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东南亚篇
B.2 中国与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摘要:2014年印尼总统佐科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与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高度契合。目前,两国在政治互信、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经贸投资、资金融通、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两国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印尼政策和法令不完善、印尼国内的雇佣成本上升、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恐怖主义威胁、民族主义情绪潜伏以及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面对挑战两国应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促进两国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经贸合作
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而印尼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最大经济体,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是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印尼地处衔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坐拥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等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是世界主要航线必经之处,因此印尼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本文将立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分析中国与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基础及现状,解析两国合作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日后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长期合作。
一 中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基础
中国与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基础在于,一方面印尼政府及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有着较为积极的认知和反应;另一方面两国在发展战略及规划方面的契合度高,以及印尼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
(一)印尼国内的积极认知与反应
印尼对“一带一路”的积极反应首先来自印尼政府相关部门。印尼政府的经济统筹部对“一带一路”有良好的认知,该部门的托托克·哈里·威博沃博士(Totok Hari Wibowo)强调,印尼不能仅仅看到中国提供的潜在财富,还必须看到印尼通过“一带一路”这个新平台能做些什么。印尼最高法院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印尼最高法院院长哈达(Prof. Dr. M. Hatta Ali, SH. MH)在2015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法律论坛暨“一带一路”法治论坛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应推动法治联动联通。印尼青年与体育部青年资源促进事务副助理伊玛目·古纳文(Iman Gunawan)认为两国青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各方面合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印尼政府积极开展与中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印尼国内经济发展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媒体和广大民众的支持。在印尼的公众媒体Kompasiana上,网民总体上对“一带一路”倡议持积极态度,网民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认知是:“一带一路”是中国努力打造的经由中亚和数个东盟国家通往欧洲的经济合作通道。此外,印尼其他社会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都抱有积极的态度,包括印尼在华留学生、印尼的新闻工作者、印尼华人群体等。
(二)两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契合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的“中等强国战略”
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进行演讲时,首次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中国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经过中国南海到南太平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大重点方向中,东南亚都是必经之地,而印尼则是其中的重要枢纽。
2014年10月20日,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正式就任并提出打造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具有协作精神的印度尼西亚,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等国家的崛起。“中等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就是建设海洋强国。2014年11月,佐科总统在于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的东盟峰会上的演讲中,再次详细阐述“海洋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五大支柱,分别是重建印尼海洋文化、维护和管理海洋资源、优化推动海洋经济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推进海洋外交以及发展海上防卫力量。
显然,印尼的“中等强国战略”与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高度契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是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以确保海上交通通道畅通,推动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同时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印尼“中等强国战略”的重点是“海洋强国”战略,建立“全球海洋支点”,实现印尼作为中等强国的崛起;其中将加强海洋经济设施与互联互通的建设,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带动印尼国内经济的发展。两国完全可以加强海上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印尼“中等强国战略”的对接,打造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十三五”规划与印度的经济发展规划
2015年10月26~2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5年1月,佐科政府出台了《2015~2019年中期改革日程和经济发展规划》,设立了印尼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如在其任期内年均经济增速要达到6.7%~8.3%、年工业增长率提高至8.8%、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至8%等,工作重点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中国与印尼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与印尼的经济发展规划相对接,将促进两国在这段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紧密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印尼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UNCTAD)于2016年11月公布全球吸引外资排行榜的报告,其中显示印尼从之前的第五位升至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中国。2016年上半年,印尼吸引外来投资增加至280亿美元,增幅高达46%。在报告中,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称印尼外资增长迅速,一方面是得益于印尼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优化了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印尼人口众多,中产阶级人数较多,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5%的水平。印尼投资环境的改善,显然将有利于吸引大量中资企业进入印尼,深化两国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合作。
二 中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现状
2015年中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强调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的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重点应加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合作。因此,中国与印尼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合作状况可以从政治互信、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贸易投资合作、资金融通、人文交流五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政治互信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印尼的政治沟通不断加深,两国的政治互信程度逐步提高。一方面,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保持了对话机制的畅通,同时在不断的互访和交流中,两国也在政治、经济、外交、防务等领域签署了不少合作文件,推动了双方在不同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中国与印尼自建立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不断深化(见表1)。未来在政治沟通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两国关系将朝着加强政治与安全合作、深化经贸与投资合作以及扩大民间交往的方向继续稳定发展。
