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饮食用药调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病因、症状和用药

一、中医对脂溢性脱发的认识

脂溢性脱发属于中医学“蛀发癣”或“虫蛀脱发”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初期往往以血热风燥为主,病久不愈,则可出现血热风燥之症。此外,脾胃虚热、循经上壅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辨证为以下两种类型。

1.血热风燥

辨证 平素血热之体,复感风邪,郁久转而化燥,进而耗血伤阴,阴血不能上潮巅顶荣养毛发,毛根干涸,故发焦脱落。

表现 病多初起,毛枯燥黄,头皮多白屑,舌红,脉数。

治则 清热凉血、润燥止痒。

2.湿热内蕴

辨证 患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及酒类等导致湿热内生或地处潮湿,外受湿邪,湿邪郁而化热,湿热上蒸巅顶,侵及发根,气血运行不畅,致毛发失养而脱落。

表现 湿热外溢则头发油腻。头发潮湿,状如擦油或水浸,甚则数根头发彼此粘在一起;鳞屑油腻呈橘黄色,难涤除,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濡数。

治则 清热利湿,去脂护发。

二、发病原因

导致脂溢性脱发最直接的关键原因在于脂溢性皮炎,皮肤中有些成分如油酸、亚油酸、角鲨烯等过量时对毛囊有毒性作用,导致毛发中毒、枯萎、脱落。实验表明,将含有这些成分的油脂涂到动物皮毛上就会引起皮毛的大量脱落。脂溢性脱发与脂溢性皮炎有直接关联的证据之一是,人体皮脂分泌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皮脂分泌越多。故在夏秋高温季节脂溢性脱发就特别严重,在冬春季症状会轻一点。

另外,脂溢性脱发与头发结构、遗传、年龄、环境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三、临床表现

患者以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居多,往往有脂溢性脱发家族史。女性也可发生,但较为少见。病程缓慢,发展、范围、程度常因人而异,时好时坏,可持续多年不变,也可短短数年达到老年脱发程度。

脱发常从前额两侧开始,逐渐向头顶部延伸,头发逐渐变得稀少纤细,柔软无力,失去光泽。前发际线从两侧后退,形成俗称的高额。也有部分患者从头顶开始脱发。本病常发生于头部,胡须及其他毛发不受侵犯。通常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生脱发。

干性:症状是整个头皮不断产生干燥的小鳞屑,呈糠秕状,易于脱落。脱屑后皮肤轻度潮红,伴有脱发。

湿性:成片状油腻性黄色鳞屑痂,有渗液。头皮瘙痒,胸闷、口苦、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头发逐渐细软、稀疏、脱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四、辅助检查

(1)头发的牵拉实验:本实验呈阳性反应。

(2)头部皮肤微循环检测:脂溢性脱发头部皮损区的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减少。

五、用药原则

西药:主要是减少油脂、促进头发生长的药物。口服药物有维生素B6、半胱氨酸、维A酸等,还可以外用米诺地尔和维A酸擦敷头皮,可以减少脱发,促进毛发再生。务必在医生观察指导下用药。

中药:以凉血、润燥、健脾、利湿为主要治疗原则。

六、西药治疗

(1)维生素B6:口服,每片50毫克,1次1片,1日1~2次。

(2)半胱氨酸:口服,每日3次,每次50毫克,可连服3~6个月。

(3)维A酸:口服,10毫克/次,2~3次/日。外用,0.05%~0.1%霜剂或软膏。局部涂擦,1~2次/日。治疗2~4周后可根据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酌情调整剂量。

(4)二丙酸倍他米松:外用,涂患处,1日2~3次,待病情控制后,改为1日1次。

(5)米诺地尔(敏乐啶、长压啶):必须直接用于干燥的头皮上,1日2次,1次1毫升,用手指涂开。洗发后,需待头发完全干后再涂药。配合维A酸使用能增强效果。

七、中药治疗

1. 除脂生发片

组方 地黄、何首乌(制)、当归、白鲜皮、地肤子、苦参、防风、川芎、蝉蜕、僵蚕(麸炒)、牡丹皮、蜈蚣等。

功效与主治 滋阴,凉血,祛风,活络,止痒,除油脂。用于血热风燥型脂溢性脱发。

用法 口服,1次5片,1日3次。

2. 养血生发胶囊

组方 熟地黄、当归、羌活、木瓜、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制何首乌。

功效与主治 凉血、祛风、生发。用于血热风燥型脂溢性脱发。

用法 口服,1次4粒,1日2次。

3. 消风散加减

组方 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等。

功效与主治 疏风凉血,清热除湿。适用于湿热内蕴型和血热风燥型脂溢性脱发。

用法 水煎服,1天1副,分2次服。

4. 加味四君子汤

组方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当归、栀子、连翘。

功效与主治 利湿健脾。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脂溢性脱发。

用法 水煎服,1天1副,分2次服。

5. 凉血消风散加减

组方 石膏、生地黄、当归、首乌、荆芥、蝉蜕、苦参、刺蒺藜、知母、甘草等。

功效与主治 清热凉血、息风润燥。适用于血热风燥型脂溢性脱发。

用法 水煎服,1日1副,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