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串珠选购与把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星月的盘玩与开片

一、盘玩

星月的盘玩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买回来以后用干布擦掉上面的浮灰即可上手了。一定不要下水洗,否则星芽会析出红色汁液,籽就染花了。干手盘最好,汗手也不会有大碍,但需要注意的是新籽不要用汗沤着,一沤籽就发黑,所以汗大的人夏天不要贴身戴。也不要沾油,刷过油的以后会带一股油捻子味,而且入手会发粘,包浆也不会清亮。

玩友间会经常争论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上搓澡巾?”就是新籽拿回来,拆散后放入搓澡巾内盘一段时间至挂瓷。一些玩家认为不需要,理由是过去盘籽没人使这个,都是入手直盘,借助工具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另外一派认为,这个过程很必要,尤其对于汗手,短时间内能达到长期手盘的效果。

这两种意见我认为说的都有道理,这不是和稀泥的说法。过去星月菩提多作为念珠使用,没什么人在乎包浆,所以不会用;另外,如果1条星月的盘玩以10年记,那么确实不需要上搓澡巾,因为时间会弥补其中的差异。但是,现在1条珠子有多少人能坚持不懈地玩10年呢?短期效果达不到预期就有可能放弃,用这个方法补偿一下也不失为错。另外,挂瓷后的星月,对汗沁就有了一定的抵御能力,再着汗就不会像新籽那样黑得厉害了。所以,我觉得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方法才是对的,而不必拘泥于哪种对哪种错了——干手的玩友直接上手就可以;汗手的,先上一下搓澡巾盘至挂瓷再上手;不着急看效果的直接上手也可以,星月没有那么娇气。另外,不同的体质盘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刻意强求就玩累了。

这是我的第一条星月,2010年7月购于十里河天娇市场,这是2013年的存图。前期盘多戴少,后期戴多盘少,因为当时没有注意汗对包浆的影响,新籽受汗后浆色暗沉。

星月,干手盘3年,浆色浑厚清亮(北京玩友 沉默是金提供)

类似的各执一词的说法不胜枚举,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常会令我们无所适从。而明辨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多想“这种说法有没有令人信服的可靠依据?”荀子说:“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很多时候,亲眼所见未必是真的,亲耳所听未必是对的,经验和感觉未必是准的,江湖传说未必是可信的。有时你所知道的依据未必会指向一个正确的结果,但如果你想趋于正确,就必须要考证依据,不管传言多么花哨,代表真相的依据总是客观存在着,它只会静静地躺在真相背后,等待有心人去探求和挖掘。

二、开片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星月的开片。有关这方面的争论由来已久。2010年前后,开片曾经被说得很神秘。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星月开片是老珠的特征,开片需要很多年以后才会出现,继而被冠以判断老珠的标准,就是开片即为老。把这种观点扔进市场,就意味着老即为贵,再又进化成开片即为贵,置于市,贾十倍。于是开片的星月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我当时也不例外,在拿到入手的第一条星月以后,出于狂热的喜爱,每天盘捻不辍,8个月以后,它开片了。

星月菩提子

大留白星月开片,盘玩4年

星月的浆色对比

这个现象让我非常困惑,不是说要很多年才能开片么?于是,我把这条星月拿给一些老玩家看,得到的结论是:“你这条受汗太重,玩黑了,且密度不够好,才会开片”。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我就从市场买了10条星月通货回来,以白瓷带月,月朗星稀的标准精选出1条。

接受了第一条的教训,我尽量避汗,一年零两个月以后,它又开片了。

下图所示是两条星月浆色的对比,中间那条盘玩5年,我们可以看出受汗和避汗对浆色的影响。

很多老星月都有明显的开片特征,但这话反过来说不见得成立,就是开了片了,就一定老么?经过这两次实验,答案是不一定。到现在,开片似乎还是个谜,其中有很多问题没能搞清楚。例如,导致开片最主要的内因是什么?湿度?气候?盘玩方法?体质?为什么有的人盘很多年都不会开片?但是可以搞清楚得有这些内容:开片的成因大致可归结为星月内部及表面应力不均衡所致。星月内外部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同时籽的表面和内部的膨胀系数不一致,当力量积累到或达到超过表面临界应力的情况下,就形成开裂,这就是开片。

开片这个词最早来源于瓷器,是指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那么到了星月上,就是指包浆层的自然开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我们在前面讲包浆的时候说过,包浆实际上是一个致密的氧化层,那么在这个层面上出现的开裂才叫开片,如果下到胎体,就叫裂,而不能叫开片,这也是区分自然开片和做旧的一个重要依据。