表1 中国与印尼之间政治互信主要事件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网站、央视网等发布的新闻报道整理。
(二)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为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印尼政府实施的规划及战略的目标具有一致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双方提供了难得的合作机遇,因此两国在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且取得了不少合作成果(见表2)。
表2 近年中国与印尼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情况
注:该表主要选取典型的工程与合作项目,两国间的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项目近年来在不断增多。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新华网等发布的新闻报道整理。
2015年3月26日,印尼总统佐科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佐科总统进行会谈时强调,中方鼓励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印尼建设,愿同印尼扩大双向投资规模,加强产能合作。2016年7月12日,印尼中国商会总会会长、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行长张敏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与印尼的产能合作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由此可见,两国一直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与产能领域的合作,且在双方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未来两国将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中继续在加强基础设施与产能领域的合作。
(三)贸易投资合作
自2013年中国与印尼的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经贸投资合作进一步深化,并且取得良好效果。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在贸易畅通度指标得分前十的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得到16分,排在第6位,可见两国的贸易投资合作发展良好。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尼加快了与各国贸易合作的步伐。中国与印尼自2005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两国贸易合作进一步发展。
总体上,近年来中国与印尼之间的贸易规模呈现扩大趋势。2002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为79.3亿美元,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24.56亿美元(见表3),达到历史新高,中国首次成为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超过日本和印度。2014年与2015年双边贸易额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两国经济发展速度均有所下降,特别是中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较之以往,中国减少了对印尼产品的需求,贸易额也随之下降。
表3 中国与印尼贸易情况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
2.双边贸易互补性强
中国与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贸易合作不断加强。基于两国产业发展的互补性,双方在贸易合作中的结构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或者稳定性。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数据库中心于2016年11月16日公布的数据,自2005年以来,机械及运输设备一直是中国对印尼出口额最大的商品。如图1所示,从2006年开始,机械及运输设备、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对印尼的出口额占中国对印尼出口总额的70%以上。另外,食物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矿物原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出口额在2005~2015年整体呈下降趋势,杂项制品的出口额在2005~2015年则有所上升,且自2010年开始每年出口额的占比均超过10%。总体来看,中国对印尼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
中国自印尼进口的产品则以初级产品为主。自2007年开始,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矿物原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动植物油、脂及动植物蜡三类产品的进口额约占中国自印尼进口总额的60%以上,甚至有的年份超过了总进口额的70%。此外,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在中国自印度尼西亚进口产品中所占比重也较大,但是近年来这三类产品的进口额均有所下降,如2015年的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额仅占总进口额的9%左右,与2005年相比,下降幅度比较大。食物及活动物的进口额则相对有所上升,自2015年进口额已达到5%以上(见图2)。
图1 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商品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数据库数据,由笔者整理而成。
图2 中国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商品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数据库数据,由笔者整理而成。
总体上中国对印尼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中国自印尼进口的产品则以初级产品为主,两国的贸易结构互补性较强,竞争性相对较小。
3.中国在印尼海外工程项目投资情况良好
近年来,印尼一直是中国企业十大海外工程项目承包市场之一,居东南亚首位。根据印尼投资协调署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国内外直接投资》报告,2016年1~9月中国在印尼直接投资项目达到1205个,投资额近16亿美元,成为印尼第三大投资国,仅次于新加坡和日本。2016年1~9月,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工程承包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达到52.4亿美元和25.5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在印尼投资的中资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国大企业,如中石油、中海油、华为等,在印尼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打造良好的中国企业品牌,展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貌,同时也为促进印尼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资金融通状况
中国与印尼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合作开展较早,并且随着两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展,两国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合作领域愈来愈广,合作速度加快(见表4)。目前,印尼已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亚投行,并获批亚投行首批贷款项目。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增长到200亿美元,并且实现了双边互设金融机构分支。
表4 近年中国与印尼资金融通合作情况
注:该表主要选取一部分两国资金融通合作的典型事例,两国在资金融通方面的合作不少且在不断加深。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人民网、网易新闻等公布信息,由笔者整理而成。
(五)人文交流与合作
根据《“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在民心相通度得分排名前十五的国家中,中国与印尼的民心相通度高达18.17分(满分20分),印尼排在第2位。由此可见,中国与印尼的人文交流与合作非常密切。
2015年5月27日,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雅加达举行,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的首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习近平主席强调,该机制将有助于推动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文明互鉴,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夯实民意基础。中国与印尼地方政府的交流也较为活跃,两国已缔结友好省际(城市)关系的省市有:北京市-雅加达特区、广东省-北苏门答腊省、福建省-中爪哇省、云南省-巴厘省、海南省-巴厘省、成都市-棉兰市等。
印尼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佐科上台后,放宽旅游政策,使得印尼旅游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1月至11月,赴印尼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180万人次,占印尼入境游客的大多数。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全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2017年旅游经济形势预测》,2016年,按照入境旅游人数排序,印尼是中国主要客源市场的17个国家之一,排在第15名。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11月,第十三届留学中国教育展在雅加达举行。两国政府已签署中印尼高等教育合作协议和《中国印尼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协议》两个合作文件;两国的校际合作活跃,两国共合作建立6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每年培养的学生将近15000人。近年印尼赴华留学生人数稳步增长,2011~2015年累计达到63976名,其中2015年达到12694名。2016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也是中印尼建立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的第二年。
