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藏旅游的特殊性
西藏旅游的发展受制于当地特殊的自然、经济和资源条件等。包括西藏在内的藏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从藏区范围来看,这些特殊性又存在许多共性的因素。在这方面,冉光荣教授在其著作《西部开发中西藏及其他藏区特殊性研究》中有着详尽科学的阐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旅游业关联性强的特点,以上各方面的特殊性又会在旅游业的产业、产品、管理等方面折射出来,从而形成西藏旅游的特殊性。
一 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峻,素有“世界屋脊”的称号。西藏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从而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季分明、不同区域气候状况差异大。此外,现代冰川和冻土发育,成为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冻土岛和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寒冷的气候及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只有地球南北两极可比,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西藏所处的青藏高原是近1万~2万年的地壳运动形成的,是一个较为年轻的高原。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挤压,使得喜马拉雅山继续上升,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使得青藏高原时常处于“动态”之中。由于海拔高,西藏的含氧量相对较低,拉萨市的年平均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含氧量的64.3%。高寒缺氧的自然气候条件使一部分旅游者的西藏圣地之旅成了终身的奢望。同时,西藏戈壁、冰川、冻土分布广泛,植被又非常脆弱,地震、泥石流等突发性的灾难通常难以预测和把握。这样的境况又对游客出行时间、地点和旅行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二 经济结构的特殊性
西藏自然条件恶劣,可耕种土地面积较少,在区位上又处于边缘地区,交通不便,这些都限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基础薄弱、总体实力弱小、农牧民的收入结构单一,而且经济体制的动力机制倾斜在政治上,经济发展依赖中央和对口支援省份的拨款和帮助,自身的发展能力有限。运作机制则倾斜在物资的供给和分配上,因而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不可能鼓励发展市场活动,促进商品经济。西藏社会科学院孙勇书记认为,西藏经济的异质性在于“非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就成为了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 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西藏独特的地理地质构造和文化习俗造就了瑰丽的旅游资源。特殊的自然生态,使藏区所体现出来的自然旅游资源特色在全世界都具有标志性和象征意义。在藏传佛教和本土宗教——本教影响下的当地居民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与我国其他民族的人文旅游资源风格迥异(在第五、第六章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在西藏的人文旅游资源中,宗教的力量得到了超常的发挥,西藏的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和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领域都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最不易改变的民俗也充斥着宗教的内容。藏族对宗教的笃信构成了雪域高原文化的特点,而这种特殊性反映在具体的物质载体上,就形成了民族服饰、建筑、歌舞、餐饮等方面的独特性。
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中性的,只是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其用途产生了多元化的倾向。旅游文化中的景观大多属于地方性的,具有明确的“地方知识”色彩。所以,旅游者在所到之处,无形之中会置身于当地或当地地方族群的价值体系当中。西藏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悠久、内涵独特、要素齐全、形式多元、原生本真、神秘敏感等特性。
(一)历史悠久
青藏高原在距今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吐蕃王朝时期更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为西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也留下了类似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朗塞林庄园、拉加里王宫等壮观的文化遗迹。
史前文物
双体陶罐
(二)内涵独特
藏族的原生文化、地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的独特性都成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独特性的重要构成要素,而这些奇特的文化历史价值深植于以藏传佛教文化为核心的寺庙文化及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资源之中。这些建筑、文化、艺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具一格的,同时也是西藏旅游开发的主要优势。
大昭寺
布达拉宫
(三)要素齐全
目前西藏的旅游资源已经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区域的格局。从资源类型的角度看,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各要素组合性好,而且能够相容共生,形成了多样的组合类型。西藏旅游资源可以满足观光、度假、养生、探险、宗教、教育等的需求。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增强了西藏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八廓街
尼洋河
(四)形式多元
尽管是同一个民族,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使居住于不同地域的藏族的文化风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里姑且不论族源构成的不同)。特别是康区,由于高山峡谷地形对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以及文化空间的分割,各地区被分割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文化单元,也就是说,地理单元不同,文化表现就有一定的差异,各地就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千万年的历史遗存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都体现了生态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在西藏,不同的民族文化彼此互为生存的环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某一民族会接受或采纳另一民族的某些文化要素或特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性与构成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西藏民族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神山圣湖
庄严寺庙
(五)原生本真
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成为西藏与外界的天然屏障,加之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减弱了西藏和外界的联系,因此,也就使西藏的旅游资源较少受到外界工业文明的影响,保留了旅游资源中原始的外形特征和内涵。西藏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的本真性,体现了文化生态和综合体的完整传承轨迹。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纳木错、然乌湖等旅游资源多为原汁原味的自然体现,人为雕琢的痕迹相对较少。
羌塘草原
藏式家庭旅馆
(六)神秘敏感
民族旅游的神秘性是由西藏地域的特殊性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所衍生出来的。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高寒缺氧的气候条件,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外界对西藏的了解一直处于表面的层次,甚至有误解,比如国外一些学者的专著中对西藏及其文化的丑化。旅游开发之后,本教的“万物有灵”思想和藏传佛教密宗的诸多神秘仪式和修炼方法,都给游客留下神秘的印象。
此外,西藏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较差等问题,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西藏需要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使旅游开发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狮子铜牌
布达拉宫观音像
西藏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艺术的宝库,具有不可估量的旅游开发潜力。从产业结构和规模方面来看,目前西藏旅游业还处于高速度、低效益,规模扩大而质量较低的旅游开发初级阶段。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性产业的发达程度,西藏具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但其中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或者在由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换、让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环节,缺乏更为严谨的系统化规划和精细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