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报告

B.1 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势分析与展望

王晓娟王晓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投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要: 2016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已经进入起步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进入加速起步阶段,各类建设项目和交流合作全面开花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初步的实质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政策交流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国际设施联通取得实质性进展;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大;跨境贸易不断取得突破,丝路旅游持续升温。未来,随着沿线国家和省区各类项目与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再上新的台阶。一是互信合作的政策沟通机制加速形成;二是设施联通水平将大大增强;三是中国标准“走出去”道路正在深化;四是丝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五是民心相通助推中国思想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五通 沿线区域“一带一路”

一 “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速向西开放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前沿阵地,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扩大向欧亚内陆以及欧洲开放的重要战略。经过三年的建设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等“五通”方面开展了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一批重点项目逐步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续和深入推进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力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和突破性的成绩,当然,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沿线国家、区域和各省区齐心合力、共同推进。2016年以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部署的全面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步伐也明显加速,沿线国家和省区建设进入了务实合作新阶段。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经济走廊建设雏形初显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合作区域,得益于独特的地缘文化、历史传统优势,经过3年的建设,率先取得一系列早期收获,示范作用初显。在国家层面战略顺利对接的背景下,我国在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承建的多个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天然气管道等项目先后完工。与中亚国家本币互换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中亚国家提供优惠贷款的数额日益增多。丝路基金支持中哈产能合作及相关领域项目投资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开始发力。近一年,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段的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以连云港、徐州两市为核心区域和以淮安、盐城、宿迁为紧密联系区域,开始打造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意见,提出了在互联互通、新型工业化、对内对外开放、苏北地区联动发展等方面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并进入深入落实层面。其他沿线区域也积极参与其中,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2016年是中巴建交65周年,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该项目建设在中巴双方高度重视下进展顺利。中巴已在能源加工、公路、铁路、园区、学校、医院、人才培训交流等方面迈出了实际步伐。目前,卡西姆燃煤电站、塔尔电站、胡布燃煤电站、萨希瓦尔电站和其他水电项目进展顺利。这些能源项目的完成将为中巴经济走廊后续工业区提供电力,并解决巴基斯坦目前的电力短缺问题。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省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1.陕西发挥产业优势,深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陕西在《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政策的指引下,2015年各项计划顺利开展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工作建设有序,在物流班列、旅游、空中交通、人文交往等方面都开了好头,起到示范作用。2016年6月,陕西发布了《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行动计划》,提出将从构建交通商贸物流中心、构建国际产能合作中心、构建科技教育中心、构建旅游金融等中心、强化国家生态安全新屏障、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等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新疆进一步深化改革,五大中心建设成效初显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与欧亚国家相融的独特区位优势。近一年来,在国际国内经济压力较大的背景之下,开拓创新、推进了全方位改革,核心区各项建设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五大中心”建设推进有力、效果显著。乌鲁木齐的交通枢纽作用更加突出,规划建设的高铁新客站已经全面竣工,并开始投入使用。新疆以建设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中心、外汇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和大宗特色资源产品期货市场为有力抓手,多渠道加强新疆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在民心相通方面,新疆积极打造科教文化中心,通过整合区域内科研院所等机构,鼓励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开发工作。

3.深入实施“13685”战略,努力打造国际经贸文化走廊

甘肃在《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施方案》政策的指导下,深入实施“13685”战略,努力打造国际经贸文化走廊。《实施方案》还配套了《甘肃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2016年度工作要点》《甘肃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清单》等5个附件。《项目清单》明确了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五大类214个重点项目以及建设内容、建设年限和牵头单位。近一年来,各类项目正在逐步开展和推进,区域发展显示动力强劲。

4.宁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引领走向开放前沿

宁夏积极策划和出台了《宁夏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方案,以此为契机积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和建设“开放宁夏”战略。三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宁夏已深深植根,蓄势待发。银川市作为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优势越发凸显,中卫市沙漠旅游的吸引力不断加大,吴忠市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产业优势正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其中,穆民新村的旅游产业日趋成熟,黄河旅游已成系列。

