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窗
“一带一路”背景下珠海港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珠海不仅是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而且也是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将珠海港发展纳入“一带一路”宏观战略,是实现珠海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体制机制创新的新突破,并将带动珠海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问题和瓶颈。笔者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是:推动珠、澳合作成立“中葡学院”,拓展政策沟通渠道;推动成立“基础设施产业高新技术与服务转移基地”;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规划建设几个双边、多边合作开发示范区;推动成立“中拉、南亚港口城市联盟”;依托会展等特色产业,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关键词】“一带一路”珠海港 互联互通 港口城市联盟
“一带一路”是21世纪中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仅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而且在其付诸实施之后,已经并且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深远的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珠海既需要有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发展姿态,又需要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理性审视,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寻求科学、和谐、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其中,加快珠海港的建设与发展,是珠海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是实现珠海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珠海市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的现实需要,是带动珠海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本课题组成员深入实际调研,探究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珠海港发展的战略新思路。
一 加快发展珠海港是珠海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需求
将珠海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既反映了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国家对珠海的期望和珠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需求,也反映了珠海具有满足国家期望、实现自身战略需求的条件和优势。
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诉求。一是实现珠海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珠海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虽然对外开放时间较早,特别是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珠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在珠三角地区常居于后位,经济总量在广东省所有地级市中处于中游水平,更是远远滞后于同一批对外开放城市的深圳、厦门。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发布,珠海被赋予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使命,迎来了第二次历史性机遇。《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意味着粤、港、澳地区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担当“排头兵”和“主力军”的重任。珠海地处珠三角、面向东盟和南海,具有在地理上与海外互联互通的天然优势,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新的时代背景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契合,将历史赋予珠海的优势与责任,转化为重要的挑战和机遇,珠海也将迎来全新的开放空间,进而推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是为珠海市体制改革与创新提出迫切挑战。战略机遇、地缘优势等,需要决策者在主动姿态和理性审视的基点上把握,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的意义上把握,需要在政策措施的层面上把握,从而转化为资源要素的合理重组和优化配置。珠海市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发展成果,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国家赋予的经济特区相关政策的扶持,得益于不断利用和放大国家相关政策效应、大胆创新自身体制机制。但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原先的特区优惠政策已逐步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特别是随着自贸区推进力度的加大,珠海特区在全国各区域城市中的政策优势在大幅下降,特区政策“高地”效应已明显弱化。随着横琴自贸区被列入“一带一路”《行动》方案,标志着珠海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整体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将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为此,珠海要继续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开阔视野、创新发展理念,抢抓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建设发展重大机遇,力争创造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的新优势。
三是为珠海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基于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从珠海自身来看,虽然近几年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经济总量补偿性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的多需求交织发展期,在推动创新驱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还任重而道远。随着横琴自贸区被纳入“一带一路”《行动》方案,要求珠海在加快内部转型升级的同时,还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在巩固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新兴高增值产业,从而实现经济增量提质、优化升级。
二 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和瓶颈分析
(一)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
珠海港主动对接和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既有优势,又有挑战。优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横琴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日益凸显。横琴位于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侧,毗邻港、澳,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珠海横琴自贸区功能定位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新高地的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如火如荼,一旦建成,横琴的区位优势必将显露并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不仅实现珠、港、澳三地的连接与沟通,而且将发挥金融、人才及各种资源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同时,横琴的国际化品质、开放性特色、法治化环境、生态优势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规划的发展模式上,如投资贸易简捷便利的政策、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从而降低通关成本、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新业态和现代服务贸易等,一些有益的、务实的、创新的探索,已经略具雏形,初步开始发挥作用。从扩大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其跨境电子商务、新颖先进的生态旅游、“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生物制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新业态的落地与成长势头迅猛。自贸区建设是横琴本身在抓住机遇基点上而打开的重要契机,或许借鉴了其他地区的经验,但本身也在创造和提供新的实践经验。
