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本书是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项目批准号08&ZD044)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16章,第一章为总体研究,着重考察中国城镇化的演变阶段,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往城镇化战略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基础、内涵与基本特征,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模式选择、长效机制和支持政策体系;第二至第十六章为专题研究,主要从不同角度深化和支撑总体研究;附录一至附录十为课题组成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的政策建议。

本书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思路有机整合起来,系统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思想。这种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强调以人为本、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的城镇化。它不仅要具有中国特色,而且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渐进、集约、和谐、可持续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书中提出,当前中国城镇化正处于由加速推进向减速推进转变、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城乡分割型向融合共享型转变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应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城镇化模式,实行多中心网络开发战略,构筑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三级城市群体系和“四横四纵”重点轴带体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围绕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本书还将城市社会和环境效率纳入城市效率考察的综合框架之中,建立了一个综合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的城市规模效率分析框架,提出了城市规模效率曲线的倒“U”型假说和中国城市规模有效性的判别标准,并采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从城市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城乡协调程度三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10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动态的视角将城镇化成本与城镇维持成本区分开来,提出了一个城镇发展成本分类体系和城镇化成本测度方法,据此对中国城镇化规模扩张和公共服务成本进行了具体测算;从集聚生产要素、诱发有效需求、加速空间扩散、本地化分工效应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城镇化的技术创新效应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并采用全国整体时间序列数据与七大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城镇化的技术创新效应;深入探讨了中国城镇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城镇化驱动力”(Drivers)-“机理”(Mechanisms)-“环境影响”(Effects)三要素组成的城镇化对环境质量影响的DME机理模型,并采用1998~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从城镇投入、城镇产出和城乡发展对比三个维度,构建了一个集约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1年、2006年和2010年中国省级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