5.青海发挥生态优势,构建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

近一年来,围绕《青海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政策,青海继续深入推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加强绿色生态合作,充分发挥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通道优势、生态优势、能源资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对外合作交流,完善绿色发展保障,并通过绿色发展推动跨越发展,在对内、对外开放并举的格局中,青海正在成为连接西北、西南地区的枢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战略支点,并不断开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局面。

(三)西南各省区积极融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国家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南各省区也依托其区位优势条件,加速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队伍之列。重庆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连接点位置之上,而两江新区作为带动重庆经济发展重要的区域,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正在积极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内陆的开放高地。从2011年开通到2015年底,渝新欧共开行490次班列,班列数在中欧班列中占比高达45%,运输41698箱货物,无论是班列数量还是运输货物量均居中欧班列首位。四川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明确了融入“一带一路”目标,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并最终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带动整个西部区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式发展的战略格局。依托成都经济、产业、交通、园区平台等综合优势,四川积极推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产业和项目合作。西南地区的广西和云南也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下,及时地发布和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自身的定位以及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合作重点。另外,围绕“一带一路”大战略,中东部省区依托中亚欧国际班列,以及各类产业园区和经贸平台,也积极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之中,推动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向西开放的步伐。

二 政策沟通进展情况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政府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正在形成

政策沟通位列“五通”之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治基础与“催化剂”。自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全面部署以来,政策沟通已初见成效。以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密集出访沿线国家为主的政策沟通不断得到强化和深化。近一年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中亚、东欧等国,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战略,推进各领域的务实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6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逐渐从战略蓝图步入务实合作的轨道。目前,“一带一路”已经实现与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蒙古等多国对接。其中,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中俄在签署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同时签订协议来保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此外,还实现与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以及蒙古的草原之路战略等的对接。

(二)国内省区间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联动加强

国内各区域在深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纷纷寻求新的发展动力,省区间的合作空间不断被扩大,借力政策、设施、经贸、金融、民心“五通”的开展,合作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共同推进我国向西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合作联盟成立。江苏、河南、陕西、新疆东中部和西北等8个省区在连云港共同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合作意见》,两年一度的欧亚经济论坛于2015年10月在西安召开,来自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政要、企业家、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相聚古都,以“创新合作模式,共享丝路繁荣”为主题,共议“一带一路”建设创新模式及区域合作发展。本届论坛达成了多项合作倡议,形成了众多经贸成果,初步统计展会交易额近50亿元。西北五省区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在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健全消费维权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为进一步发挥其职能作用并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家工商总局拟出台《关于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支持西部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与各省区市工商、市场监管机关一道,积极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应用型研究,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天津、河北、山西等10个省区市共同提出了建设发展“新丝路”的《天津倡议》,倡议共同推进金融创新与发展,搭建开放型经济合作平台,加强融资对接交流建设,推进人才平台建设,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 设施联通进展情况

(一)国际设施联通取得实质进展

依托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三大经济走廊建设的实质性推进,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设施联通取得阶段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果丰硕。中国在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承建的多个公路、铁路、桥梁、隧道项目先后完工。如由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安格连—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全长19.2公里,为“中亚第一长隧道”。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已现雏形,中国与中亚国家继续加大政策协调力度,简化过境和通关手续,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方式。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连云港共同建立的物流合作基地已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重要平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建成三条线路,正准备建设第四条线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建成A、B、C线,连接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正在建设的D线以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为气源,首次途经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条线路一起将形成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可谓硕果累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已签署产能合作政府间协议,确定了包括52个项目的早期收获项目清单。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在电力、能源等方面也展开广泛合作。

