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理论上,政府主导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在人员、机构与制度建设方面收效显著,但专业自主性不强,而民间开展的参与式、项目式服务,专业自主性强,但覆盖面不足,需要整合各地实践的优良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从西方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会工作的发展也离不开对政府福利资源的依赖,因此,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并不必要排斥政府力量的介入,关键是政府力量的适度介入,要打破专业陈见和二元对立思想,贯彻布迪厄所说的实践逻辑,反对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结构与能动的对立,寻求一种“结构的建构主义”或“建构的结构主义”。
从西方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会工作的发展也离不开对政府福利资源的依赖。美国社会学家Emerson在其关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论著中提出: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创造出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一切资源,任何组织必须为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而与其环境进行交换,对资源的需求构成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而从新组织、新制度的变迁来说,对资源的依赖也是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也要直面农村社会工作的资源约束,在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下,主动寻求政府资源的支持,以拓展服务资源,破解资源约束难题,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角度,适当地吸收萨拉蒙所谓的“新治理”模式,政府与第三部门、社会组织合作解决公共问题。总而言之,农村社会工作需要寻求一种整合的模式,即建立一种既能有效整合与吸纳政府资源,又能保持专业自主性的实践机制,促进社会工作的参与式社区发展模式与体制内扶贫模式的融合。
鉴于此,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实践社会学、资源依赖、新治理理论等理论视角,结合对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对江西万载和婺源、云南平寨、湖南湘西、广东等地农村社会工作实践项目的调查分析,比较和归纳以政府为主导的江西万载模式,以云南和湖南湘西为代表的高校、民间团体主导模式以及以广东“双百计划”为代表的政府购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等具有典型经验的本土化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剖析和反思当前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难点问题。以此为基础,探索形成更符合中国情境、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总体框架,逐步破解在农村地区发展社会工作所面临的各种局限、制约。
除了总体框架的分析,在分支领域上,本书还将结合对江西万载、四川理县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江西乐平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服务(培训)试点项目等案例,深入分析农村反贫困和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服务这两个有重大、急迫需求的领域的社会工作的实践空间、介入视角及经验、模式,探索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运作机制和资源拓展的本土化经验、策略,沉淀经验,优化和提升专业服务模式,以促进农村社会工作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1.3.2 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是一个质性研究,采取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案例点的选择为江西万载、婺源,云南平寨,湖南凤凰、古丈,四川理县,广东从化、广东粤东西北地区等,这些地区开展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村社会工作试验项目。其中,江西万载为全国首批农村社会工作试点县和示范区,形成了所谓的“万载模式”,并于2012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江西婺源的“少年之家”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也颇具特色。笔者所在的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系从2007年起就与江西万载县民政局、婺源县民政局有诸多合作,获取了较丰富的资料。云南平寨是古学斌、张和清团队较早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实验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湖南凤凰、古丈及四川理县是史铁尔教授团队开展的以扶贫、救灾为主题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项目,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广东从化是张和清教授领导的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的广州市第一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中唯一的农村社会工作项目,具有开拓性意义。
本书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是系统梳理有关农村社会工作特别是农村社区发展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二是全面收集与整理江西万载、婺源,云南平寨,湖南凤凰、古丈,四川理县,广东从化、“双百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运营项目(以下简称“双百计划”)等地农村社会工作的政策文本、规章制度、会议记录,以及其他如实习日志、案主资料等有关农村社会工作的文本资料,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文献存档资料、电子版材料、宣传材料,并对其做深入解读与定性分析。
2.访谈法与观察法
通过与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调研地的县、乡、村干部,民政局工作人员,参与实践的社工,督导和案例点的负责人以及接受服务的案主及相关贫困村民(以低保对象为主)的半结构式、无结构式访谈,以及对若干实务现场进行参与式观察,以了解县乡村情、农村留守群体、贫困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农村社会工作的基础、资源和优势,农村社会工作实务的社会认同及服务效果等,并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群体的福利服务需求和农村社会工作的经验、策略、方法与困惑、问题及建议。
3.问卷调查法
由于当前农村社会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并未全面铺开,因此调查和问卷单位的选择尚难以在较大范围展开,只能限于若干试点项目进行研究。本书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配合农村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的需要,对江西五个贫困县市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及扶贫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了解当前贫困群众的生计现状,分析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脱贫需求,评估现行扶贫政策与机制的绩效,剖析当前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了解基层干部和群众对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状况及其在反贫困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和评价等。问卷调查选择了江西省的五个县市进行,调查样本为400份。二是通过关于江西乐平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培训)试点项目开展情况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当前留守儿童的服务需求、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现状、问题,吸取完善相关服务的措施、建议。
4.案例研究法
通过深入剖析江西万载白水乡永新村妇女互助储金会、江西婺源县浙源乡“少年之家”、江西乐平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培训)试点项目、四川理县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四个分别代表农村反贫困、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资源拓展的案例,我们发现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诸多的资源约束,必须强化资源拓展和嵌入式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整合与拓展资源的经验与做法,非常值得研究,四川理县X机构在这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值得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