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宝石的颜色
可见光对宝石的作用是重要的,正是由于光的作用使宝石产生五颜六色,依赖于宝石与光的相互作用,显示出宝石的瑰丽多彩,而使宝石深得人们的喜爱。宝石的颜色是最直观、最富变化的,它是宝石鉴定和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一、选择性吸收及其颜色
颜色是可见光对人眼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当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混合组成的白光,照射到透明的宝石上时,如其中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即为选择性吸收(Selective absorption),宝石就会呈现被吸收颜色的补色。宝石的颜色,是指宝石对可见光均匀吸收或选择性吸收后,透射或反射光波混合而产生的颜色。
若白光照射到不透明宝石上,则将反射出某种波长的光,其他的则被宝石所吸收,宝石呈现被反射的那种波长光的颜色。
若白光照射到透明宝石上,宝石就会产生选择性吸收,选择性吸收的发生,主要与宝石成分中某些离子的电子构型有关。若宝石成分中含有过渡金属元素,如Ti、V、Cr、Mn、Fe、Co、Ni、Cu等离子时,有可能吸收某一波长的可见光波,从而使宝石呈色。不同元素的离子,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波,使宝石形成不同的颜色。上述一些过渡金属离子,是宝石中重要的着色剂,被称之为发色团(Chromophores),也称为致色元素。
同一种过渡元素离子,在不同的氧化态条件下,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使宝石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橄榄石由Fe2+致色,呈黄绿色;金绿宝石由Fe3+致色,呈黄色。加热优化处理蓝宝石和海蓝宝石,就是设法改变Fe的氧化态,以提高它们的颜色品质。
发色团离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还与其在晶体结构中的占位情况有关。同一种元素的离子,在不同的晶体结构中,或在同一晶体结构中占据不同的位置,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使宝石呈现不同的颜色。
二、自色和他色宝石
如果致色元素是宝石成分中的一种固有组分,则其颜色基本是不变的,称为自色,相应的宝石称为自色宝石。因此,其颜色是重要的鉴定宝石的标志之一。常见的自色宝石,见表3-1。
表3-1 常见自色宝玉石表
宝石的主要成分中无固定的致色组分,但若含有微量的某些过渡元素时,则显现出较为美丽的颜色,称为他色,相应的宝石称为他色宝石。如纯净的刚玉为无色,但若含有微量的Cr3+时,呈现红色,称之为红宝石;若含有Fe2+和Ti4+时,呈现蓝色,称之为蓝宝石。常见的他色宝石,见表3-2。
表3-2 常见他色宝玉石表
三、色心致色
宝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种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在晶体局部范围内,质点的排列偏离了晶格的周期性重复规律,即形成晶格缺陷。色心(Color center)就是晶体结构中一类特定的晶格缺陷。
这种缺陷使得当白光照射在宝石上时,发生选择性吸收而引起宝石呈色。如紫水晶、烟水晶等,都是色心致色的典型实例。
四、物理光学作用致色
上述讨论的宝石颜色,都是由于宝石内部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缺陷所引起的呈色现象,即所谓的体色(Body color)。
除此以外,宝石的颜色还可由于其中的包裹体、裂隙、双晶、宝石定向排列的杂质夹层等,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发生物理光学作用,如干涉、散射、衍射等引起。由于这种原因,引起宝石的颜色称为假色(Pseudochromatism)。如欧泊的变彩,拉长石和月光石的晕彩等。
五、宝石颜色的观察
宝石颜色的观察必须在白色的背景下,用反射光观察宝石表面,光源应为自然光或与之等效的光。
宝石颜色的描述,按颜色的纯度分为单色宝石和复色宝石两种。单色宝石直接用光谱色来描述,如红色、绿色、白色、黑色等;复色宝石则以辅色在前,主色在后的顺序进行描述,如紫蓝色,蓝紫色。不仅要描述宝石颜色的色彩,还要描述其色调深浅及明暗程度、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等,如浅黄色、暗红色。对于颜色分布不均匀的宝石材料,还需描述色环、色带、色团、色斑等的颜色、位置、形状、大小及分布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宝石颜色的观察,可以初步获得对宝石的色彩印象,为后续鉴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