(二)通往中亚和欧洲的国际班列持续增长

近一年多来,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根据我国铁路部门货运数据显示,中亚欧班列运行线路已经达到62条。货物快捷运输网络正在形成,以时速120公里为主的各类货物快速班列开行总数在不断攀升。2016年4月,乌鲁木齐召开全国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联盟会议,“一带一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联盟就此成立。2016年6月,“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启用,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苏州、东莞、义乌成为中欧班列统一品牌的8个始发地。专列从欧洲返回时,运送的货物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主要为服装、红酒、橄榄油、仪器等。另外,在西行班列中,作为对接“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新疆西行班列成绩较为突出,截至2016年3月底,新疆西行国际货运班列已经累计开行150列。每周稳定开行1~2列。主要运输的货物是建筑材料、机械装备件、轻工产品等。西行国际货运班列的通行,稳定地降低了出口企业综合运输成本,大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通关效率,极大地通畅了新疆至中亚五国铁路大通道。

(三)空中丝绸之路网络正在密集形成

2015年以来,陕西航空运输业持续发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客运量增速继续保持了在西部,甚至全国的领先水平。2016年,西安相继开通了西安至暹粒(柬埔寨)航线、西安至阿拉木图航线、西安直飞旧金山航线等国际航线。另外,在货运方面,西安至广州白云机场货运航线开通,这是开通的首条始发货运航线,从而为省内三星、美光、中兴等重点外向型企业打开了西北地区航空货运的国际通道。近一年来,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空港新城为核心,通过发展航空物流、飞机维修、高端服务等临空产业,陕西的“空中丝路”枢纽雏形正在逐步显现。位于空港新城的“陕西国际航空物流港”将立足西北、连接全国、辐射欧亚、联通世界,建设西部地区集客货并举、陆空联运、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立体航空物流港。未来,陕西国际航空物流港将以航空物流为突破,围绕“3个连通、2个发展、5个支撑”,通过搭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境电商平台和向西(中西亚)及向东(广州、新加坡)发展战略,实现国际连通、全国连通及区域连通的目标。2016年,新疆进一步优化空域方案,加强了欧洲、中东、中亚等国家经新疆至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的航路航线网络衔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也加速投资扩建三期工程,现已开通了银川到泰国曼谷、银川到韩国首尔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

(四)网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助推跨境贸易

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的综合平台,“洋货码头”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开展进出口货物交易、通关、物流配送、支付结算贸易等一系列工作,打造了一条“网上丝绸之路”。自2014年3月,西安获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后,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便成功开展一般出口“首单”试单业务。同年10月,西安跨境电商平台暨“洋货码头”正式上线并实现了常态化运营。“洋货码头”的现场作业区域包括: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海关国检通关查验区)、邮政国际互换点、物流快递收货区、仓储区、包装流水线等功能区域。“洋货码头”的出口货物主要以衣服、鞋帽、玩具、日用品为主,出口国家主要为美国、英国、俄罗斯等;进口货物主要以奶粉、纸尿布、保健用品、休闲食品为主,进口国家主要为日本、英国、荷兰、德国等。吸引了五洲丝路、西游列国等跨境电商企业,DHL、EMS等物流企业及中行、建行、支付宝等支付结算企业入驻并参与试点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陕西本土传统商贸企业[如陕文投(曼蒂广场)、华南城]在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线下实体店展示与在跨境平台完成的线上交易实现联动,结合西安综合保税区的仓储监管功能,实现“前店后库”模式,真正实现向跨境电商O2O模式的转型。2016年6月,新疆奎屯保税物流中心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新疆亚欧国际物资交易中心签订从中亚进口棉纱的协议,这标志着中亚大宗物资商品首次在新疆落地。2016年初,甘肃积极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打造向西开放的“网上丝绸之路”。甘肃将依托甘肃外经贸服务网络平台与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开展电子商务,建立甘肃省向西开放项目及贸易数据库,积极利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为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支撑保障,还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其中,甘肃提出逐步将旅游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

