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是走向国际中心城市的实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广州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三位,2011年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城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快速,城市人口规模增长迅猛,2010年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83.78%;城市空间规模加快扩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城市中心职能不断强化,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的城市发展道路,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的新要求。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逐渐凸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站在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把广州的发展置于世界先进城市的坐标体系中来比较,我们在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资源环境、核心竞争力、城市特色和治理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城市的问题意识以及发展危机意识,迫切需要我们增强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是探索特大型城市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是遵循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破除“增长停滞”魔咒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积极探索,是推动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新期待的根本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领导城市工作能力的现实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促进城市发展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最高追求转变,从拼土地、拼汗水、拼资源向拼人才、拼知识、拼创新转变,从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发展转变,从城市“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集约高效城市发展格局转变,从“千城一面”向更加注重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凸显城市特色转变,从全能型政府向建立政府引导、以市场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善治模式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如何推进广州中心城市的新型城市化发展?从战略层面来看,改革开放、文化引领、科学决策是我们当前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三大法宝”。以改革开放推进新型城市化。这是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承载的沧桑与变化告诉我们,城市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成长的烦恼”,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推进新型城市化,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发展的体制新优势;就是要通过形成一套具有强大动力、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以文化引领推进新型城市化。这是因为一座城市不仅可以文化论输赢,而且还可以文化定未来,文化创新就是“未来的灯塔”。一座城市要做大做强,除了靠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外,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的力量,即由文化所彰显出来的软实力具有一种安近致远的力量。一座城市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推进新型城市化就一定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以科学决策推进新型城市化。这是因为科学决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而科学决策的形成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正确决策机制。特别是基于政策和舆论的公共需求、市场经济多元利益格局的现实需求、大规模城市化对大策略大思维的未来需求,我们迫切需要“思想工厂”、“头脑风暴”和“独立思想的盒子”,也就是迫切需要思想库、智囊团为新型城市化提供真正科学的解决方案。
从广州推进中心城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指导原则来看,要紧紧围绕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低碳、智慧、幸福的城市发展新理念,把广州建设成为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一是突出以人为本。民生幸福是城市发展的最高追求,应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照人的需要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积极稳妥地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推动不同社会群体广泛融合。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促进人口与城市资源相适应。二是强调创新驱动。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让创新思想、创新文化植根于广州。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最大程度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三是要求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强化文化引领功能,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相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是开拓国际视野。把广州放在世界先进城市的坐标体系中定位,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更包容的机制推进城市发展。顺应世界城市发展潮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积极主动融入和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引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穗港澳合作,在共同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龙头作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五是追求低碳智慧。把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技术,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区。全面实施“智慧广州”战略,建设智慧基础设施,发展智慧产业,研发智慧技术,推广智慧应用,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六是凸显岭南特色。遵从岭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塑造“山、水、城、田、海”的城市形态。传承和弘扬岭南优秀文化,精心保护与开发利用历史街区、名镇古村。倡导并鼓励中西合璧、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岭南建筑风格,凸显城市风貌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从广州推进中心城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措施来看,实现创新尤其重要。一要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结构创新。结构创新是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城市化的发展涉及诸多领域,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新型城市化的结构创新主要包括产业、空间等结构创新。产业结构创新即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优化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考虑,实现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的联动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要调整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大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以工业反哺农业,用高新技术产业来带动和改进传统产业,提高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空间结构的创新包括城乡结构创新和区域结构创新,要运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以城市为中心,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强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以此带动农村的空间开发,使城乡分割的二元空间结构逐步转变为城乡一体的空间结构。区域结构的创新强调区域内城市间以及区域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使空间结构分布合理,各种规模和功能的城市相互协调发展。二要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型城市化的动力,一方面能够使生产要素的使用得以完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节约产品成本;另一方面能够使城市的企业获得具有垄断优势的资源和产品,从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科技创新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为城市化提供支持,使城市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效应。三要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新型城市化的关键,城市化进程与制度安排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能够促进城市化进程;相反,则会阻碍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滞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等不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化进程。因此,新型城市化必然要求相应的制度创新。新型城市化制度创新的重点就是要从城乡和谐的角度实现和谐发展的城市化。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体制,建立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城市系统,是新型城市化的关键。
广州走中心城市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可以与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走向国际中心城市连成一个系统进行战略定位,即在珠三角和全省的区域范围内,广州要发挥好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国家城镇体系中,要强化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综合服务功能,巩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走向国际中心城市,迈向世界城市。从这三个层面明确广州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并且推进广州中心城市的新型城市化,可以为广州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