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串珠选购与把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故宫五线菩提

关于故宫五线菩提,可谓一个传奇。在菩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说法颇多。英华殿位于故宫的西北角,位置比较偏僻,始建于明代,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目前英华殿仍属于不对外开放的区域,而且由于故宫中严格的管理规定,即便是故宫的工作人员,未得到特别的许可,也是不能前去探看的。

在能查到的诸多资料中,关于故宫五线菩提比较早的专业著述来自于1981年第五期《紫禁城》中,刘炳森先生题为《英华殿菩提树》一文中的著述。该文中,对故宫五线有着这样的描述:紫禁城内西北隅的英华殿前有菩提树(又名毕钵罗)两株,根深叶茂,枝干婆娑,下垂着地。此树于盛夏开花,呈金黄色,果实不在花蒂,而缀长于叶背,深秋子随叶落,取之可作念珠。这种菩提子,其颗粒比南国所产较小,色为赭黄,并以五条线纹分瓣,故又名“多宝珠”。

另据1984年第四期《紫禁城》中,陈玉华先生于《英华殿》一文中所记:殿前甬路两侧,各有菩提树一株。菩提树即毕钵罗。关于这二株菩提树,《天启宫词》有“倚殿阴森奇树双,明珠万颗映花黄。九莲菩萨仙游远,玉带公然坐晚凉”的描述。该词注云:“英华殿前菩提树两株,六月开黄花,秋深子落。子不从花结,与花并发,而附于叶之背,莹润圆整,可做佛珠。此树为李太后所植。太后上宾,神庙上尊号曰九莲菩萨,祀慈容于树北之别殿。”

汇总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结论。

一、此菩提非彼菩提

当年释迦牟尼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毕钵罗树下证得无上正觉,得以成佛。所以后来把毕钵罗树称为菩提树。

另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毕钵罗树名为菩提树,又叫思维树,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桑科榕属(又称无花果属)植物,属常绿乔木,亚热带地区分布很广,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

毕钵罗树

毕钵罗树属无花果属植物。我们都吃过无花果,毕钵罗树的果实跟无花果很像,这样的果实皮软且薄,更谈不上坚固耐用,是不能用来穿制佛珠的。所以所谓的菩提子不是毕钵罗树的果实。

实际上,佛教中提到的菩提树和植物学中的菩提树不是一个概念。植物学中的菩提树只是一个名称,而在佛教中的含义为觉树、道场树、思维树,是一种泛指。按佛教中的说法,若有行者于某种树下成就佛道,此树即名“菩提树”。然而诸佛成道其树各别,譬如说毗婆尸佛坐娑罗树下、毗舍婆佛坐婆罗树下、释迦牟尼佛坐毕钵罗树下成佛,这些树种类及名称原本各不相同,但都因为有行者于其树下成佛,而被尊称为“菩提树”。

在大型纪录片《故宫100》第73集中,专门介绍了英华殿的五线菩提。在对比了植物志中毕钵罗树的花果叶的形态后,我们会发现,故宫五线跟毕钵罗树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故宫五线可以叫菩提树,但与植物学中的毕钵罗树分属两个物种。

二、故宫五线究竟是什么树

从刘炳森先生和陈玉华先生文中对故宫五线的描述以及《故宫100》提供的影像资料中,我们对故宫五线的植物特征有了一个立体而清晰的概貌:它于盛夏开出黄花,却不在开花处结出果实,而在叶背处单独结出,那么结合其叶的形态,很像植物学中对于蒙椴或糠椴的描述:蒙椴为锦葵科椴树属的植物,别名小叶椴,分布于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河南等地。

另据《东北木本植物图志》记载,糠椴又叫大叶椴,果实球形,长7~9mm,有5条不明显的棱。花期7月,果实9月成熟,产于东北各省及河北、内蒙古、山东和江苏北部。朝鲜及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也有分布。