四 贸易畅通进展情况

(一)我国与欧亚贸易投资合作成果丰硕

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影响,2015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进出口贸易额788.5亿美元,同比下降28.5%。其中,中国向联盟国家出口437.7亿美元,同比下降29.5%;自联盟国家进口350.7亿美元,同比下降27.1%。中国在联盟与第三国进出口贸易额中的占比为13.6%,但仍然是联盟最大贸易伙伴国。数据显示,2015年,“一带一路”上的40多个国家得到了我国的直接对外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投资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5个欧亚国家中,我国共建设了2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俄罗斯18个,格鲁吉亚2个,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各1个。上述合作区建设企业累计投资14.2亿美元;入区企业219家,累计投资23.5亿美元;合作区累计总产值46.3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5.2亿美元,创造1.2万个就业机会。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合作保持了良好的态势。2015年哈中双边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两国还设立了规模约200亿美元的中哈合作基金以推动双边合作进一步发展。

(二)经贸平台促进贸易合作的作用凸显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3年的建设和推进,以博览会、洽谈会、论坛和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平台已经进入常态化发展模式,其促进贸易合作的作用越发凸显。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于5月13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与丝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使展会愈发国际化、市场化,陕西欲将本届西洽会打造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和新范式。在此次西洽会上,陕西和哈萨克斯坦在能源科技、农业和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进行了项目对接,还与韩国签署了总额超过32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德国巴德爱市也来推介他们的项目。此外,陕西—非洲产业发展基金也将成立。新疆“中国-亚欧博览会”已经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在2016年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丝路经济带各方合作的领域更宽、层次更深,在新闻、检疫、科技、金融、教育、扶贫、工商、妇女、交通、旅游、经贸、法律服务、物流、农业、文化、影视等16项大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累计签约金额达180亿美元。

(三)产业合作不断增强

近一年多来,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产业投资合作不断加强,特别是与中亚国家的产业合作取得较大进展。中哈产能合作达成40多个项目,涉及钢铁、冶金、化工、水泥、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合作重点领域一是工业与投资,二是农业。中塔建有“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塔吉克斯坦通过引进中国的资金与技术发展现代农业,也有力地促进了本国农业发展。另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今,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2亿美元,进出口产品种类不断增多,结构逐步优化。截至目前,陕西与哈萨克斯坦的产业合作不断扩展,已经在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新能源和旅游等八大领域取得了产业合作机会和空间,已开展或预期开展合作的项目达到30多个,较过去实现重大突破。2016年,陕西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启动推进了半导体国际合作产业园、中俄丝路创新园、陕港融资租赁国际合作园等首批13个国际合作产业园挂牌建设,持续提升开发区国际化合作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新疆兵团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从以往承担国家援外任务为主,向与央企合作、以工程承包方式进行农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2016年3月,新疆兵团编制完成《兵团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施方案》,提出将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着力打造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食品出口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农机装备出口制造基地、金属制品出口加工基地、化工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能源资源进口加工和储备基地八大进出口产业基地。

五 资金融通进展情况

(一)人民币跨境贸易业务成效显著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不断攀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两次与俄国央行本币互换的资金累计达到100亿卢布。另外,我国还与欧亚7国签署了总金额为2107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新疆作为我国第二批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依托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人民币跨境贸易业务不断增长,作为全国首个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正逐步显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雏形。据统计,经过6年的发展,新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到境外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量已经突破了2000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了41倍。为了帮助中小微出口企业和农户将农副特色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近期首创“跨境人民币+精准扶贫”模式,打造“丝路通”陕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平台,搭建了一条便捷的“网上丝绸之路”。在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的推动下,甘肃跨境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累计结算量突破900亿元大关,达到908.86亿元。宁夏对阿金融合作带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大幅攀升,2015年1月至12月,全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共有202家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业务涉及46个国家和地区。

(二)丝路基金助力丝路经济带项目投资

2015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投资平台不断增多,除了丝路基金外,我国还积极推动组建了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和中哈产能合作基金等各类基金。据统计,2015年,丝路基金先后投资了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建设水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并购了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公司,参与了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一体化项目。中国与中亚国家本币互换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为中亚国家提供优惠贷款的数额日益增多。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中亚地区有4个国家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丝路基金发起设立了中哈产能合作专项基金,基金规模为20亿美元,用于投资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设施建设以及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共建项目。北京银行主导成立了陕西北银丝路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通过PPP、并购重组、产业投资等模式,重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教育等领域的项目。为了更好地支持甘肃“6873”交通突破行动,保障甘肃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开展,甘肃发起设立了甘肃丝绸之路交通发展基金,总资金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由甘肃丝绸之路交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来管理和推动该建设工作。

