查中,受众普遍认为这些活动有益于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精神文明的水平。中国社会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市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文化活动满足了市民对国际水平文化活动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5)名家名团,开幕式、闭幕式等重要活动吸引媒体眼球。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国内外媒体、自媒体普遍聚焦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知名人士的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媒体的聚焦点,也是观众最为关注、参与热情最高的活动。
(6)网络媒体、自媒体在上海的国际性文化活动的信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传统媒体相比,上海的国际文化活动在自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曝光。同时,活动自身的国际自媒体账户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活动的国际传播效果。网络媒体的报道量普遍在传统媒体报道量的4倍以上,而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电视节的网络报道量更是在传统媒体的10倍以上。除了网络媒体,微信在观众知晓上海市国际文化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几乎每项活动中,无论是国内参与者还是国际参与者,通过微信获得文化活动消息的都是排名在前三的信息来源。对于国外的参与者,通过微信的知晓率甚至超过了国外的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与推特(Twitter)。
(7)2016年上海的主要文化活动的国内媒体关注较多,但相比国际知名文化活动,在国际媒体的曝光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除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其他文化活动的国际媒体报道量都不大。
(8)上海市主要文化活动在信息传播的国际化、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与国际上其他一流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调研中,观众对活动提出了管理问题。活动安排应注重细节管理,在活动的语言、管理安排等方面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 重要活动、奖项、名家名团吸引国际媒体与国际自媒体
(一)国际媒体聚焦文化活动的开幕式、颁奖、闭幕式等标志性活动
在对上海2016年度的六大重大国际性文化活动的评估中,我们发现,活动的开幕式、闭幕式、颁奖仪式等尤其吸引国际媒体的关注。而且,活动的影响力越大,其开幕式、闭幕式以及颁奖等活动越能吸引国际媒体。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开幕式、闭幕式等尤其吸引国际媒体。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闭幕期间,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其关注度都非常高。从6月13日到19日,一周之内,国际媒体对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报道量达到90篇。国际媒体对上海电视节的报道量共有28篇,每篇都无一例外地提到白玉兰奖项。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吸引全球境外主流媒体报道量17篇,报道也是集中在开赛当天以及对决赛结果的发布。
(二)名家名团吸引国际媒体与自媒体
无论是国际媒体还是自媒体,在对上海市2016年度的重大活动进行报道时,关注点特别集中在涉及这些活动的国际知名人士、国际知名团体。比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知名度被知名音乐人推广的力度相当大。日本X-Japan乐队的队长林佳树是金爵奖提名纪录片《我们是X》的主角。他的认证脸书粉丝数达到1478339。他在闭幕式前一天到达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短视频以及将出席闭幕式的消息获点赞量3200次,评论数45次,分享数176次;其有关电影节结束后向中国告别的脸书获点赞数4000次,评论数36次,分享数87次;出席电影节活动时与粉丝的见面现场获点赞2900次,评论31次,分享110次。这种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媒体的影响力。
另外,上海夏季音乐节的信息也因纽约爱乐乐团的脸书发布得到广泛传播。纽约爱乐乐团在脸书的官方账号上分享了沙哈姆与上海乐队学院学生一起排练的信息以及该乐团在上海城市音乐草坪的演出,演出的录像播放近6000次。
三 新媒体成为吸引国际关注的重要平台
通过搜索国际自媒体平台Facebook和Twitter,评估小组发现,与传统媒体相比,上海的国际文化活动在自媒体的平台上获得了比传统主流媒体更多的曝光量。同时,拥有自身国际自媒体账户以及国内英文媒体的国际自媒体账户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活动的国际传播效果。
在本报告所涉及的2016年的六大重大文化活动中,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未经认证的脸书专页,第5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以及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在国际自媒体平台上有自己的账号,这些账号第一时间用英文对国际受众发布信息,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具有较大作用。
与传统媒体相同,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国际自媒体平台上关注度最高。在Facebook平台上,未经认证的上海国际电影节Facebook页面上有44363粉丝。同时,我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在Facebook上大量刊登相关消息,仅开幕式一个消息,点赞就达到了22000次。一些名演员的账号发布的电影节消息,粉丝量更大。出席上海电视节的英国演员伊恩·麦克莱恩在Facebook上发布了自己的后台照,获得评论620次,分享272次,点赞37000次。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在Twitter上的官方账号@SISIVC2016从2016年1月加入Twitter账号以来,一共发布了72条消息,获得了1095个粉丝以及39个赞。尽管账号缺乏互动方案,消息的被转发次数还比较少,但也多次在各种相关消息中被提及。
没有官方账号的文化活动也因活动参与者或机构在自媒体平台上的发布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一些在上海电视节获奖的作品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获奖消息。日本动漫《一拳超人》在发布了获得上海电视白玉兰奖的消息后获得点赞953次,评论18次,分享34次。
上海国际艺术节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在国际自媒体上传播。国际新媒体平台推特和脸书上有75条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相关的信息。信息发布者主要是媒体、艺术参与者、表演者、艺术家及艺术团体等。
上海夏季音乐节因与其合作的《纽约爱乐乐团》在其Facebook官方账号上分享了沙哈姆与上海乐队学院学生一起排练的信息,以及该乐团在上海城市音乐草坪的演出,演出的录像也被放入,一次就获得了近6000次播放,音乐节内容得到广泛传播。
