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的必要性探析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并存,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作为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合法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改变,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克服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心理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不仅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各国都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爱国主义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爱国 价值观 必要性
爱国,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人们一直把它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在职业道德上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第一次用“24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科学概括,而且将“爱国”作为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至此,“爱国”实现了从职业道德到核心价值观的飞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这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来临,有的人认为是“古已有之的趋势”,有的人认为始于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有人认为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扩张。无论这场争论如何收场,几乎没有争议的是,经济全球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改变世界,并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经济全球化是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商品流通,特别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包括资本、资源、金融、生产、贸易、服务的全球化。以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化流动和配置为目标的市场经济,突破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超越了既有的民族和国家的界限,造成了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及其普及与广泛应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与新科技革命、知识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密切相关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正在“缩小”或被“压缩”,地球变成了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小村落。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无法抗拒的事实。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西方理论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口保护环境和维护全人类利益,进而否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极力反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爱国价值观教育。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著的《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指出:“许多高科技社会的人们很难理解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动机。他们狂热的爱国主义激情令人费解。形成对照的是,民族主义者也无法理解有些国家怎么竟然允许其他国家侵犯其神圣的独立。然而,第三次浪潮推动的商业和金融的‘全球化’,经常穿透新民族主义者视为无上神圣的国家‘主权’。”“当经济落后地区的诗人和知识分子还在创造国歌的时候,第三次浪潮的诗人和知识分子已经在讴歌‘无国界世界’和‘星球意识’的理念了。”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就好像樟脑丸从固态直接挥发一样,我料想在全球性的电脑国度掌握了政治领空之前,民族国家根本不需要经过一场混战,就已经消失无踪。毋庸置疑,国家的角色将会有戏剧性的转变,未来将越来越没有国家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告诉我们,这种超国家主义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爱国主义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它并没有动摇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在某些领域和方面爱国主义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这说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有其必要性。
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并存,国家不仅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而且是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合法代表者,只要国家继续存在,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复杂的世界历史进程,的确打破了传统社会长期存在的国家、民族之间相对封闭、彼此隔绝的格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断加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上其他国家,当今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一些全球主义者所鼓吹的“无国界世界”“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时了”。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人类的共同利益增加,使人类日益结成一个共同体,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利益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不仅是利益的共同体,而且是承受灾难的共同体。比如,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艾滋病全球蔓延,核战争是交战双方同归于尽的战争,其后果是人类空前绝后的劫难。全球信息网络是人类生存的新空间,为了维持这一空间的秩序,需要人类共同制定行动规则,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转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只有网络正常运转,人类这个共同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利益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民族国家没有消亡,而且每个国家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任何一个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个人和组织都有自己的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既有相互依赖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有界限分明的政治价值主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人类共同利益的增加不但没有否认国家利益的存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反而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因此“全球化也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过程,它既是强势国家扩展其利益、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同样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努力争取自身利益、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激烈竞争过程”。正如周平教授所言:“全球化是一股巨大、深厚且广泛的力量。20世纪中后期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对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体系以及世界格局和区域形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作为人类群体的民族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改变,不仅生成了新的民族类型,使族类群体趋向于多样化,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国家的民族构成和族际关系,导致族际关系的复杂化。全球化过程带来的这些变化,有的已经成为现实并日渐凸显,而有的正处于量变阶段,有的还只能偶见其端倪。今天,仍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有效的治理形式。”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作为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合法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并没有发生改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作为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既保护着一国的整体利益,也保护着每一个公民的利益。