六 民心相通进展情况

(一)人文合作交流继续深化

人文交流是互利互信、务实合作的前提和基石,是建设好、发展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续动力。近一年多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人文合作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根植。中国和俄罗斯友好交流增多,2016年成为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和媒体交流年,以“二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中俄两国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还举办了2016丝绸之路拉力赛。另外,还将于2016年12月在哈尔滨举办中俄首届冬季青少年运动会。在与中亚国家交流方面,中国电影周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成功举办,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肯定。中国爱乐乐团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也实现了成功巡演。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的以各类国际艺术节、文化博览会、展览会为平台的人文交流活动也如火如荼。陕西还与西北五省签署了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并申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另外,以展现茶文化的首部中国丝绸之路电影《米兰之恋》开机,“丝路起点,文化体验——2016年西安 ‘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人文交流夏令营”开营仪式在西安举行。由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陕西省文物局和哈文化体育部共同主办的“丝路之都——陕西省文物精华图片展”在哈国家博物馆四层1号展厅隆重开幕。同时,陕西丝绸之路收藏品交易中心建立,该交易中心可实现像交易股票一样交易邮票、钱币、纪念卡以及陶瓷、紫砂、丝绸、玉石、艺术衍生品、收藏类茶、收藏类酒等收藏品。新疆也举办了《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新疆》影像展,为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研究者提供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使丝绸之路上的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发扬和传承。第25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暨“首届丝绸之路吐鲁番国际宝玉奇石博览会”也在新疆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召开,促进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繁荣了敦煌文化的学术研究。2016首届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在青海召开。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持续升温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近年来,沿线区域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和升温。在跨境旅游方面,西北各省区除了开通面向中亚和欧亚的航线外,2016年6月21日,新疆自驾车旅游联盟承办的“穿越天山廊道,探秘世界遗产”中哈吉跨境自驾首发团从乌鲁木齐正式启程。首发团经过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通关进入哈萨克斯坦,踏上异国的旅程。丝绸之路西北省区旅游业也迎来了可喜的成绩。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98亿元。2016年1~5月,新疆参团旅游人数共计238011人,同比增长97%,全疆各地旅游市场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甘肃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的新亮点。“十三五”以来,甘肃强力推出寻根访祖游、大漠自驾游、民族风情游、中医养生游、会展商务游、问道礼佛游、户外健身游、乡村田园游、低空飞行游、红色励志游、冬春冰雪游、高原避暑游、研学科普游、养老度假游和摄影采风游共15大特色旅游产品。兰州市以“美丽兰州——2016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年”主题活动为契机,通过大力打造品牌节会,撬开了文化旅游业的卖点,1~5月,实现旅游收入达147.54亿元,同比增长27.52%。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品牌效应和三大区域旅游板块集群联动发展的有力支撑下,甘肃旅游业发展呈逆势上扬、量增质优的良好态势。2015年甘肃旅游综合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25%。2016年1~5月,甘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2亿元,同比增长23.4%。旅游业已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科教合作稳步推进

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与中国的科教合作,特别是与西北五省区的科教合作继续稳步推进。在教育合作方面,2016年,渭南师范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中俄教师教育国际协同创新中心”,旨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师资,服务国家战略实施。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越来越紧密,来华留学的中亚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西安得益于其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成为外国留学生的首选地和重要落脚地。西北大学中亚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和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在2014年揭牌后,近两年来,已经吸引了众多的留学生,教育合作得到很大的强化。在科技合作方面,依托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我国已与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等16家国立科研机构建立了中亚生态与环境科技合作联盟,建成了中亚生态环境、地质矿产数据库,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信息支撑,已在中亚国家应用并推广。新疆于2016年9月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科学节,结合新疆独特的地缘优势,打造面向中亚、西亚等国家传播科普知识、开展科技活动、组织科技交流、推广科技成果的区域型国家级平台,助推新疆“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建设,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七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展望

