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修订增补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下的汗马功劳。从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20世纪初叶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上千年的封建帝制的基础上实现的。为此,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探索了很长时间。只有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有到毛泽东走上中共中央领导岗位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航程,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才为之一变。

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的成功,打开了通向现代社会的大门。中国社会当时面临两大选择:是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历史同样证明,毕其功于一役,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在中国同样行不通。要最终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须在中国革命道路上另辟蹊径。这是经过反复探索才得到的结论。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157页。他选择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他无力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面貌,未能把中国带向现代社会。这使他陷入了痛苦和矛盾之中。

孙中山毕竟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他在晚年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实际上触及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民族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关系、民主革命纲领同农民革命的关系,等等。孙中山无力解决这些问题,但却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同时,他为克服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种种矛盾,开始寻求实行含有某些社会主义因素的社会政策来调解矛盾,这也反映出一个事实: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只能走自己的新路。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社会主义作为解决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但是在一段时间里,还搞不清社会主义革命同民主革命的关系,不知道在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之前,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直到中共“二大”“三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作出了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决定,才在理论上、实践上解决了最高纲领和现阶段纲领的关系问题。中国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历史性进步。和前人相比,它第一次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问题,确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并把反帝和反封建紧密地联系起来;它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要采取全新的方法,即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方法。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毕竟还处在幼年,它初步分清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的界限,但却分不清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不懂得要在民主革命中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更不懂得要创建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由此出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就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主观认识而言,大革命的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照搬了俄国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模式。当时以为,在社会主义革命到来之前,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中心任务是联合和帮助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首先取得民主革命胜利,这时的争夺领导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向下一步的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控制权,以及对工农运动的领导权,确保工农运动免遭资产阶级镇压,而不是把资产阶级在工农运动高潮中吓得退出革命联盟。只有在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之后,革命的性质开始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可能独立地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这便是后来被称之为“二次革命论”的指导思想。这里面的关键,是不懂得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前人的经验出发,也不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具体论断出发。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革命的软弱性和两面性极强的阶级,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更是一个买办性和封建性很强的阶级,它们都不可能将中国民主革命引向彻底胜利。不但如此,它们还会在革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背叛这场革命而拔刀相向。这就是大革命最为沉痛也最为深刻的教训。毛泽东后来形成的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就是从深刻总结和吸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中、从认清中国两部分资产阶级的特性中产生的。

大革命的失败,不是民主革命的终结,而是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探索的开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是中国的政治状况却有了很大改变。国民政府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联合政权,演变为官僚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的专制政权。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一度退出了革命统一战线,成为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追随者。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远没有完成,在当时能够担负起这场革命的力量,只剩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大阶级。这就是毛泽东等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时中国的现实阶级状况。

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民主革命远未完成,革命阶级只剩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对于这种独特的现象,谁也没有遇到过,也没有现成的书本论断可以遵循。对于这种现象,可以作两种解读。一种是教条主义的,那就会认为这时的革命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至少也是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如果不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就会得出混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革命界限的“无间断革命”的错误主张。大革命失败后一段时期的“左”倾盲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误判了革命的性质。另一种是从实际出发的解读,这就是中国还处于民主革命阶段。这是中共六大决议正确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在有了“左”倾盲动招致失败的教训后反思的结果。中共六大政治议决案正确地指出:“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的民权主义革命,如认为中国革命目前阶段为已转变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是错误的,同样,认为中国现时革命为‘无间断革命’也是不对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第377页。

在正确判断中国革命所处阶段及其性质以后,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全部。大革命失败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一度退出了革命统一战线,成为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追随者,革命营垒里只剩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广大乡村苦斗。但是,这是否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常态,还是说将来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还有重新加入革命营垒的可能。这个问题,同样是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中共六大由于缺少这方面的实践,未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中共“六大”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的民权主义革命”的问题,并批评了“无间断革命”的主张;另一方面,却认为“中国现时资产阶级性的民权革命必须反对民族资产阶级方能胜利,革命动力只是工农”,“民族资产阶级是阻碍革命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第378页。在这种情况下,党仍然不可能有效地阻止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发生。这是中共六大的一个历史局限。

毛泽东是从大革命失败后血与火的考验中冲杀出来的中国革命领袖,是在破解前无古人的难题、闯过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难关中诞生的中国革命领袖。历史呼唤和锤炼着伟大的人物,这样的伟大人物也应运而生。

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抓住了不同的历史机遇,成功地闯过了五大关口。一是闯过道路关,开辟中国革命道路;二是闯过战争关,形成武装斗争这一法宝;三是闯过国共二次合作关,形成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四是闯过思想建党、作风立党关,形成党的建设这一法宝;五是闯过夺取全国胜利关,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下我们就循着这一轨迹,看看毛泽东是如何抓住机遇,闯过这一道道关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