由此可见,爱国并没有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显得多余,反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大力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就是题中之义。
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而且是维系中华民族生成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爱国”这个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鼓舞和感召下,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且在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培育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并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依然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成员,激发民族斗志,指引和推动民族前进的动力与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执着追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一项充满艰辛的伟大事业。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艰难征程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不但是13亿中国人必须共同遵循的重要道德准则、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更是鼓舞和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克服艰难险阻的一面光辉旗帜。只有大力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使全体中国人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才能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形成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由此可以看出,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需要
国家安全历来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主题,从古代的“精忠报国”、近代的“救亡图存”到当代的“振兴中华”,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不仅体现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完整等方面,而且体现在国家的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科技安全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中,以前依靠武力无法获得的一些利益,现在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因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围绕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科技利益和生态利益展开的形形色色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战争,其残酷性绝不亚于世界大战。“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传统的军事对抗、武装入侵的方法继续有效,各国还使用各种合法的、正当的方式和手段,诸如国际规范、国家间达成的正式协议或条约、积极有效的外交谈判等来谋取自己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不仅包括意识形态的对抗,而且包括文化因素的渗透,当今世界各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没有一个不把本民族文化的尊严和地位视为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本民族文化。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它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过程。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确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带来的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经济全球化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必然存在一种不公平的交往方式。广大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是被迫卷入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被迫卷入全球市场。尽管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世界生产与贸易等活动中获利,但受益很少。
因此,“处于全球化之中的人要懂得:全球化并非为全人类带来福音的普照之光,它不是必然趋善的,不能够自行成为人类的共同好事。对于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人来说,它可能意味着经济利益被剥夺、民族独特文化被解构”。我国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传统安全还是非传统安全都面临严峻挑战。在政治安全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名义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断进行攻击,运用各种手段妖魔化中国,在国际上恶化中国形象。比如,西方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政府长期实行专制集权统治,任意践踏和扭曲人权,忽视和破坏世界知识产权法,诬蔑中国是世界上软件、激光视盘和唱盘的盗版中心,是偷窃世界知识产权的“海盗”和威胁全球经济的“奸商”,是世界环境污染和疾病流传的最大源头等。在妖魔化中国的同时,大肆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企图动摇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达到“和平演变”的政治目的。在经济安全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日益增大。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西方国家以网络信息、影视作品、商品品牌等为载体进行文化输出,对我国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如:美国通过强大的传媒(网络、好莱坞大片、卫星电视、出版物等)大肆输出包括西方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文化产品,企图让我国人民肯定、认同直至接受美国精神,而同时怀疑、动摇甚至丢弃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甚至意识形态。“《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目前,美国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对整个世界互联网的控制权、核心技术的垄断权、资源的分配权、网络空间行为管理的话语权和数据的掌控权等。美国长期对全球互联网进行系统化的暗中监视,‘棱镜门’事件再一次敲响了我国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的警钟。它只是揭开了信息网络安全的冰山之一角,而在美国庞大的‘棱镜’‘主干道’‘码头’‘核子’‘巧言’等计划背后,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事实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政治文化上的挑战,而且要面临经济生态方面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竭尽全力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和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先发优势,传播新自由主义的经济观,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试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把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纳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发展的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坚定地捍卫本国、本民族的利益,更需要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