四 六大文化活动国际影响力比较
1.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电视节最具国际影响力
本报告通过权威的国际媒体Factiva数据库对六大文化活动的国际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搜索,发现自6月1日到30日,去除中国国内英文媒体,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境外媒体报道达400篇,其中,国际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好莱坞报告》等都对上海国际电影节进行了报道。这个报道数据远远超过了其他五个文化活动报道量的总和,使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成为2016年上海市重大文化活动中当之无愧的最具影响力的活动。
上海电视节的中国境外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涉及电视节的报道量有28篇,位列第二。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上海电视节无疑是上海最吸引国际关注的两个文化活动。各项活动国际报道量排名见表1。
表1 六项活动国际报道量排名

在境外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报道中,此次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虽是专业比赛,较小众,却得益于艾萨克·斯特恩较高的影响力,吸引了国际主流媒体《纽约时报》的关注,并多次被转载。这使得这次比赛尽管是首次举办,却在境外媒体的曝光率方面表现较好,成为影响力仅次于上海电视节的文化活动。
2.六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差异化定位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六大文化活动在不同层面显示出不同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已经是亚洲一流的电影电视节,彰显出国家层面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虽然是专业性比赛,但在提升上海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层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国际水准。上海夏季音乐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则体现了上海都市文化的大众化和国际化,极大地增强了上海的城市魅力。
从国际媒体的报道量来看,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最多。同样,国内媒体对电影电视节的报道也比其他活动更多。其中,国内媒体对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报道超过了其他三项活动,显示出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国内的影响力。六大文化活动国内媒体报道量排名见表2。
表2 六大文化活动国内媒体报道量排名

从报道媒体的地域来看,对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的国内媒体报道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其他的文化活动更多集中在上海。对于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等都是以上海市的媒体传播最多,显示出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在国家层面的显著影响力,以及其他文化活动的上海地域特点。北京与上海媒体活动报道量比较见表3。
表3 北京与上海媒体活动报道量排名

由此可见,2016年上海市举办的六项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定位有着较大的差别。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更多的是在我国全国和国际上的影响力,而其他活动,辐射的更多是在国内以及上海市的影响力。
3.专业性比赛、高品位大众文化活动提升城市国际吸引力与竞争软实力
2016年上海的主要文化活动展示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文化活动的国际水平和多元文化生活,极大地增加了上海的城市魅力,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竞争软实力。
本评估在对外国参与者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从国外到上海参加文化活动的国外人士还是在沪的外国居民,都对上海的文化活动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如果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更多体现了上海城市在国际上以及我国国内的影响力,那么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海国际艺术节则更多体现了上海城市的独特之处,极大地增强了上海作为全球大都市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文化水平的国际化。
观众对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都表现了强烈的参与动力。中外观众一旦参与,其评价都较正面,这些观众盛赞上海的国际文化活动的高水平,显示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尤其是较为普及的文化活动,更是极大地提升了上海作为国际城市的吸引力和强大魅力。
在评估中我们发现两项专业性比赛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吸引了国际高水平音乐家和舞蹈家。在深度访谈中,无论是观众还是参与者都认为这两场比赛是国际高水平比赛。
两项大众化文化活动上海夏季音乐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内容丰富、高端、国际化,更多彰显了上海多元、国际化的文化大都市气质。在调查中,上海观众表示,上海夏季音乐节与上海国际艺术节让上海市民深感骄傲。艺术节不仅提高了上海市民的文化涵养,更体现了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相比,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国际影响力更高。由于纽约爱乐乐团的加入,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国际媒体曝光度,尤其是自媒体曝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沪外国人对上海音乐节的知晓度以及参与度也都较高。我们通过同样的方式调查,上海夏季音乐节的调查问卷有93位外国人填写,上海国际艺术节只有39位外国人填写了问卷。
2016年上海的主要文化活动有效提升了上海市民的国际文化素养,满足了市民对国际水准文化活动的需求。同时,上海的高水平文化活动,对满足上海周边城市市民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在文化活动的受众调查中,受众普遍认为,这些活动有益于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城市精神文明的水平。中国社会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市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文化活动满足了市民对国际水平文化活动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五 政策建议
