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MIT斯隆商学院与系统动力学
研究经济学的世界最高学府——MIT斯隆商学院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MIT斯隆商学院。
MIT是位于美国东海岸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理工类大学,与波士顿市隔查尔斯河相望。
斯隆商学院是MIT中进行经济学研究教育的学院,当然也有MBA课程,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经济领袖。
因为是理工类大学,斯隆商学院一开始的基本课程是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运筹学等),充斥着与数字相关的科目。
大约20年前,我在斯隆商学院读了两年的MBA课程,就在那时初次接触了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的历史与特征
系统动力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MIT的J.福瑞斯特教授提出的计算机仿真为起点,将现象作为系统去全面捕捉的研究方法开始日益发展壮大。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一揭示“人类危机”的研究报告,自此开启了系统动力学的新纪元。这份报告指出,持续增长的人口、枯竭的自然资源、被破坏的环境终有一天会导致地球毁灭,并将人类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地球持续生存作为一个重大课题。
为寻找这个答案所使用的方法即系统动力学。
他们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造了一个仿真的“世界模型”,从而能够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社会。自此,便对人类警钟长鸣。
《增长的极限》一文的主要观点“由增长到平衡”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彼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谁都认为未来一片光明。而这个观点在40年前就看清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这一本质,成功预见了现今面临的问题,至今仍未过时。
系统动力学就这样通过在计算机中制作“世界模型”,来解读人类社会的“模型”与“动力机制”,成功得出了本质性的答案。
不还原要素,从全局捕捉
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系统动力学亦具有创新性。以往的科学方法论注重的是要素还原主义,而系统动力学则是基于俯瞰全局的角度,并未进行分解,这与此前所有的科学方法论都是背道而驰的。
要素还原主义的基本方针是将复杂的事物逐一分解,找出构成要素并分别理解,以此理解整体。这是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比如在物理世界里,将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分解成原子核与电子,最终分解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基本粒子,再借此窥探宇宙全体。这种方法确实效力惊人,但也有一些问题。
拿苹果来举个简单的例子。苹果是什么呢?一个苹果的重量约为300g,热量是150kcal,糖分是40g,主要成分是水,约占85%,碳水化合物约占15%,蛋白质占0.2%……依还原主义的方法就是这样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苹果经过这样一步一步分解之后,本质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是苹果了。分解成一个个构成要素后,苹果作为植物或者水果的本质便消失了。要想真正了解苹果这个事物,不应该局限于分解,以苹果之所以是苹果的角度看待才是最重要的。
商界同样适用。从人才技术、组织结构、指令体系、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去了解一个组织,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行。但有时即使这样也仍有未解之处。比如针对丰田汽车为什么可以改进到那种程度这样的问题,如果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分解,思路就会受到限制。以组织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动力机制为着力点,从全局思考的角度才是重要的。
系统动力学注重的正是这一点。