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越南的革新
“革新”一词并非由越共六大首先提出来的,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早在1949年就已使用过“革新”的概念,他说“革新与发展是人民责任”。根据越南词典的解释,“革新”是对过去的改变,具有进步性,那么革新要改变什么呢?按照越南的说法革新是改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陈旧、过时的思维方法,转而运用符合发展规律的进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越共六大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越南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指出革新是具有“生死存亡”意义的问题。在提出经济管理机制革新和社会政策革新之后,越共六大集中突出了执政党的革新及思维的革新,首先是革新经济思维、革新组织系统、革新干部队伍、革新党的领导风格和党的工作方式。从此之后,“革新”一词在越南共产党的文件和新闻媒体中被广泛使用,而且成为越南人民使用频率最高的日常用语。
越共六大是新体制与旧体制的分水岭,20多年以来,越南共产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对革新的认识不断发展和升华。革新的初期,越南共产党和人民只是把革新理解为对具体的和孤立的思想和行动的变革,但随着革新不断向前推进,越南共产党对革新的认识日趋深化,将革新视为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长期战略问题,强调革新是排除发展障碍、重新组织社会,把越南引入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为发展飞跃奠定力量基础的过程;革新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人的创造潜力、解放人民的智慧能力,服务于人的发展,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创造的过程;革新是纠正对“旧有”不正确认识的过程,如果“旧有”认识是正确的,则要进一步完善对它的认识,并有效地运用到新的实践中;革新还要弄清楚过去哪些是正确的,但由于环境的变迁业已不适应当今的现实,因而需要加以调整,需要进行实践的总结,开拓新的理论予以补充,推出新的思想和认识,作为制定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基础,进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由此可见,越南的革新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目标。理论目标:革新旨在树立社会主义和越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观点。实践目标:革新是为社会主义社会逐步、稳固得到确立。实践目标既是结果,又是对理论目标结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实现理论目标的动力。革新的理论和实践目标充分肯定了越南的革新不是改变“颜色”,革新是为了牢固地维护民族独立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任务,是为了更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有效建设社会主义。革新不是偏离和远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及胡志明思想,而是将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以带来切切实实的效果。革新并非完全否定过去的认知和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而是肯定和保留过去有积极价值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抛弃想错了和做错了的事情,并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越南共产党强调在革新过程中保持社会主义定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越南理论界将越南进行的革新定位于“三个性”:
第一,革新的“革命性”。革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调整和改变,而是确立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模式。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革命,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革命”的概念。越南革新的“革命性”系指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步伐,而不是对国家权力主体的改变。“革命性”说的是发展的创造过程,发展总是包括打破过时的、停滞的、阻止前进的障碍,亦即没有“旧的破”也就没有“新的立”。因此,在肯定革新的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同时,必须坚决破除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经济管理中的旧秩序、思维观念上的教条主义。
第二,革新的“全面性”。“全面性”集中表现为经济革新与政治革新同步进行。在确定经济发展是革新中心任务的同时,首先强调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和整顿,这是“政治系统”革新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任务;其次在观念和实践上对国家权力机构进行革新;再次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实施国会选举的民主化;又次是从行政体制、行政机构、行政职能和公共财政四个方面对国家行政予以革新;最后是推动越南祖国阵线、各社会政治团体的组织形式、职能和任务的多样化。
第三,革新与发展的“辩证性”。革新的“革命性”是发展的内在因素,为了发展就必须进行革新。“发展”是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阻碍发展的陈旧、消极的东西将“消亡”,而符合发展规律的因素将“诞生”,并继续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大力推动革新。按照辩证法的观点,革新与发展是在持续和间断之间、保存和废除之间的统一过程,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的生存的物质方面,革新与发展的新思维必须超越狭隘的经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