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实用指南(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城池之沿革

京城为唐藩镇故城,辽金元明迭次改筑而成者也,藩镇故城不可考,考自辽始。辽圣宗开泰元年(1012),改幽都府为析津府,方三十六里,门八: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音,北曰通天、拱辰,其城址在今城西偏。按正阳门外琉璃厂,即古之海王村,李内贞墓志称其地为燕京东门外,则辽城之位置可知矣。金太祖天会(1123~1135)初,宗望取燕山府,因辽宫阙筑四城,城各三里,前后各一门。及海陵立,复增广燕城,周二十七里,门十三有关金中都城门数,有十二门、十三门两种说法。金初《金图经》载,“都城之门十二”。金末成书的《大金周志》载,“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其正门两旁又设两门”。马芷庠的《老北京旅行指南》禀持此说,言金海陵王增广燕城,为门十二,东南西北各三(马芷庠著,张恨水审定:《老北京旅行指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4页)。持十二门之说的各书中,无“光泰”一门。而另据《金史·地理上·中都路》记载,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命官增广燕城,“城门十三”,东、西、南各三,北城垣有四,分别为会城、通玄、崇智、光泰。又据诸书,“通元”应为“通玄”之误。:施仁、宣曜、阳春,东三门也;景风、丰宜、端礼,南三门也;丽泽、灏华、彰仪,西三门也;会城、通元、崇智、光泰,北四门也。元至元四年(1267),乃于中都北建今城,而迁都城,方六十里,为门十一:南之中为丽正,左为文明,右为顺承;东之中为崇仁,左为光熙,右为齐化;西之中为和义,左为平则,右为肃清;北门二,东曰安贞,西曰健德。明洪武元年(1368),命徐达经理元都,缩其城之北五里,废光熙、肃清二门,改崇仁曰东直,和义曰西直,安贞曰安定,健德曰德胜,余仍其旧。永乐十五年(1417),营建北京宫殿,复拓其城之南,周四十里,又改丽正曰正阳,文明曰崇文,顺承曰宣武,齐化曰朝阳,平则曰阜成,是即今城之内城也。嘉靖三十二年(1553),复于内城南建外城,长二十八里,为门七:南曰永定,左曰左安,右曰右安,东曰广渠,西曰广安,东隅之北向者曰东便,西隅之北向者曰西便,是即今城之外城也。清室建都,悉因明旧,无所损益。民国以来,谋交通之便利,敷设环城铁路,起自西直门车站,与京绥路衔接,经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至东便门角楼,穴城垣以径接京奉铁轨,直达前门车站。所过各门,均拆废瓮城而改筑敌楼,正阳门左右,则各辟二门,分途出入,车马往来,无复从前之拥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