二是陆、海、空交通条件相对优越。在水运方面:珠海水路交通便利。珠海港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从水路可直通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是广东省及中国东南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珠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临海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西江黄金水道”高等级航道的建设、广珠铁路的建成、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和国家南海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珠海港已经成为广东省发展最快和最具竞争力的港口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珠海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0703万吨。2015年,珠海港港口吞吐量增幅位居全国前列,成功实现1.1亿吨大港目标。此外,珠海港是“内联外接”的重要港口,虽然地处“西江—珠江”航道,是“两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但具有相当程度的国际性。因为除了珠海和粤西、粤中地区的外贸货运之外,它还是西南一些省份对外开放以及国外货物和原材料输入的重要窗口。比如,珠海港的“西江战略”,有效对接了广西的运输需求,而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智慧港口建设、码头信息化建设、物流平台的改造、航线的进一步完善、物流保税措施的落实等,都在使珠海港加快向国内最先进的国际港口转化。FBO(服务基地)、公务机等为主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将形成以珠海为中心的5个小时航程圈,将覆盖主要东南亚国家和90%以上的国内城市。除了航运,在陆运方面,广珠铁路是珠三角首条直通码头的电气化专线铁路,连接广、佛、江、珠进一步完善珠海港的中转服务功能,提高码头疏运效率,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直达珠海核心拱北站是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主轴线之一。珠海的高速分为京珠、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等多条高速。
三是特色旅游产业优势明显。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已经在横琴岛建立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高端设计与良好服务为珠海旅游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动力。粤港澳地区旅游产业、资源比较丰富,澳门在世界休闲旅游产业中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对粤、港、澳地区旅游产业的互动与整合,是有一定基础的。旅游业是珠海的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珠海围绕“三高一特”产业体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核心,建立主要包括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的新型产业体系)的建设,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顺应”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而且进一步加强并深化珠、澳合作,扩大规模、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将会大有作为。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与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
四是具有海洋文化、开放包容、公平法治、融和港澳等多个方面的优势。进入21世纪,对于珠海文化建设的研究层出不穷,不少专家指出:珠海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大量沙丘文化遗址表明,珠海地区自古就是先民以择地而居的生存智慧而立足生存、艰难开发的“风水宝地”,而在漫长的历史上,始终保持了移民文化的重要特色。宝镜湾遗址出土的约4000年前的大型石锚,已经有了当时十分领先的航海技术,在农耕文明为主的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在近代历史上,珠海突出体现出开放包容、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改革开放以来,珠海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健康,中小学教育在广东优势明显,自高等学府建立以来,培养了大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从国内、外引进的优秀人才也比较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凝聚力的“人才洼地”。以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为代表的会展事业蓬勃发展。同时,珠海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家园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城市建设,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与海外侨民联系比较广泛,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且有效使用率较高,海外友好城市多、高校国际交流日益扩展。
(二)珠海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
与此同时,珠海港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近几年来,虽然珠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但东、西部之间交通建设滞后,出海通道、连接西南地区通道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珠海港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建设国际大港的先天条件,然而由于“西江战略”持续推进速度缓慢、航线开通不足、港口腹地拓展有限、港口运营发展缺少大型专业企业带动等多种原因,港口码头资源利用率偏低,不足100%,而中国枢纽港或干线港几乎超出100%,有的甚至达到150%。临港产业、港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产业结构失衡。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是珠海的六大支柱产业,但发展不平衡,实体经济振兴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珠海的服务业虽然比重较高(45.5%),但是服务水平偏低,服务业发展普遍缺乏稳定性、长远性,轮换频繁,难以形成持久品牌,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管理水平与毗邻的香港、澳门、深圳等地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业总体水平偏低,文化投资、文化兴市、文化消费意识总体上需要大幅提升。旅游业虽然就珠海本身来说有一些亮点,但旅游资源长期难以整合,大型公园和自然景观建设长期停留在规划设计上且实施缓慢,一些本来有优势的自然景观景点反而衰退。
三是经济转型升级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增长从单纯注重速度向质量与效益兼顾方向转变,“提质增效升级”和“发展动力转化”是珠海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逐渐下降,新增长点的形成尚需一个过程,珠海对美国、欧盟、中国香港、东盟、伊朗五大传统贸易地区的贸易额下滑趋势比较明显。另外,珠海房地产业对税收增长贡献率虽有明显提升,比如,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3月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3月,珠海房价排名全国第九,但做强实体经济,却需要更为扎实地实施创新驱动。
四是人才瓶颈制约产业发展。虽然珠海高校人才培养贡献越来越大,珠海“人才洼地”的形成有了很大进展,但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匮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人才的“瓶颈”制约依旧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尤其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对高端专业人才和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及港、澳专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因而,珠海人才战略有必要从全方位、更高的层次进行理性审视。人才战略是综合的宏观战略,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等缺一不可。可以说,人才战略的转型升级,需要更为深刻的改革、创新与突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的、小恩小惠的举措,从长远来说难以奏效。也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对珠海人才战略的挑战是深刻严峻的。
五是体制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助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并以此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更为开放的体制机制。对于改革开放以来被定位为特区的珠海来说,市场活力的释放有着巨大的空间,内生型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有着较大的余地,政府在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需要克服。人才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尚需突破性变革与创新。政府的职能和作为,还需要更多地向社会职能、服务职能、优化法治环境和公共利益空间的智能倾斜与转化。
六是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不少“瓶颈”环节。目前,珠海依托横琴自贸区建设,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但相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落实的需要而言,依然存在行政审批事项需要精简、审批流程需要简化、审批效率需要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依然是企业反应较多的问题,办事难依然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珠海与沿线国家或地区还存在诸如制度、法律、政府行为等诸多差异,其中相当一部分差异需要学习、借鉴、变革、优化。
