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型发展:对川西平原黄村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案例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地质以及气候状况

成都平原处于四川沉降带西侧,故又称为川西平原。位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与龙泉山褶皱带之间,其地质构造系川西平原新华夏构造的一部分,称为成都洼陷,为一继承性的新生代沉降盆地。四川省温江县志编撰委员会:《温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103页。成都平原这个断陷盆地,自第四纪以来持续下降,接受岷江、沱江、石亭江及其支流从上游带来的大量冰水物质与流水冲击物质的充填,后又经过河流的不断堆积与侵蚀。温江位于成都平原沉降的中心位置,从总体来讲,温江地貌简单,均为平原,就成因而论,为侵蚀堆积型。四川省温江县志编撰委员会:《温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105页。温江基本没有山丘,最低海拔高度为511.3米,最高海拔为647.4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平均比降4.1%,为自流引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四川省温江县志编撰委员会:《温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103页。主要河流有岷江干流金马河。另外,江安河、杨柳河及清水河也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穿流过境。总的来讲,温江辖区内土地肥沃,加上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是著名的农耕区。

温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按照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可以将温江视为温和粮经养殖区。县志记载表明,辖区内四季分明。夏、冬季较长,分别为108天和105天,春、秋季短,各为76天。平均气温25摄氏度,无严寒酷暑。每年7月相对较热,1月相对较冷。四川省温江县志编撰委员会:《温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113页。受东亚大气环流调整的影响,南北冷暖气候交替频繁,使得春季回暖较早,但是稳定性不高,易出现“倒春寒”天气,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气候影响,会形成雨量集中、日照丰富、高气温这样适宜作物生长的天气,但也会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性天气。秋季高原低槽活动频繁,降温快且多绵雨,不利于中稻收割和晚稻抽穗扬花。虽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但四川盆地周围的天然屏障保证了冬季多温暖气候、少霜雪的特征。这虽然有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但是为各类害虫在来年春季的快速繁殖提供了便利。另外,冬季多干旱,易发生冬干春旱,影响油菜、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播种。四川省温江县志编撰委员会:《温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113~114页。不过凭借都江堰自流灌溉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温江地区很少受干旱的影响。全年无霜期长达282天,适宜作物生长。年平均风速1.2米/秒。雨水充沛,平均年降雨量达966.1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四季分配也不均匀。年度平均相对湿度为84%,冬干夏湿的气候特征较为明显。冰雹、雷雨、风雪等恶劣天气较少。日照时数少,不足可照时数的三分之一,属全国日照低质区。不过夏季日照丰富,加上雨水多,有利于大春作物生长。四川省温江县志编撰委员会:《温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113页。这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温江一年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作物种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