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论:广州走向国际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新加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面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连接新马两岸。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也素有“花园城市”之美称。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2010年竞争力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为第四位、2013年为第五位)。新加坡发展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及时优化产业选择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匮乏、面积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的小国。从1965年独立至2012年,新加坡人均GDP增长了80倍,实现五次经济转型——从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至80年代的资本密集型产业、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产业,又转型至21世纪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新加坡对于新兴产业的选择,主要基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首先,鉴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新加坡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业与生物科技,现在生物制药业人均年产值远高于其他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成为仅次于电子、化工产业的第三大加工业;其次,考虑到人们收入提高后将加大时尚消费的比例,新加坡大力发展数码媒体等新兴产业;再次,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交通、水电、环境保护等问题将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新加坡也将环境科技、洁净能源等列为重点产业。

金融业是新加坡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以提供高标准的、安全的财富管理为最大特色,新加坡成为亚太区跨国公司区域财务管理中心、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截至2012年,新加坡已有逾700家财富管理公司,并有大批法律、会计、软件开发和管理咨询等服务业产业集群。普华永道认为,预计到2020年,新加坡有望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

二 实行实质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新加坡是全世界公司税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企业所得税缴纳比例为17%,几乎为亚洲最低。就个人所得税而言,新加坡实行阶梯式计算法,最高边际税率上限为20%。若年薪100000美元,并有两名家属,则只需承担9%的实际税率。目前,全球超过90%的货物可以自由进出新加坡而不需要缴纳关税,应税货物只有酒类、烟草、石油以及车辆等四大类商品;应税货物和非应税货物进口到新加坡都征收7%的消费税。邵菲:《新加坡自由港竞争之道》,《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8月5日。此外,拥有政府授予的“区域总部”头衔的企业,还将享有15%的税收优惠;新加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了50个避免双重课税的协定和30项投资保证协议,使选择在新加坡进行跨国业务的跨国公司总部享有更大优势。

2001年6月,新加坡推出全球贸易商计划(Global Trader Programme),对政府批准的“国际贸易商”给予5~10年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为5%或10%。这个税收奖励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大型国际贸易公司前来设立区域营运中心,将新加坡作为其环球业务交易基地。

根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企业、普华永道发表的环球税务系统调查报告,新加坡在全球178个国家中交税简易度排名第二,仅次于马尔代夫。在新加坡,公司每年平均仅需花49个小时处理税务工作,公司只需办理5项税务,在最少税务国家排名榜上列在前10名。陶杰:《新加坡:税务制度全球排名居前》,《经济日报》2012年11月29日。

三 正面应对,有效化解转型阵痛

从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其经济转型的成功之处,在于政府能够适时提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而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转型,都使新加坡经济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形成一次新的飞跃,从而使新加坡经济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模式。

对于转型升级中的阵痛,新加坡一方面坚定推行转型战略,另一方面也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转型矛盾。

1979年,新加坡宣布实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其目标在于使其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电子、化学、机械以及运输设备制造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开始推行“三年高工资政策”。政府带头给雇员加薪,在国家工资理事会的协调下,资方、劳方、政府三方商定每年工资增长计划并严格执行。无利可图的工厂搬到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实在落后的就淘汰。也有一部分工厂将高附加值部分的生产环节留在新加坡,或者转向产业链中利润率较高的环节。

高工资政策不仅逼迫企业转型升级,而且促进了产业和谐,避免了剧烈的劳资冲突。然而,转型之路注定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在取得明显成效之前,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停滞,再加上工资提高过快,企业一时难以适应,纷纷迁走。1985年新加坡遭遇历史上第一次经济衰退,当年GDP为负增长。但新加坡坚持转型的道路不变,并且正面应对转型带来的挑战,不仅减少个人所得税、降低各种公共费用和金融成本,还出台促进高级技术投资的综合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逐渐实现了产业更替。到20世纪90年代,电子电器、化工、船舶已成为新加坡制造业的三大支柱。留在新加坡的制造业,基本属于高附加值的先进科技产业,它们生产的是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尖端科技产品。万卫东:《新加坡经济结构转型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四 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便利

在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注重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新加坡经济起步初期,企业需要快速建设厂房,需要税率优惠,等等,政府就会在这些方面及时给予帮助;企业在迅速发展后需要高素质人才,政府就及时推出各种教育培育计划并积极为高端人才和相关企业牵线搭桥。在生物医药行业,政府引进了欧美的高端专家,以带队研发;在清洁能源领域,政府也引进了德国的高端专家,以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按照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与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协会2012年5月联合推出的“扩展人才计划”,凡是加入中小企业不足三个月的专业人士、经理和执行人员,都可参加为期三天的培训课程,培训费用的90%由劳动力发展局提供。据了解,该计划实施一年来,为4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帮助,接受培训的员工留职率达90%。陶杰:《新加坡实施“扩展人才计划”》,《经济日报》2013年5月24日。

新加坡注重以宜居的环境、良好的科研配套设施以及高薪等综合优势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新加坡有电子、生物医药、石化等国际领先的产业群,许多行业都有自己完整的产业系统,这给高端科研人才提供了很好的研发环境。在住房配套方面,每个已婚新加坡公民(或35岁以上的未婚公民)都能向政府建屋发展局申请一套房子,房子价格只有市场价格的一半。至2010年已有91%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这个居者有其屋计划能有效留住人才。

新加坡1989年推出的贸易网TradeNet,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贸易文件综合处理的全国性EDI网络。TradeNet连接了新加坡海关、税务等35个政府部门,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单一窗口。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使用该系统,企业和贸易商只需要递交一份完整的电子文件,就可以完成通关的所有程序。由此,在通关处理时间上,由之前的2~7天缩短到了不足10秒钟;费用由6~12美元降低为2美元;需要递交的文件数量由3~35件减至1件;参与通关处理的人员由134人减少为1人。码头作业系统则实现全程自动化无纸作业,集装箱通过港区大门通道只需25秒。邵菲:《新加坡自由港竞争之道》,《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