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看待品牌的不同视角
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广告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否则便不是做广告”。奥格威的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广告,但对品牌同样有用。品牌创建的目标最终也是为了销售。品牌会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的社会学科,但毋庸置疑,当品牌创建的主体是企业的时候,品牌的最终目的一定是销售。所以,基于品牌的跨学科特性,我们看待品牌也有不同的视角。
日本战略领军人物大前研一在研究企业战略时提出过3C战略理论,即成功的战略有三个关键因素,在制定任何经营战略时,都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公司自身(Corporation)、公司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ion)。品牌建设和企业经营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品牌审视也可从这三方面入手。同时,因为文化和环境对消费者的认知影响极大,所以环境也是我们在考察品牌时必不可少的一个视角。
从公司、消费者、竞争对手及环境四方面入手,我们才能对品牌进行准确的把脉,从而思考品牌战略如何确定。目前,对品牌的研究也多是从这四方面出发。
一 从企业自身来看
品牌是消费者的,但“品牌”的所有者是企业。如果没有企业的相关经营及行为,就不会有品牌的存在。企业是品牌之母,同时也决定了品牌的基因、战略、成长路线以及是否有相应的保障体系。
在品牌咨询过程中,笔者很喜欢倾听,倾听企业领导人的人生经历、他的生活和工作感悟,了解他的价值观,因为这些基本上可以决定品牌的未来。好的客户是挑出来的。而这种挑选的标准除了产品自身的市场前景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及其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或者说每个品牌在诞生之初就有不同的天赋或能力。笔者将之称为“品牌能力”。
只有在明晰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及其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对品牌战略进行相应规划和制定,并且在品牌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品牌的战略实施路径。
当企业打算建设品牌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企业走上了一条和以往不同的经营道路。品牌资产将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但是,品牌不仅仅是沟通,不仅仅是广告,品牌还是一种投射,是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投射,是从实到虚的投射。所以,要虚的好看,还必须实的到位。品牌需要庞大的企业支持体系。这种支持体系既包括和品牌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如我们通常研究得较多的产品、营销,也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
以上所述基本构成了我们从企业出发看待品牌的三个视角。
视角一:品牌能力
创建品牌不能只凭梦想和情怀,还需要能力和资源。企业在决定创建品牌之前,一定要很好地称量下自身具有哪些资源和能力,搞清哪些资源和能力不具备但可以整合,哪些能力是自己不具备但必须努力去构建的。
视角二:品牌战略视角
战略讨论的是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的问题。所以,品牌战略自然是关于品牌要做什么样(品牌愿景和定位)、怎么做(品牌路径)和谁来做(内部团队和外部团队)的问题。
特别是品牌战略路径,往往是大多数企业在品牌建设中易忽略的,企业更多地将品牌建设理解为品牌愿景和定位的确定,但品牌不是一日建成的,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好地思考如何一步一步地达成品牌目标。
视角三:品牌支持体系视角
建设品牌是一个系统过程,今天我们已经认同“产品及其品质是品牌的基础”这样的观点,做什么样的产品,赋予产品什么样的概念,产品品质需做到什么程度等,这些问题和品牌创建密切相关。并且,在品牌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不仅仅是产品构成了品牌的支撑;品牌需要一个企业的营销、生产、研发、财务、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资源匹配。这些共同构成了品牌的支持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试着去探讨这些支持体系和品牌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对不同的品牌而言,不同支持体系的重要性也不相同。这些也正构成了我们现在品牌研究过程中的另一个大视角。
二 从消费者来看
品牌是消费者的品牌,品牌建设也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从此角度进行的研究应该说是目前品牌研究中最大的一块。由于关注的角度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品牌消费者研究视角。
视角一:消费者的细分视角
不要试图让所有的人对你满意,也不要试图让所有的消费者都对你的品牌满意。即便是可口可乐、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品牌,也总会有人嗤之以鼻。你的消费者在哪里?这是做品牌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进行消费者细分,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视角二:品牌关系视角
品牌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决定了他们和品牌的关系。正面而强烈的关系,是品牌产生市场价值的关键。捕捉消费者的思维非常困难,但又并非无迹可寻,专家们已经发展出一系列的方法来理解消费者和品牌的关系。
视角三:品牌沟通视角
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品牌所做的事情都属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任何沟通行为本质上都要思考沟通的五要素: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反馈。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企业追求的便是如何高效地沟通。要做到高效地沟通,就必须对传播过程的这五个环节进行逐一思考,并尽可能做到高效而精准。
三 从竞争角度来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品牌首先要追求的便是差异化,只有了解竞争对手,才能明了自己的品牌是否具备了差异化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起差异化。所以,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多层次地分析竞争对手的战略、商业模式、品牌理念、品牌战略路径、视觉形象、广告诉求、代言人、包装等竞争要素,便成为企业建设品牌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思考品牌,一方面我们需要对所处的行业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关键点、未来的发展和演变有一个相对宏观的清晰认知;另一方面,必须更加微观地选择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对手,并对每一个竞争对手的各个竞争要素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分析。
四 从环境和文化的角度来看
在商业变迁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的生活状态及需求、欲望的变化。而一些创新品牌总是能率先感受到时代气息的变化,它们总能抓住社会文化中的潮流和趋势,快速地适应变化,抢占先机。
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发展中,更多地依托于资源、机会和关系。但在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对未来的趋势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趋势管理:洞察未来机遇,发现下一个风口》一书中,安妮·利兹·克亚尔提出了趋势预测的四种方法:科学预测、社会预测、情感预测以及未知预测。所谓科学预测,是在统计模型与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通常使用回归及时间序列的算法);社会预测是预测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系统,这一系统的基础是关于社会人群发展及他们的反动力的研究;情感预测来源于设计和创新型行业,并在这些行业中得到了发展,情感预测背后的驱动力是预测消费者怎样才会需要某种产品;而未知预测虽说从本质上来说是猜测性的,但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作者认为,尽管有许多事情超出我们的掌控,但我们还是拥有强大影响力的。
但无论何种预测,企业都需要将人重新放回商业的中心,正如设计思维的定义:“设计思维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创新过程,它强调观察、协作、快速学习、想法视觉化、快速概念原型化以及并行的商业分析。这最终会影响创新和商业战略。”在设计思维中,第一步便是深层的用户理解。
正是品牌内涵的丰富性及视角的多样化,造成了人们对品牌理解的多样化。笔者在多年从事品牌咨询的过程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不同的群体,如企业家、品牌总监、市场销售人员以及品牌服务公司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困难性。
所以,对品牌的认知必须有一个思考的原点,这个思考的原点也是商业的常识,那就是价值。从价值的角度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品牌以及品牌的创建之路。
同时,在这里笔者将更多地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让企业家理解品牌价值的重要性,并且沿着企业价值的发现、创新、定位、传递以及品牌价值的实现这一脉络来思考品牌的创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