(一)互信合作的政策沟通机制加速形成

2016年,频繁的政治活动、完备的合作机制、稳定的政治环境保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未来,全方位的政策沟通体系将逐步搭建到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面广、领域众多,需要集多方智慧,但目前沿线国家政策沟通总体还处于“潜力型”阶段,且主要以高层领导正式访问为主,多层次的政策沟通机制仍然没有完全形成。后期的政策沟通将在国家高层领导的对话和对接背景下,形成自上而下的进一步深入沟通和交流,包括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的进一步沟通等,逐步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契合点。未来,拓展政策沟通的领域,既会涉及一国的对外政策,也会涉及其国内政策,还要兼及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宏观政策与某些具体政策。在沟通方式上也将灵活安排,沟通形式包括定期机制、内部交流会、特事特办、论坛等。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沟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政策协调和民意基础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扩大。

(二)设施联通水平将大大增强

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设施联通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先导性角色,但由于沿线部分国家基础建设资金不足,港口、公路、铁路、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等配套设施普遍欠发达,设施联通水平还相对较低,设施联通建设项目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和投资空间。资金问题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施联通的最大瓶颈,解决此瓶颈问题需要调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界的积极性和力量,共同参与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以设施联通为基础的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设施联通的步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施一体化的新格局将加快形成。另外,通过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拓宽相互投资领域,引导丝路基金、各国主权基金、商业性股份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设施的深度互联互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以设施联通为突破口,建设起一条超越地缘政治和文明隔阂的互利共赢之路,更大程度地惠及沿线国家和人民。

(三)中国标准走出去道路正在深化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为主的重大项目合作的不断推动和深入下,“硬建设”发展的同时,必然促进“软联通”的逐步实现。未来,我国将会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成为推动中国标准、中国经验和中国思想文化走出去的典范,并以此助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全面升级,为世界提供更多带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我国开始注重和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标准化互利合作,以标准的互认和共同制定来促进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和资金通,支撑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的实现。我国的优势产业,诸如高铁、电力、核能、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也积极利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提升走出去的层次和水平,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以高质量、高规格的中国标准来塑造中国企业和品牌的优势、声誉和形象。这是推动中国走出去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随着中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增加及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大量成熟的优质产能,比如钢铁、水泥、玻璃、橡胶、电力、矿石、纺织等,会逐步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转移,随着沿线国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融资政策,积极参与这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浪潮,势必会大大推动其自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将有助于拓展我国与中亚国家乃至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形成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陆地与海路齐头并进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是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应有之举。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陕西和新疆拟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持续升温,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思路将愈加明晰。新疆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分别依托乌鲁木齐、喀什和霍尔果斯三座城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域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丝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的陕西,将着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其中以浐灞、西咸、高新以及曲江为主力的“两区两园”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而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吸引了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集聚,其中长安银行就积极参与其中,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力陕西以及沿线地方经济发展。陕西将以金融改革和创新为抓手和动力,统筹浐灞、西咸、高新、曲江4个金融聚集区的建设工作,着力建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五)民心相通助推中国思想文化“走出去”

民心相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助推器。目前,我国的海外影响力还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上,在合作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工作必将开始注重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汉字、传统艺术、中国美食、茶文化,以及日益具有活力的现代文化。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文化、人文、旅游、教育和科技的不断加深,中国文化正在逐步走出国门,同时中国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外人士来华交流、考察和学习,都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更为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民心相通工作将从两个方面强化中国思想和文化走出去。一方面,依靠沿线国家城市间人文交流,从软性外交中获得持续不断的政治动力,消除硬实力的顾虑。同时,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对华友好力量,加强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另一方面,以旅游业作为促进民心相通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抓手,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必将促进沿线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量交融,并以此推动中国思想和文化走出去,对进一步强化双方的经贸合作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