(一)充分运用新媒体,中英文同步发布信息,拓展媒体宣传的国际化路径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媒体宣传的国际化程度对活动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在媒体宣传方面,有三项建议。
1.活动组织方尽早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公布活动内容
在对重大活动影响力评估时发现,活动组织方尽早在中英文网站或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活动的预告,提供相关活动的详细信息、议程、购票信息等,对活动在国际与国内的推广都具有重要作用。
2.活动的英文内容与中文同步通过多平台发布
在评估中,我们发现组织方虽然在面向国际受众的宣传方面有一定的努力,外宣媒体如《上海日报》、《中国日报》等都突出了活动的报道。但活动组织方的英文网站的信息不够丰富、议程公布滞后、购票网站缺乏英文页面,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际受众获得信息的便捷性。很多外国观众是通过朋友介绍才得到相关信息的。
3.充分发挥微信的国际传播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微信平台是中外观众了解文化活动信息位列前三的渠道之一。通过微信了解文化活动信息的外国观众甚至超过了Twitter与Facebook。因此,加强微信在活动宣传中的作用无疑将对活动的推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评估中,通过比较发现,在自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的三大活动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5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以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在较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活动的国际传播效果。在国际自媒体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在微信平台上通过中文和英文发布,有助于活动的国际推广,扩大活动知晓的范围。
(二)注重细节管理,提高活动的国际化水平
2016年度上海市的六场主要文化活动的国际影响力有所不同,但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有较多的国际知名人士参与,也有不少国外观众。
在调研中,观众几乎对所有的活动都提出了管理问题。有些国际观众提出了语言问题。比如,芭蕾舞比赛的选手提出不知道具体安排。对管理的问题,有些活动问题更多、更突出一些。对组织要求比较高的活动,如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组织管理的问题更加突出。而上海夏季音乐节以及小提琴比赛相对而言,由于规模小,场馆环境也较好,在管理上相对而言问题少些。对于上海艺术节,公众对票务、节目时间安排等都提出了意见。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访谈中,受访者提出电影节官网的日程滞后,记者们抱怨在6月10日才拿到日程,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采访。对于上海电视节,有受访者认为会务的模式是传统模式,缺乏互联网思维,而且参展环境与其他国际电视节相比布置过于复杂,如同迷宫一样。
总体而言,2016年上海的主要文化活动,在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内,对上海的国际化都市形象的建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上海市的国际形象,也培养了上海市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了上海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魅力,提高了上海的文化软实力。这些活动如能在活动宣传和细节安排上更多以国际化受众的现场感受为中心,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更新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将给上海城市带来更多的文化沉淀与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六 评估方法说明
本评估共有一个总报告和六个分报告,对2016年上海市第22届上海电视节、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7届上海夏季音乐节、第5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以及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六个主要文化活动的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
本报告运用的方法如下。
1.国际媒体与自媒体内容监测和分析
本报告全面监测国际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对上海六大文化活动的报道,监测范围包括世界各国28个语种、15000多家的新闻机构以及国际社交媒体Facebook和Twitter。报告的分析维度包括报道总量、报道议题以及对具体议程的报道,包括每一个活动的开闭幕仪式、评奖活动或其他重大事项、焦点人物、机构,监测媒体对活动报道的周期变化与规律,分析报道总体框架以及态度或倾向性。
2.中英文问卷的活动满意度调查
本评估通过新媒体公司“取走”的平台,对五项活动同时发放中文与英文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受众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反馈。其中,小提琴比赛的开放程度过低,无法进行受众调查。
受众调查的五项活动中,上海国际电影节回收中文问卷7696份,英文35份;上海电视节回收中文问卷4454份,回收的英文问卷为0份;上海国际艺术节回收了15789份中文问卷和48份英文问卷;上海夏季音乐节回收中文问卷5673份,英文93份;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回收4571份中文问卷,8份英文问卷。
3.深度访谈
本评估通过全程跟踪的方法,深度参与每一项活动,对每一项活动都设计了深度访谈问卷,面向活动组织方以及外国受众进行了大范围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评价和实际效果。访谈范围覆盖了中外参与者和受众,每次活动都安排了超过20场访谈,有些活动,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安排了97场访谈。
4.评估小组
本评估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实施。评估组包括中心主任郭可教授、评估项目负责人陈沛芹教授,评估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包括吴瑛副教授、严怡宁副教授、诸廉副教授、相德宝副教授。项目设计、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设计均由小组所有成员充分讨论定稿、实行。
本项目组织了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共同参与了大范围媒体监测和大规模深度访谈。参与的同学包括方婵娟、范正强、范子萌、马路遥、唐玮、崔妍、杨华伟、杨杜、黄彩虹、李思燕、马珺、景晓童、徐勤、黄野、毛雯丽、谭玉晓、王海蓉、王丹竹、李焱、刘玉瑶、张弛、吴帆、韦婉、乐文婉、王静君、孙珂、杨杜、田乃方、许文静、何雨薇、王子佳、武子毓、黄秋野、林欣瑶、陆瑶,同时还包括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新闻班的贾荟玉、高心怡、陈星宇、文偲瑞、张雅倩、朱玉恒、殷佳琪、韩爱佳,共43位同学。
报告调研获得了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重大活动办公室童颍、邓晶琛的指导和大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