厘清了这个概念,我们就知道开片的首要条件是包浆,包浆的首要条件是挂瓷,挂瓷的首要条件是质地。做旧通常采用冰火法,即用骤冷骤热的方式来实现应力的变化。早期的做法是用热水煮,然后用冰水浸,反复多次以后会形成表面的开裂,特点是颜色僵死,不自然,星芽不回缩,无包浆,开片直接分布于胎体,开片纹僵直单一,无层次。后期的做旧对冰火法进行了改进,但原理一样,更接近于自然开片的特征,但是做出来的毕竟和盘戴出来的不一样,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另外,越接近自然的做旧,耗时耗力越大,经验老道的玩家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判断出来的。所以,眼力的高低取决于你对于细节的掌握程度。

很多玩友都问,如何区分开片是否做旧?其实当你把一条星月盘开片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自然明白了。自然开片的特征是,表面包浆后,开片会从星眼及月眼边缘最先生成,成细微的短芒型放射状,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开片纹会逐渐在表面延展,并在主开片纹上形成旁支的纹路,特征是弯曲的树枝状,是生长纹。这是因为微小的应力作用缓慢积累而成的,而冰火法等做旧方式,由于剧烈的应力变化通常表现出平直的爆裂纹。

这是一条做旧开片,可以看到开片纹平直粗大,缺少层次感

随着盘玩深入以及时间的推移,星眼和月眼间的开片纹会交织连接在一起,同时在胎体表面的留白处也会形成细小的开片,这时,星月的包浆会从原先的玻璃壳逐渐变为玉化壳,星芽也回缩至星眼以内;再往后,交织在一起的开片纹会发生冰裂现象,然后崩缺;经盘玩后,崩缺面会变得平滑,再包浆,然后再形成开片。所以老星月的开片层次非常丰富,它是新旧叠加的,而做旧开片层次一般都很单一,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分特征。

星眼过密,星芽回缩后会形成空腔,开片纹路交织在一起后就容易造成崩缺现象。这种崩缺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筛除密星加以控制

自然开片一般先从星眼和月眼开始,基部显得粗大,越往上延展越细小,随着开片纹的不断生长,周围又形成细碎的开片纹理,层次感很丰富,而且,星芽会回缩

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我们来探讨下面一个问题:开片究竟好不好?赞同的一方认为自然的包浆和开片深沉大气、外观古朴、有岁月感;反对的一方认为赖赖巴巴的不好看,都已经酥了,再盘就碎了的感觉。

其实从争论中跳出来,站在审美的角度上,很容易解释。以前马未都先生把审美分为4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艳俗美、含蓄美、矫情美、病态美。其中关于“病态美”是说,当审美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时候,只要进入“病态”这个层次,就会呈倒金字塔状,突然释放,然后就变成最普及的事了。最后,马先生总结说:“封建社会以文人为中心的这种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文人设计了审美的层次,大众就是跟着设计去学,审美是学来的。”

踏入文玩圈,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理论,那么衡量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在于它是否有正确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把这个观点用于我们现在的分析,是不是合理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一层“艳俗美”。很多新玩友在拿到第一条珠子以后,会迫不及待地上配饰,把他认为好的,喜欢的,花花绿绿穿在一起,这叫艳俗美。

二层“含蓄美”。玩到一定层次后,开始做减法,直至变成素珠,这是体会到了含蓄美。

三层“矫情美”。在所有的方法都接触过以后,开始独辟蹊径,玩一些非大众化、非主流的偏门。比如都说顺白好,我就玩阴皮;都玩形制,我就玩原果……这是矫情美。市场上的流行不少都是由矫情美带动的,他们不会盲从,通常会在认知水平达到一定层级后乐于在探索发现中找到别具一格的美感。

四层“病态美”。开片属于病态美的范畴,这个从古代就是如此,包括在瓷器、琴上做出开片,就是为了让它显得有老气。

所以这是一个审美层级的东西。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会因为认知的不断提高依次经历这几个阶段。站在前两个级别上,会以做工、品相、质地等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而后两个级别,通常会有阅尽铅华后的淡然,已经脱离开大众审美的常规标准。所以争论实际来自于两个层级间审美观的差异,你在见山还是山的时候,他见山已经不是山了。开片就是这样一种现象,跟包浆相比,它更容易体现出岁月的痕迹,从而显得沧桑古朴。一条好籽,通过大量筛选可以得到,通过花钱可以买到,而包浆和开片,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练,这是拿钱买不到的,是靠坚持和等待得来的,而越难求得的也就越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