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军事等方方面面利益的争夺仍然是当今国际斗争的重点与焦点,当今时代,国家与国家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当代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各经济大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那些对人类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尖技术无疑被各国视为维护其国家利益的极重要的资本;当前各国纷纷把加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列为国家保护的利益。”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真正为国家服务与高校爱国价值观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高校采取切实措施按照党中央有关要求高质量地开展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是为国家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栋梁之材,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华罗庚等一批爱国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仍然需要无数像钱学森、华罗庚这样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爱国主义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日益重要的精神资源,而民族凝聚力又越来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爱国主义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不可或缺的现实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中华民族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重要保障就是自始至终高扬爱国主义的大旗,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激发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建我中华、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爱国,仍然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心齐,泰山移”,只要13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
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自身的独立、主权和国家利益,都在大力弘扬爱国价值观。比如俄罗斯面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国情感不断降低的社会现实,2000年普京上台后提出了“俄罗斯新思想”,其核心要素被概括为:爱国主义、强国观念、国家意识和社会团结。2012年普京重新执政以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提出的“俄罗斯新思想”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大力倡导“新型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面旗帜被重新摆到了俄罗斯国家教育的核心位置,一系列符合俄罗斯本国实际的爱国价值观教育新举措付诸实践。普京认为,“我们需要共同找到某个能团结整个多民族的俄罗斯的因素。除了爱国主义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做到”。墨西哥非常重视国旗、国歌和重要纪念日在爱国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墨西哥政府把每年的9月定为国旗月,政府要求所有国人在走亲访友时都要以国旗为礼品互相赠送,要求全国所有学校每个班级的教室里都挂有国旗。墨西哥人不仅国旗意识强,而且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听到国歌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肃立随曲而歌。为了纪念在卫国战争中为保卫国旗而牺牲的六位小英雄,墨西哥政府在查普尔特克山下建了一座祖国纪念碑,每年9月小英雄牺牲的这一天,都会组织学生到纪念碑前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保加利亚为了加强爱国价值观教育,中小学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对祖国有重大贡献的名人的名字来命名,这样可以使青少年一跨进校门就想到那些伟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泰国政府很重视民族传统和爱国价值观教育。政府规定,每名大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必须修泰国民族文化课程,使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突尼斯重视利用文物古迹进行爱国价值观教育,为了使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下来,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雇用能工巧匠进行精细修缮,并制定了保护文物古迹的法律。同时,印制了大量关于文物古迹的宣传册免费发给群众。葡萄牙把爱国价值观教育贯串于各种教育活动过程中,在中小学课本中突出了葡萄牙的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和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内容。韩国把爱国价值观教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所开的汽车基本上是国产的,民众以乘坐国产汽车为荣。白俄罗斯高度重视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以“卫国战争”为主题的爱国价值观教育。白俄罗斯在卫国战争纪念日到来前夕,都会组织相关纪念活动,弘扬爱国价值观。在白俄罗斯的一些学校,每一个学年初或期末一般都会举办老战士与青年学生的见面会,邀请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讲述卫国战争史,宣传白俄罗斯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历史功绩,以培育青年学生的爱国价值观。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口口声声批评和指责发展中国家的爱国主义为“民族主义”,但是他们同样十分重视爱国价值观教育。比如美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爱国价值观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价值观教育。以国旗和国歌为例,在美国每逢节日、庆典、集会,家家户户,甚至在汽车上都悬挂美国国旗。在美国国庆庆典上,人人都背诵誓词。在国旗纪念日里,人人都背诵忠于国旗的誓言。这些节日、庆典并不只是热闹一番,它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激发公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美国的价值观。“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确给美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给美国强化爱国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契机。“9·11”过后那段时间,你的车开出去,不悬挂美国国旗,人家要敲打你的车窗,让你赶快挂上美国国旗。美国在海外作战阵亡的官兵,凡是能够找到遗体的,政府都要用军机隆重运回国内安葬,并把他们的名字刻在大理石或纪念碑上。美国政府对“9·11”遇难者的营救、遗体挖掘、悼念、纪念活动以及对海外作战阵亡官兵的礼遇,对美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心灵效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他们由此深切感受到为国努力奋斗,即使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因为政府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从小布什到奥巴马,尽管在方针政策方面有所不同,但在爱国价值观教育方面一脉相承。小布什以爱国为名,发动了一场又一场反恐战争。奥巴马充满激情的变革演讲中自始至终贯串着一根爱国主义红线。他说爱国思想必须永驻心中,根植于文化之中,培育于孩子的幼小心灵之中。法国爱国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用博物馆来进行。他们对名目繁多的历史文化十分珍惜。巴黎历来就被誉为“世界艺术博物馆之都”,卢浮宫博物馆、罗丹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等都是世界艺术的殿堂。在法国,即使是偏僻的小镇,也有自己的特色博物馆。凡是为法国做出过贡献的人的遗迹均加以保护,以供后人瞻仰。法国总统奥朗德在2012年11月13日就职半年的新闻发布会中指出:“爱国主义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它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任何关系。重新点燃自豪之炬是我的责任,前提是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尊重各类意见与信仰,不以出身和住居地区而歧视。”意大利非常重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价值观教育。意大利政府把但丁作为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大力宣传和颂扬,他的著作《神曲》被定为各类中等学校学生的必读书。德国爱国价值观教育注重普及宪法,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认真学习德国的宪法《基本法》,还要研读德国各个时期的宪法,了解宪法发展的历程,加深对当今宪法的理解。此外,还组织各种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邀请专家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激发学生了解民族历史的兴趣。德国教材把爱国价值观教育融入反法西斯主义之中,正确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和反省德国的过去,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中国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当然也要大力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爱国价值观,并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爱国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