七是文化融合交流工作艰巨而繁重。“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经济贸易意义上的宏观战略,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蕴含了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交流、文化互动和文化发展。对珠海来说,对外文化合作是短项,既需要增强文化战略意识,也需要研究并制定切实的政策、措施。文化合作机制主要由政府主导,缺少有机的社会纽带,特别是民间交流合作缺少亮点,缺少标志性成果。
三 珠海港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建议
建设“一带一路”的基本要义是依托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突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在新的国家战略布局中,珠海市应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角色定位,呼应广东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争当“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如何才能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珠海港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新常态下珠海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通过调研,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推动珠、澳合作成立“中葡学院”,拓展政策沟通渠道
与葡语系(可扩展包括西语系)国家合作是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延伸,是落实国家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珠海应充分发挥好广东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澳门与葡语系国家联系密切、横琴自贸区创新能力强等三大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构建多层次合作格局,为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实现广东与葡语系国家更紧密合作做出积极探索。为此,珠海要打好“澳门牌”,发挥澳门与葡语系国家深厚历史渊源优势,加快搭建与葡语系国家交流合作的平台。借助中葡论坛、中拉部长级会议论坛等国家级平台,整合全省外事资源,与澳门地区充分合作,借鉴以云南省为主体参与的湄公学院(大湄公次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学院)的成功经验,尽快推动成立“中葡学院”。通过培训中国与葡语系各国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等项目活动,夯实民心相通基础,多层次疏通政策沟通渠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及合作。
(二)推动成立“基础设施产业高新技术与服务转移基地”,创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新模式
随着BP、路博润、壳牌、中石油、中海油、三一重工等全球500强企业先后落户,高栏港经济区正加快朝着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基地以及区域性物流中心港目标迈进。此外,珠海市在有轨电车、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珠海应转变主要通过提高低端原材料及加工制造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拉动港口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可依托横琴自贸区政策优势,推动成立基础设施产业高新技术与服务转移基地,建立中国与葡语系国家、拉美国家、南亚和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技术与服务推广平台,推动中国基础设施工程(包括路桥、港口、机场、电站、通信、石油、化工、冶金、水利等)与基础设施机械设备(包括高铁、机床、地铁)和基础设施服务外包企业,通过组成联合体或战略联盟方式组团走出去。这不仅能促进产能合作,加快产业升级,为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可以创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新模式。
(三)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规划建设几个双边、多边合作开发示范区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和“一带一路”上的东盟及其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各国对华忧虑和戒备心理有所上升,加之海上领土争端升温,使其对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有所顾虑,近期难以有大的作为。而中国与巴西、巴基斯坦的合作有较好的政治互信基础,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前景看好,应纳入国家整体战略考量,有望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但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离中国较远,加之语言、文化、商业习惯等差异,民间资本不愿承担风险去率先投资。为此,珠海市已成立中、巴合作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旨在推进中国——巴西跨境电子商务与服务贸易。珠海市与巴基斯坦瓜达尔市就“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瓜达尔港建设签署4项合作协议,旨在港口建设、经贸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下一步,建议珠海市可学习借鉴中新合作、粤港澳合作等做法,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抢先规划建设几个双边、多边合作开发示范区,将其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南亚和拉美市场的重要跳板和中国使用科学技术和文化对外辐射的重要窗口。
(四)推动成立“中拉、南亚港口城市联盟”,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珠海港正在投资建设“川贵广—南亚物流大通道”,旨在实现向西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向北与贵州及中西部区域之间互通互联,向东与沿海各港口城市和自贸区实现对接和错位发展。按照规划,未来该通道向南,经过贵州黔南州南下珠海港出海,全面延伸至南亚地区;向西,经过兰州抵达新疆哈密,再经哈伊瓜(哈密、伊斯兰堡、瓜达尔)国际物流大通道,直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截至目前,珠海市与巴基斯坦瓜达尔、贵州黔南、四川遂宁市政府已签订了友好城市和战略合作协议,珠海港与中国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巴西的维多利亚港也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即将在2016年内实现直航,在横琴合作搭建的“拉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正在调试之中,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拉美综合保税枢纽仓储物流中心”也将于年内开始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议珠海市推动成立“中拉、南亚港口(包括无水陆港)城市联盟”,以便增进互联互通,打造中国——拉美、中国——南亚合作示范区。
(五)依托会展等特色产业,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要做大、做强珠海会展业,进一步提升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国际马戏节的影响力,将其列入珠海“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旅游项目;探索举办珠海国际合唱节、中医药文化节、珠澳国际电影节等活动;加快筹划组建21世纪海上丝路海洋展会中心,筹办“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文化节”,全方位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风情;要争取尽快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行列,拓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渠道;主动与海丝沿线城市和地区开展联系发展旅游,吸引更多的珠海旅客到沿线国家旅游观光;要着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打造平沙文化创意园、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南方影视城等一些规模较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吸引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专业人才,使珠海真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连接南亚、拉美的重要节点城市。
(在课题组调研工作中,得到珠海市港口管理局、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张蕴岭:《大战略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国情国力》2015年第3期。
李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析》,《企业经济》2015年第8期。
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付韶军等:《深圳口岸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亚太经济》2016年第1期。
王泽华等:《GMS合作与桥头堡建设》,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花建:《“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新布局》,《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陆建人、范祚军主编《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报告2014-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