三 中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虽然目前中国已经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中国产品在印尼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强。长期以来,印尼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和重工业的工业制成品,例如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和机电产品等。印尼自中国进口的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商品的构成比例分别仅为8.7%和9%,而同时印尼自新加坡进口的化工产品的构成比例为26.4%,印尼自日本进口的运输设备的构成比例为24.5%。因此,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印尼的政策和法令不稳定
首先,印尼国内实行多党联合执政,政府更迭频繁可能会导致很多政策和法令的反复变动,甚至在同一届政府的任期内,也经常出现政策和法令的频繁变动。政策的经常性变动既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使得投资者对投资没有良好的预期,投资者面临随时撤资的风险;也不利于社会长期稳定,从而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其次,一直以来,印尼国内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官僚主义盛行,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阻碍经济发展。再者,目前印尼的法律体系仍旧不完善,法律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差,法律环境很不理想。
(三)印尼国内的雇佣成本上升
近年来,印尼的劳动者工资水平有所增长,这也导致很多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印尼国内撤出。2012年,印尼一些工会组织数百万工人在一些工业园区举行大罢工及示威游行,要求取消合约劳工与外包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工基本生活等。为了平复工人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印尼政府在2012年11月同意自2013年起提高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印尼许多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文件要求企业从2013年起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达到18.3%,以首都雅加达为例,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达到44%。2013年9月,雅加达再次爆发大规模工人游行示威,要求将2014年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68%。然而,根据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调查,印尼企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随着劳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负担加重,经常爆发的劳工示威游行,已经严重危害到印尼国内的投资环境。
(四)印尼国内存在排华情绪与恐怖主义威胁
印尼国内曾多次爆发排华动乱,最近一次大规模排华事件发生在1998年,上千华人因此丧生。进入21世纪,印尼华人的地位虽有所上升,但是受到历史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印尼社会中仍存在潜在的排华情绪。而且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威胁论”在印尼仍有一定的市场。除此之外,两国在南海虽不存在岛礁主权矛盾,但是在海洋划界问题上仍有分歧,并可能引发印尼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中国仍旧有必要警惕印尼民族主义情绪的再次抬头与种族暴力的出现,可能会引发的排华事件。
另外,印尼国内面临严峻的反恐形势。2016年6月,印尼国家反恐局局长迪多声称,印尼目前正面临第二轮恐怖主义威胁。2016年发生的雅加达恐怖炸弹袭击案及泗水恐怖团伙,都被发现与“伊斯兰国”有密切联系。印尼甚至可能成为继阿富汗之后的第2个反恐战场。
(五)印尼大国平衡外交的不确定性
印尼试图在对外关系中平衡域外大国间的关系以及各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坚持本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偏重任何一方,使其本国利益最大化。印尼在外交上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既希望与中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其与佐科政府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对接,又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安全上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希望与日本加强经贸投资合作。2016年12月12~13日,佐科首次访问印度,两国发表涉南海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到“关于南海争议,双方强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普遍公认的国际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重要性”。印尼既想与印度加强海洋合作,又避免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发生争议。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对印尼战略地位的重视和拉拢,以及印尼奉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间谋取最大化的外交空间和利益,无疑给中国与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增加了复杂性,给“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带来了不确定的竞争因素。
四 推动中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政府积极引导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究印尼各方面情况,充分了解印尼的国情、文化、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鼓励为在印尼投资的中资企业建言献策。同时,政府应当加强对中资企业在印尼海外投资和经营行为的规范,促进国家战略布局与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良性互动,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风险,使企业成为两国外交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座桥梁。
企业应该注重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经营,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树立中国企业在印尼的良好形象。同时,为降低在印尼投资经营的风险,中资企业应该提高投资的前期调研、风险评估以及对投资项目进行投保的意识。中资企业应及时预测在当地投资经营中遇到的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策略,如进行多元化投资、采用本土化管理等。
(二)加强基础设施合作,推进两国互联互通
中国与印尼应该加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助推下,促进两国在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中的互联互通,包括加强两国在陆海交通设施、能源设施方面的建设与协作。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在印尼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印尼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中资企业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构建和完善印尼国内的交通设施和能源设施网络。
(三)加强两国安全合作,建立反恐合作机制
中印尼应加强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安全合作尤其是反恐合作,建立反恐机制。中国与印尼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中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和风险,尤其是海上安全风险和恐怖主义的威胁。两国可以建立长期有效的反恐合作机制,在涉恐情报交流、线索核查、个案合作以及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搭建双边反恐合作平台。同时,两国可以在现有的一些机制内加强反恐合作与建立反恐对话机制,如两国可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的合作框架下深化反恐合作。
(四)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消除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中印尼应该不断加强人文合作与交流,扩展民间交往的途径,促进民心沟通。中国应深化与印尼在人文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不仅要加强两国政府间的文化合作,也要扩展和增加民间交流的领域与机会,发挥当地华人华侨的作用,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同时应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与当地人民和谐共处。政府应积极宣传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消除印尼政府及民众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在南海问题方面,中国应坚持在捍卫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前提下,倡导与印尼对南海问题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方式,坚持互利共赢与合作发展的理念。
(五)增进两国政治互信,尊重印尼外交原则
印尼作为一个中等国家,根据自身实力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做出外交策略与外交原则的选择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一直以来在东盟中以领导人自居,维护东盟团结和为东盟争取最大化的外交空间,故印尼在大国博弈的情况下奉行大国平衡战略。中国在与印尼交往时,首先应该对印尼的这些考量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在处理与印尼的关系时,中国应理解印尼的海洋情怀和民族独立性,要有战略定力和耐力,积极增进与印尼的政治互信,促进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