那么故宫五线究竟是蒙椴还是糠椴?我们还需要得到植物学家的专门界定,但通过对比,可以肯定的是,故宫五线应该是属于椴树科的物种,从植物学来说并不珍稀。

三、故宫五线何以珍稀

故宫五线之所以珍稀,跟树种无关,它的珍稀来自于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

①出身高贵 栽种者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后被尊为九莲菩萨。

②产地高贵 生长在故宫礼佛之地——英华殿。

③传承久远 按《故宫100》中的描述,明清两代宫人都有将此树结下的种子结成佛珠礼佛的习惯,并奉为珍品。

④受过皇封 乾隆皇帝曾为此树御制一歌一诗,碑亭尚存。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我闻法华调御丈夫成道处,乃于伽耶城中菩提树。又闻华严海会诸如来,一佛一树乃至恒沙数。一亦非合,恒沙数非离。是佛是树皆菩提。娑罗贝多阎扶谁则见,唯有菩提之树郁葱蔚郁,常依佛日生光辉。英华之殿耸层甍,胜国莫考,国初曾以居慈宁。思齋太任笃奉佛,爰供法像,延禧笃祜贻云仍,时来瞻礼意肃穆,庄严宝轴相好合梵经。或云即是北斗之七星,贝帙一一名可徵。菩提七树森列庭,是诚不可思议标祥祯。枝枝叶叶数无万,如斯无万数,绳绳继继永世绵皇清。”

另外还有乾隆七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何年毕钵罗,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拿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既然皇帝称其为菩提树,那么这两棵树究竟属于什么品种就已经不重要了。

⑤存世稀少 这个稀少说的不是植物学的概念,而是带有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文化信息,对于菩提子而言,是绝无仅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树堪称国宝。

⑥不可复制 从植物学角度来说,我们把这两棵树进行繁育是很容易的,那么子代植株结出的种子,虽然可能与母株不存在什么差异,但缺少了这些文化背景,我们只能称之为五线菩提,而不能称其为故宫五线。

四、故宫五线什么样

盛名之下,故宫五线其实很不起眼,相对于市场上的普通五线菩提,如果从品相上来说,远远不如。理由很简单,一条好品相的菩提需要由大量的普品筛选出来,而故宫五线只有两棵树,且封于禁宫之内,外人不得踏足,还没有对外销售渠道。一年只结那么多籽,结出来的籽大大小小,能够凑出一条尺寸相当的出来已属不易,再照顾品相,就非常困难了。

在刘炳森先生《英华殿菩提树》一文的结尾,提到了“故宫博物院外宾服务部特以英华殿菩提树之叶、实,加工精制成‘菩提纱佛像’和‘菩提子念珠’,以飨来自各大洲的侨胞和国际友人”。说明早在1981年之前,故宫五线连树叶都曾作为外事礼品进行销售,那么在管控更为严格的今天,可谓一籽难求了。

于是,市场中像什么认识故宫里面的清洁工,打扫的落地籽……诸如此类的关于故宫五线的故事和传言就显得十分可笑了。

故宫五线菩提(北京玩友 王小元提供)

五、关于对故宫五线的一些思考

故宫五线并非胜于品质而是胜于其文化背景。加之有不少传言,例如由某某活佛护送进京,由某某皇帝对其进行了开光等,而且无一例外地注名“据史料记载”,但都没有注明是根据哪些具体的史料,所以对于这些说法还有待查考。其实,即便没有这些内容,故宫五线也足够珍贵了。但如果用于把玩的话,普通五线菩提更容易找到比故宫五线质地优良,品相足备的东西,这个在后面章节中介绍五线菩提的时候会说到。

其次,故宫五线最大的一个短板在于缺乏明确的鉴别依据。到目前为止,唯一的鉴别方法来自于正规渠道,故宫外宾服务部曾销售过故宫五线,这无疑是真品,因为有他的信誉作为保证。但作为个人的销售,要有足够的信任度和可靠度才可以定为真品。而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缺乏鉴别特征的前提下,如果一条真品的故宫五线在转几道手之后,那么接手的人如何能够达成信任?

另外,受气候、授粉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棵树在不同年份的出产会有差别,有时差别还很大。即便是同一棵树,相同的年份,所结的籽粒也会有大小、高矮、颜色深浅、皮质外形优劣的差别,那么如何判断真品与同类树种间的差别?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有长期持续地对样本采样比对,总结出来的特征才具有说服力。但我们是缺乏深入研究的渠道的,网传的一些关于故宫五线的特征鉴别,对错与否我们无从判断,即便是对的,在公信力上也会打很大折扣。所以我们希望能有一天,能有一个权威机构对故宫五线给出一个具体的说法。

最后,我们提到的故宫五线,通常意义上是指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手植的那两棵树。但从乾隆二十六年御制《英华殿菩提树歌》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乾隆年间,这两棵树已繁衍至了七棵,为两母本五子本,那么子本的五棵是否结籽?该如何定义?如何鉴别?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故宫五线作为菩提文化中的圣品,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去追逐,但无需盲目,且在追逐之前,上面的内容应该需要先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