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过程
我的田野调查分三个阶段,调研共计80天。
第一个阶段是2014年7月22日~8月2日。2014年7月22日,我乘坐长途快客从银川出发到西宁,次日,和青海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师生一行四人坐长途大巴从西宁出发,联合互助,进行了前期的田野调查,历时22天。我们停留的第一站是青海黄南州河南县县政府驻地优干宁镇。调查路线是青海河南县(优干宁镇、宁木特镇浪琴村)—泽库县(和日村)—优干宁镇,以及甘肃夏河县(拉卜楞寺)—碌曲县—玛曲县(秀玛定居点、萨合定居点、尼玛镇定居点、扎西定居点)—迭部县—舟曲县,8月2日清晨4: 50从舟曲坐长途客车到兰州,当日又从兰州分别返回各自的出发地——银川和西宁。这次调查,我对藏区的整体风貌有了直观的印象;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实施情况有了初步的实地了解;从河南县三江源办公室获得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工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河南县今后实施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的工作思路”“河南县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基本情况”“关于呈报河南县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思路的报告”等材料;对河南县宁木特镇浪琴村、泽库县和日村这两个生态移民点进行了走访和观察,从和日村村委获得了和日村及和日村石雕公司基本情况等相关材料。河南县、泽库县隶属黄南州,通过比较,最后将泽库县生态移民点和日村确定为进一步调查的重要田野点。
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8月17日~9月1日。2014年8月17日,我和我的两个民族学硕士生(1男1女)乘坐长途快客从银川出发到西宁,第二天坐长途客车从西宁前往青海果洛州、玉树州,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田野调查,历时16天。这次调查,所到之地先后为果洛州玛多县玛查理村生态移民点,以及玉树州称多县县政府驻地称文镇查拉沟生态移民社区和清水河镇生态移民社区,通天河沿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我们从玛多县、称多县三江源办公室等部门获得了有关两县生态移民的文字资料;对这些部门的相关干部进行了访谈;在县、镇政府及村委各级干部的大力协助下,对玛查理村、查拉沟、清水河镇生态移民的生计方式和社会、文化适应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访谈和观察;对于高海拔地区生态移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值得一提的是,从玛多县前往称多县,我们乘坐的长途客车必须经过巴颜喀拉山山口,这一段行驶耗时大约20分钟,海拔4824米左右。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经过的海拔最高的地方,担心高原反应,但最终有惊无险。当天下午5点左右我们到达称多县珍秦镇时下车了,县政府办公室安排了一位名叫更尕才让的师傅接我们,他开着一辆小轿车在十字路口边上等我们。彼时正逢雨雪交加,虽不太大,但还是有点冷飕飕的,下车不一会儿,我们便蜷缩着又上了车,驱车行驶半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终点——称多县城“称文镇”。一路上愉悦的聊叙,得知更尕才让曾经是一个北漂业余歌手,他三十出头,温和帅气,在前行途中他给我们播放了自己演唱的MV,感觉他是个人才,我们一致鼓励他参加“中国好声音”,至今还时而微信联系。
第三个阶段是2015年7月19日~8月29日。2015年7月19日,我和我的两个民族学硕士生(男生)乘坐长途快客从银川出发到西宁,停留一晚,然后依旧坐长途客车从西宁前往此行的第一个田野点——和日村,开始了第三阶段的田野调查,历时42天。这次我先后踏上了黄南州、甘南州、海南州所辖区域,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间对调查路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工作单位有一个必须要参加的暑期培训,所以我曾离开田野点一周余,学生则继续留在和日村做调查。8月7日重返田野,这次我带了两个新成员,一位是我校的民族学硕士生,另一位是我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社会学专业的儿子。于是,从这一天起我们分为两组,先前的两个男生仍在和日村;我带着两位新成员完成了对果洛新村的田野调查。由于果洛新村与和日村相隔24公里左右,根据调查路线和进度,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整。我们赴果洛新村的路线为宁夏银川—甘肃兰州—甘肃夏河县桑科新村—青海同仁县县政府驻地隆务镇—青海泽库县和日村—青海同德县果洛新村。8月17~20日,我们的调查成员5人在和日村会合后,又一起在这个村子里调查了几天。8月21日,我带着其中三人从泽库县和日村前往甘南州玛曲县继续进行田野工作,路过河南县优干宁镇时略作停留,在这里匆匆吃了早餐,之后,为节省时间,我们包了一辆私人小轿车,大约10: 30起程向我们预定的终点进发,中午1: 00多终于到了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玛曲县。离开和日村之后,调研队伍剩下1人在村里又待了1天,做了一些善后工作,之后他便返回起程之地——宁夏银川。到玛曲县县政府驻地尼玛镇之后,我们又做了一周田野调查,基本完成了预期的计划,临近新学期开学,只好从田野返回书斋。这次调查,在我所带成员的协助下,对和日村、果洛新村生态移民的生计方式和社会、文化适应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访谈和观察;对和日村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重点调查;对甘肃省夏河县桑科新村游牧民定居点,以及玛曲县秀玛定居点定居牧民的生计方式、社会文化适应、后续产业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访谈和了解,以此作为了解和透视三江源生态移民整体境况和成效的辅助观测点。此外,对各生态移民点及相关游牧民定居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先前未曾涉猎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和了解。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后续藏族生态移民研究的深入、全面和系统,2016年2月我的课题组成员赴青海黄南州同仁县名为“三江源”的一个生态移民点做田野调查,为期5天。2016年7月下旬,我和课题组成员再次前往同仁县三江源移民新村,以及称多县查拉沟生态移民社区、清水河镇生态移民社区做田野调查,历时25天。同时,课题组另有2人在泽库县和日移民新村做田野调查1个月。
舀水的小尼姑
巴颜喀拉山口的经幡
路上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